本刊記者-袁春妹 徐盼盼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八屆一次理事會,不僅是業界企業聚會的平臺,更是業界信息交流共享的平臺。在下午的會議中,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劉松、總工程師李毅以及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寶林分別就紡機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紡機行業科技發展情況以及當前紡機主要國外市場請等做了報告,對于業界企業較為全面地了解行業發展現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針對2018年紡機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劉松分別從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中國紡織業運行情況、中國紡機行業總體運行及分行業運行情況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并對行業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圍繞宏觀經濟情況,劉松從國際及國內兩方面進行了分析。2018年,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增速表現出上升趨勢,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的經濟體明顯分化。除印度、越南等極少數國家之外,其他主要亞洲新興經濟體均有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速回落。國內,2018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制造業PMI指數重回臨界點以上,進出口總值超30萬億元。2019年雖面臨更復雜的環境,但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
2018年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基本正常,高質量發展特征逐步顯現。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53703.5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總額2766.1億元,同比增長8.00%。其中化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0.3%,成為全行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2018年紡織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5.0%。
2018年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1.69億元,同期相比增長8.82%;實現利潤總額為68.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2%;資產總額為1017.9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55%。2018年中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73.8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78%,其中,進口37.2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36%;出口36.6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0%,出口金額創歷史新高。針織機械出口額為9.56億美元,位居第一,七大類產品除針織機械外均有所增長,化纖機械、非織造機械、紡紗機械增長較大。出口到印度、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及土耳其地區的合計金額占全部出口額的51.40%,其中金額增幅最為明顯的貿易伙伴為土耳其和越南。
2018年紡機分行業主要產品銷售情況:
紡紗機械:梳棉機,銷售近4300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2%;并條機,銷售約3300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9.5%,其中配自調勻整裝置的占總量的33%;精梳機,銷售800多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3%;粗紗機,銷售近1400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7%,其中配自動落紗裝置的約600臺,約占總量的42.9%,配自動落紗裝置的粗紗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4%;棉紡細紗機,銷售475多萬錠(其中出口約90萬錠),同比微增3%;轉杯紡紗機,銷售約57萬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8%;國內渦流紡擁有量19.5萬頭。
化纖機械:長絲紡絲機,10000紡位,同比增加39.86%;滌綸短纖新增產能,58萬噸,增加346%;粘膠短纖新增產能,69萬噸,增加187.5%;高速加彈機,1850臺,同比增加54.17%;
織造機械:高速劍桿織機,6700臺,同比減少12.27%;噴水織機,66000臺,同比增長94.12%;噴氣織機,17300臺,同比增長31.70%。
針織機械:橫機,15萬臺,同比減少19%;圓緯機,21000臺,同比基本持平;經編機,4800臺,同比基本持平。
印染及后整理機械:圓網印花機,196臺,同比增加6.5%;平網印花機,55臺,同比下降3.5%;數碼印花機,600臺導帶數碼印花機,同比增長15.4%。
非織造布機械:2018年上半年,針刺線銷售230條,同比減少28%;水刺線,45條,同比減少10%,紡粘及紡融復合線,57條,同比增長7.5%。據海關統計,2018年非織造機械中針刺機出口433萬美元,水刺設備出口390萬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對于2019年的行業持續發展,劉松表示,雖然2018年以來,紡機各細分行業市場表現不盡相同,但全年總體仍保持平穩。從全球范圍來看,主要紡織機械生產國的銷售訂單也出現趨緩的態勢。2019年,雖然面臨國際環境深刻變化,但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再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都將對行業發展形成利好。
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寶林作了《當前紡機主要國外市場的分析與思考》。他在發言中,從紡紗、織造、針織、染整等細分領域設備入手,對全球紡機市場狀況和中國紡機出口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作為多年來中國紡機出口的重點市場,朱寶林分別對印度、越南、孟加拉、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各國紡機行業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等信息進行了分享。
據介紹,2017-2018財年,印度市場紡機總需求為1361.3億盧比,進口設備965.2億盧比,占印度紡機市場總需求的71%;越南目前紡紗規模約850~900萬錠,其2025年規劃達到1500萬錠,預計年增量約80萬錠;孟加拉紗廠425家,共計1241萬錠,年產紗量258.9萬噸??棽紡S796家,擁有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總量51211臺,年產面料35.83億米。染廠240家,年處理面料31.73億米;印尼為提升本國工業水平推出了“印尼制造4.0”國家戰略發展計劃,將紡織業作為該國五個重點發展行業之一;土耳其的紡織業是第二大產業,紡紗產量歐洲第一,面料產量歐洲第二,世界第五,擁有歐洲最大的紡織后整理產業投資。作為“一帶一路”國家,烏茲別克斯坦不斷推出政策推動本國紡織業發展……此外,朱寶林還表示,當前的競爭已經從單個企業上升為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的競爭,因此,產業鏈企業應站在全局角度,協作共筑產業生態,提升競爭力。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李毅作了《2018年紡織機械行業技術發展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2018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在《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和《紡織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性意見》的部署下,繼續積極推進紡織機械行業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促進企業提升產品開發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努力提高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質量與可靠性,加快推動紡織裝備向智能化和高端發展。
2018年,國產紡織機械新產品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1項,“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并有6家企業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2018年,14項新產品、新技術通過由紡機協會組織的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其中2項化纖機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分別為“多錠位假捻變形機”和“長絲卷裝外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全自動落筒假捻變形機等10項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KSC系列3D鞋面編織機和LX系列電腦織領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紡織機械重點企業全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85項,外觀設計專利57項。近年來,非織造布機械企業明顯提高了對制造精度及加工自動控制的意識,擴大了智能制造的應用領域,在非織造工藝、材料應用與機械制造等領域上的有機結合,進一步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
紡紗機械一方面更加關注細分市場,從特種纖維加工到差異化產品生產都有新產品技術推出,如高速條并卷聯合機、化纖精梳機,適用于特種纖維加工的膠輥膠圈,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自動稱量系統等;另一方面,在解決紡企用工及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包括勻整并條機、條筒自動輸送、粗細絡聯、筒紗自動包裝、細紗機單錠檢測、紡紗車間的網絡監控和管理、集聚紡及集落改造等產品和技術,在行業內應用量逐年增加,為眾多紡企轉型、改造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織造準備機械設備以需求為導向,各機型車速更加貼近用戶實際生產需求,品種適應性進一步得到提升;國產機型檔次提升,向高速機靠攏,注重節氣、節能降耗;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從整經、漿紗、織造的整個過程。
針織機械呈現多元化發展,圓緯機向生產超薄細膩產品的高機號發展,橫機完成了四針床電腦橫機的樣機研制,經編機向精細可靠、寬幅化、高度智能化、低能耗發展;圓緯機、橫機、經編機、襪機、無縫機在各自領域發展的同時相互借鑒,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服用、家用與產業用紡織等跨界、創新產品不斷涌現。
新型印染設備繼續加強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數字化技術應用,針織物連續濕處理設備和工藝逐漸被用戶企業接受,多家企業推出了用于平幅針織物練漂一步法前處理工藝和輥床汽蒸箱和低張力大轉鼓水洗機及用于繩狀針織物的練漂一步法工藝和連續繩狀練漂機和水洗機;間歇式染色機大量用于針織物和化纖織物的染色和水洗,工藝成熟,“無水低碳少逸散染色機”通過細化分散染料,并添加一定的分散劑,提高分散染料向纖維無定形區的擴散和固色量,一般不需經過水洗處理,從而達到省水的目的;數碼印花機新機型層出不窮,打印速度有所提高,顏色通道、噴頭的供墨系統、噴頭的清潔維護、軟件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制造成為當前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紡織裝備產品智能化和裝備制造智能化也成為紡織機械行業的主要研發方向。紡織機械行業繼續加強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和智能制造標準研究,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單機實現數控化,有條件單機進行智能化升級,分步驟建設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工廠)。發展面向服務的智能化紡織產品管理與商貿技術,推進智能制造及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帶動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智能化轉型;推動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提高裝備可靠性及專用基礎件的制造水平。
會上,還舉行了第七批紡機行業產品研發中心的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