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股市中顯示的上市時尚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指標不僅僅代表了個別企業,同時也是韓國時尚產業的整體反映。從這一點來看,2015年上半年的數據正是記載了時尚消費市場常態的晴雨表。
數據顯示,33家上市時尚企業總體平均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下浮動了0.2%,但營業盈利卻減少了63%,市場的整體指標已經向業界拉響了警報。業界總是習慣性地把低增長看成是銷售的停滯和減少,但這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因為低增長還會導致盈利的急劇下降。
創新不足的盈利結構
韓國時尚企業經常將發展瓶頸冠以美名——聲稱正在向以盈利為中心的經營管理體系轉型。然而,勉強拉動式的數量增長,過于強調盈利,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銷售減少卻不會向盈利改善模式自動轉型,不斷反復的循環成為難解之謎。從上市企業的指標和經營狀況可以看出,這個謎團在2015年的韓國時尚產業中還在繼續重演。
實際上,韓國時尚產業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對于競爭實力較弱的產品價值來說,就算是減少整體規模也不會立即增加實際價值。無論是薄利多銷還是集中戰術,這對于要求真正的交換價值的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因此,只有在價值上真正滿足消費者,企業才能獲得盈利。
韓國時尚產業價值增加體系的屬性,從本質上看,是以消費者價值集約型為中心的附加值的增加。由此可見,對于韓國時尚企業的經營者們來說,迫切需要的是轉型成為更本質、更創新的增盈創收體系。
時尚市場的發展模式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韓國時尚企業的內部經營評價分析表,就不難發現管理評價圖表工具不能與企業地位相匹配的現象。
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同比圖表”就屬于這種情況。是否應該充分考慮同時期的各種變數,以及是否該反映出同一條件下的不確定因素,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問題。當我們分析個別企業預先的咨詢調查圖表,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都未能充分考慮到這些變數,以至于出現了不準確的分析圖表。
充滿各種錯誤的圖表自然會使企業戰略的成功率降低。實際上,韓國上市時尚公司的盈利下滑無疑也與此密切相關,而從錯誤的診斷中尋找答案自然是難上加難。
當然,在當下如此艱難的市場環境中,還存在著成功發展的時尚企業。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實行差別化戰略,而在時尚企業的經營戰略中,“差別”就意味著“真正的適合”。只有對時尚消費擁有準確的掌握,對品牌自身有著正確理解,才能制定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差別化戰略。
依托于企業實力和市場需求的“合適度差距”導致了時尚企業經營狀況的差異。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來自海外市場的貢獻。雖然此次的數據調查只針對于韓國國內市場的經營狀況,海外市場的貢獻未能具體呈現。但是,一些韓國大型時尚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開拓,為韓國時尚企業的持續性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