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消息席卷全球,億萬人將因此受益! |
一個讓中國、德國等貿易大國歡欣鼓舞,但讓美國總統特朗普、法國總統競選人勒龐等貿易保護主義旗手為之沮喪的重大消息公布了! 旨在提高跨境貿易效率、降低成本、創造就業、提升全球貿易額的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22日正式生效。這份協議是WTO自1995年成立以來達成的首個多邊貿易協定。 你可能會覺得茫然,這份協議意味著什么?它能夠使WTO成員國貿易成本平均減少14.3%,帶動全球GDP增長9600億美元,增加2100萬個就業崗位。尤其是對中國這樣出口產品利潤并不高的的貿易大國,成本的大幅降低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價值1萬億美元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官方網站介紹,2月22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貿易便利化協定》已獲得三分之二成員的核準,即日起正式生效。 阿澤維多說:“今天(2月22日)上午,我收到了盧旺達、阿曼、乍得和約旦的批準書。借此,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的世貿組織成員總數達到112個?!?/font> ↑從左至右:盧旺達大使、乍得大使、WTO總干事阿澤維多、約旦大使、阿曼大使明投資的部分公司 2013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的WTO部長級會議取得重大成果,其中一項就是完成了《貿易便利化協定》談判,同意將該協定納入世貿組織規則體系。 目前世貿組織共有164個成員,根據規定,該協定需得到世貿組織三分之二即110個成員批準才能生效實施。 《貿易便利化協定》是世貿組織1995年成立以來達成的首個多邊貿易協定,也是多哈回合談判啟動以來取得的“里程碑式”進展。 《貿易便利化協定》共分為3個部分、24項條款,對加速貨物的放行和流動、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等做出了具體規定,包括簡化通關手續并使其標準化,要求海關和其他政府機構開展有效合作,同時充分考慮給予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特殊和差別待遇。 ↑《貿易便利化協定》正式生效 據WTO介紹,《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全面實施,能夠使成員國貿易成本平均減少14.3%。 此外,該協定還將減少貿易進出口所需要的時間。其中商品進口時間將縮短1天半,商品出口時間縮短2天,平均縮減幅度分別達到47%和91%。 WTO研究表明,該協定將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種類最多增加20%,對于最不發達國家而言,這一比例高達35%。僅從這方面看,最不發達國家是該協定的最大受益者。 阿澤維多還強調說,這一協定的長期影響更是“驚人”。 到2030年,該協定每年可以為世界貿易增長貢獻2.7個百分點,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0.5個百分點以上。 這一協定將使得全球貿易額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即便消除目前所有全球貿易的關稅,也比不上該協定的影響力。 早在2015年1月,中國商務部就曾表示,《貿易便利化協定》對世界和我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根據國際機構測算,有效實施《協定》將使發達國家貿易成本降低10%,發展中國家成本降低13%~15.5%;最高可使發展中國家出口每年增長9.9%(約5690億美元),發達國家增長4.5%(4750億美元),帶動全球GDP增長9600億美元,增加2100萬個就業崗位。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副秘書長若阿基姆·萊特對協定生效表示歡迎,稱這是朝著使世界貿易“更經濟、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向邁出的巨大一步”。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董事阿蘭查·岡薩雷斯也發表聲明稱,這一協定的實施將降低進出口貨物的成本和時間,有助于使更多的中小企業走出本地和本國市場,進入區域和國際價值鏈。 便利化協定為多邊貿易注入新動力 多項研究成果表明,繁文縟節、不兼容的跨境系統、不透明的合規控制,以及路況極差的道路和搖搖欲墜的港口等,都嚴重阻礙了全球貿易的發展,每年浪費數十億美元。從現在起到2030年,該協定的有效實施每年將會使全球出口額增長率增加2.7%,并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提供超過半個百分點的貢獻,從而為國際發展議程提供關鍵的額外資源。 由于《貿易便利化協定》還規定要向發展中經濟體提供支持,發展中經濟體因此將成為該協定生效后的重要受益者。據估計,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成本比發達經濟體平均高出1.8倍。在全球48個最不發達經濟體中,預計相當一部分將可以看到其傳統出口產品對現有市場的出口增長率達到13%至36%。隨著貿易變得更低廉、更容易以及更快捷,全球最貧窮經濟體的產品出口范圍將會擴大,從而降低其對少數產品的依賴性,使脆弱的經濟得到加強。 對于當前正處于艱難復蘇中的全球經濟而言,該協定的生效更是重大利好。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近10年,但全球貿易實際上依然增長乏力,“反全球化”思潮蔓延推動各國貿易政策進一步內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勢明顯。該協定的生效將進一步鞏固世貿組織作為全球首要多邊貿易談判機制的地位,對避免全球貿易體系碎片化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還將有助于促進世貿組織成員削減貿易壁壘,通過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來促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全球經濟增長。 文稿轉自:經濟日報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