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新時代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內涵 |
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三屆年會召開 本刊記者-董笑妍/文 關云鶴/攝 “高質量發展”作為十九大強調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性抉擇有著豐富內涵,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層面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中國紡織行業踐行高質量發展,既要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結合,也要與產業發展的“科技、時尚、綠色”新定位相結合。 以“推進新時代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1月21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承辦,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三屆年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主席楊冬旭,中紡聯副會長楊紀朝,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端小平、孫淮濱,副秘書長楊峻、彭燕麗,辦公室主任段紅,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等領導出席會議。此外,還有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立,黨委副書記顧偉達;江蘇省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等來自論壇和新聞獎支持單位的領導出席會議。中紡聯副會長孫淮濱主持會議。 本屆中紡圓桌論壇抓住了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研討內容有利于行業多層面學習和理解中央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與政策、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把握好國家層面改革與發展方向,以便從行業和企業層面理清思路,有效推進高質量發展。
宏觀與政策 馬曉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博士 傳統產業的革新也是新動力 當前,國民經濟運行中既有促進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條件,也有瓶頸。 2018年促進這種轉變的因素有,十九大后社會信心的提振,內需拉動作用的增強,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等新動能的迅速成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等。但同樣有幾個問題需要高度重視。一方面,外需環境盡管有所改善,但國際環境變得異常復雜;一方面,近年來內需投資下降,需要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潛力。 預測2018年外需將延續復蘇、繼續回暖,且增長不低于2017年;內需投資下降的勢頭也會放慢,政府基礎設施投資、裝備制造業投資、新興產業投資會實現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長則繼續趨緩,消費仍呈平穩增長態勢;供給方面,產能過剩局面不會根本扭轉,但新產業、新業態會增多。 2018年應該關注的問題有:第一,宏觀經濟政策會向圍繞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轉型;第二,今年的宏觀政策總基調是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積極的背后要調整優化財政刺激結構,加強地方債務管理,穩健的背后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第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2018年的重點是有效供給、培養新動能、降低企業成本;第四,改革正在進行時,今年的改革有許多已明確的任務,比如支持企業發展、鄉村戰略優先發展、基本養老等都在實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新動能的培育也要注重三個層次:一是發掘、支持一批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向高質量邁進;二是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產業,為未來不斷輸送動力;三是打造一批新優勢產品,比如量子通信技術等等。當然,中國的產業增長一定不會放棄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革新同樣也是新動力。 毛盛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副司長 加快高質量發展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好于預期,世界貿易恢復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動能加快轉換。 從宏觀經濟常用的四大指標來看,經濟運行良好。第一,經濟增速回升,2017年GDP增速為6.9%,與2016年相比,增速回升了0.2個百分點,好于預期;第二,就業比較充分,2017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300萬,就業情況好有很多原因,比如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同時跟勞動力的供給結構發生變化也有關系,擁有更靈活的就業和創業形態;第三,消費價格穩定,2017年中國CPI消費價格上漲幅度相比2016年小幅回落,總體消費價格比較穩定;第四,貨物貿易方面2017年進出口總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相比于2016年進口小幅增長、出口負增長,2017年紡織行業為穩定外貿做出了貢獻。從以上四大指標來看,2017年經濟運行良好。 從民生領域來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增強。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為7.3%,比2016年大幅度提高一個百分點,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升級,從恩格爾系數來看,食品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同時,精準扶貧力度加大,預計2017年脫貧人數相比2016年有所提高。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有比較大的提升和改善。 從結構效益來看,發展質量繼續提升。產業結構協同發力較明顯,農業的種植結構不斷調優,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內部加快升級,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新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超過2016年,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長更加快速。節能降耗方面,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能耗下降3.7%,超額完成任務。 以上說明2017年我國整體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邁進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向高質量發展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也要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 王遠鴻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提高商品服務供給 跟上消費升級步伐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發展新變化的必然要求,如何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點,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經濟已經處在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對內開放程度有時低于對外開放,為下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對新技術、新變革的高度重視,對中國中低端產業同樣帶來挑戰。新常態下要強調兩個“中高”,一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從過去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第二點,要明確為什么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進入新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實際上是將經濟發展目光從重視速度轉向重視質量。要理解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關鍵在于理解什么叫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社會體系結構的包容性和持續性不夠,制約了社會生產力的全面提升。不充分是總量和水平不夠,發展不足,潛力沒有釋放出來。 第三點,明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一方面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方面堅持、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高質量發展從供給端來看就是提高商品服務供給,跟上居民消費升級步伐。發揮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理順價格機制,打破資源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配置的障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高質量發展注重投入產出,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扭轉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逐年下降的態勢,在人口紅利逐步消退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本紅利,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最終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 此外,高質量發展的循環持續在于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解決經濟當中存在的突出失衡問題。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