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是莘莘學子嶄露頭角、對接商業的最佳平臺,那么廣州國際輕紡城則是托舉設計新銳、聯動時尚產業實現高速發展的助推器。在學子們勇敢追逐設計之夢的路上,廣州國際輕紡城始終是最堅強的后盾;在時尚產業急需設計人才的當下,廣州國際輕紡城正在爭作最強力的“發動機”。
對于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而言,要全方位地取勝市場競爭,不僅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渠道資源,同時也有賴于品牌超強的產品開發力和時尚把控力。
品牌的產品開發力和時尚把控力始終離不開“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充分發掘人才資源寶庫,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最牢固的依靠、最有力的支撐。
在紡織服裝行業,大力培養設計人才、推動設計成果轉化,是聯動紡織、服裝及時尚產業、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蓄力的重要利器,更是助推“科技、時尚、綠色”新定位落地的重要動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紡織服裝行業內,蓄力人才的各種設計大賽、時尚活動不勝枚舉,而真正將面料與設計人才、時尚產業進行緊密聯結,做到既貼近市場又引領潮流的,并不多見。應市場需求而生的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以下簡稱“時裝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這是莘莘學子走出校園的
最后一課
就在5月中下旬,一場紅火的“造星”運動——2019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在全國甚至全球時尚領域,引起高度關注。
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和影響力,在于時裝周的主辦方——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廣州國際輕紡城,他們籌劃的這場“造星”運動,不僅是為了搭建一個展示平臺,更是致力于人才孵化、產業聯動。在他們看來時裝周不僅是一個媒介,更是一個推動時尚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永動機”,秉持著這樣的初心,時裝周成功走過14個年頭,成為國內舉辦時間長、規模大、極具專業性的針對應屆畢業生的時尚交流平臺,影響力輻射全球時尚人才教育行業。
業內人士表示,時裝周是行業內極具名氣的造星夢工廠。獲此贊譽的原因之一,在于時裝周每年均邀請到強大的評審陣容,這份名單包括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 設計師,如劉洋、計文波、李小燕、劉勇、趙卉洲等,他們在專業領域建樹極高,具有市場經驗,熟悉商業運作。他們以契合市場的專業眼光,對學生進行嚴苛、審慎的考核,對學生們來說可謂是經過了千錘百煉,想要脫穎而出,不僅要有真才實學,更要在商業領域擁有較大潛力。
利用如此難得時機,時裝周特意開設了大咖講座,由金頂獎設計師親自坐鎮,傳授服裝設計、制作工藝,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們真正掌握制衣技巧和商業需求。學生們表示,時裝周最大的收獲莫過于評委老師給出的專業意見和悉心指導。評委劉洋、劉勇等提到,學生們應學會“用減法去設計”、用簡約的語言表達服裝藝術?!皬脑盒W呷肷鐣?,他們需要經過一段與市場的磨合,要真正去思考市場和消費者需要什么!”
畢業生郭詩瑩表示,“當看到自己設計的服裝真正出現在T臺上,我有非常強烈的成就感,但我知道這還遠遠不夠。服裝真正的價值在于落地,也就是擁有商業價值,這才是時裝周真正的意義所在,我在這里找到自信,確定了未來的路?!?/font>
對莘莘學子來說,時裝周是他們接軌商業、走向社會前的重要一課。
這是設計新星們“C位”出道的
最佳平臺
時裝周,既是一場光怪陸離的時尚運動,又是一場高手云集的華山論劍。
千名設計新秀的畢業作品既相同又各異。他們致敬中國美學,關注世界文化的潮流更迭,一方面描繪歷史風情畫卷,另一方面關切網絡下的現代社會生活。難得的是,如今的畢業生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黨”,藝術、環保、平行世界、時尚可持續性發展、人文關懷……他們既放眼全球,又著眼當下。
一位評委這樣評價到,今年的作品更關注“人”本身,更貼近市場需求,如一組專為殘障人士設計的服飾,其服裝設計細節對人體工學的運用很用心,實用性很強,并且極具人文關懷。
如果說時尚發布是創意落地的最佳平臺,那么兩場硬核賽事則可以說是真正的江湖論劍。其中,“廣州國際輕紡城杯”指定面料團體創意設計大賽非常接地氣,輕紡城聯動城內近4000商戶資源,每年精選8家優質面料企業,提供最新最流行的面料供學生使用,他們還與學生組成戰隊攜手完成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得以更加了解面料特性、貼近市場需求。
而作為收官大戲的“廣州國際輕紡城杯”2019廣東大學生優秀服裝設計大賽,其影響力不言而喻,33所廣東省知名服裝院校經過畢業展演、評委復審的優勝者站在這里,同場競技,展示新生力量的風采。獲勝選手不僅可以獲得名師指點、享受舞臺上的高光時刻,更受到觀展企業及行業的青睞,直接“C”位出道,走進時尚市場。
在時尚發布與高能賽事的雙重加持下,時裝周平臺歷經14年的風雨洗禮,在原創設計、人才培養、產學研對接、供應鏈優化升級等方面不斷發力,培養出眾多優秀設計新銳。
一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院校教師表示,“作為教師,我特別希望學生的作品可以走出去,也希望給學生創造展示交流的空間,時裝周的出現可謂是及時雨。十幾年來,我們對它的認知,從懷疑到相信到肯定,可以說,時裝周不僅是為學校和社會搭建的致力于人才培養、產學研對接的展示平臺,更是一個面向高校學子的展示、交流、發布甚至孵化的公益性平臺。”
隨著中國時尚市場的不斷變化,時裝周仍將不斷成長,設計新銳們的蛻變仍在進行。
誰是“托舉設計新銳”的
幕后推手?
堅持做一件事兒容易,堅持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兒卻很難,廣州國際輕紡城做到了!從第一屆時裝周開始,輕紡城既是主辦方,又是場地提供方,還是活動參與者,從未間斷,從未放棄。
坐落于廣東省最重要的紡織產業聚集地中大商圈,廣州國際輕紡城周邊區域經過三十余年歷史沉淀,已形成不可替代的產業鏈優勢,服裝院校、產業園區、面輔料市場、優秀服裝設計師在區域內高度集聚。可以說,紡織服裝產業在區域發展進程中發揮了主體產業、先導產業、就業產業和致富產業的作用。
面輔料是時尚的源頭,加之輕紡城提供的強大產業賦能,時裝周托舉設計新銳、助力時尚發展的作用可謂事半功倍。廣州國際輕紡城負責人表示,“每一年我們都在思考,大學生時裝周能夠留下些什么、為市場帶來些什么?人才孵化、推廣原創只是第一步,將優秀人才引流至商業領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時尚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是時裝周的實際意義?!?/font>
值得指出的是,14載時裝周走出的優秀設計人才中,許多人如今已成為時尚行業的中堅力量。在他們的引領下,時尚品牌更注重原創設計,更貼近市場需求,有力推動著中國時尚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提升??梢灶A見的是,他們的現在,正是新一代設計新銳的未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不只是廣東的大學生時裝周,其影響力也不僅限于粵港澳,而是遍布全國乃至國際時尚領域??梢哉f,這個作為中國時尚產業助推器和加速器的時裝周,更應被視為廣東為全行業打造的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