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守正,強制造根本;創新,啟新質未來 |
5月24日,2024中國棉紡織大會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第六屆第四次理事(擴大)會議、第六屆第七次常務理事會議在山東鄒平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以“守正,強制造根本;創新,啟新質未來”為題做大會主旨報告。
守正,強制造根本
創新,啟新質未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24年5月24日,山東濱州,中國棉紡織大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濱海之州,沃野千里,孕育出長江以北唯一的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紗連世界,布滿全球,成就著濱州全球紡織供應鏈關鍵樞紐的地位。魏橋、愉悅、亞光、華紡等龍頭企業薈萃爭鳴,紡織規模之大、體系之全、技術之先、企業之強,構筑著濱州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紡織現代產業體系中的引領地位。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這片高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探討棉紡織行業如何守正創新,以制造之“力”,創新之“執”,構筑未來之“勢”。首先,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借此機會,同大家交流分享幾點認識。
一、紡織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現實基礎
中國紡織行業與時代同頻,以創新為引,積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加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以穩定、優質、高效的供給體系,滿足我國巨大人口規模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紡織走在前列。
1、紡織是基礎雄厚的產業
產業制造能力與貿易規模穩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營業收入47009億元,利潤總額1802億元,同比增長7.2%;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實現出口總額3104.6億美元。行業發展提升生活質量、生命質量,影響消費升級、產業升級。2023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14095億元,同比增長12.9%,增幅僅次于金銀珠寶類;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2、紡織是創新引領的產業
行業創新投入持續加大,創新體系不斷完善。2022年紡織行業規上企業R&D經費535.1億元,增長3.82%,在29個制造業中位居第13位;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102家,占總數的5.6%。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產業未來與未來產業前景廣闊。高性能纖維產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紡織機械自主化率超過75%,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國產化率超過50%;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應用領域的國產化率顯著提升。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不斷增強。2023年402家紡織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3、紡織是全球發展的產業
作為高度市場化、全球化的產業,行業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先行引領。過去十年行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達60億美元,約占行業全球投資比重的50%。安踏推進全球資源整合、擴展品牌矩陣,形成全球化經營的獨特樣本。中國服裝通過Shein、Temu、Tik Tok Shop等平臺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中國服裝跨境電商出口額達4870億元。行業也是吸引全球投資的重要領域。Lululemon、ZARA等品牌深耕中國市場;沙特阿美與榮盛、盛虹、恒力等展開戰略合作,引進來、走出去,國際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今年以來,行業保持回升向好態勢。1~4月,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898.4億美元,同比增長0.6%,增速較一季度放緩1.4個百分點。效益逐步改善。一季度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5.2%,營業收入利潤率為2.6%。裝備以舊換新等政策利好,帶動投資信心持續增強。1~4月,紡織業、服裝業、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16.3%、17.9%和4.6%。優結構、轉動力,行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快。行業在穩定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空間、促進民生改善、平衡國際收支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綜合短期之“形”和長期之“勢”,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處于向更高級形態和更合理結構躍遷的關鍵期。解決產品規模化供給與多元消費需求間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產業創新與消費快速升級間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競爭優勢變化與現有區域格局間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與產業發展間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必由之路。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我們需要從市場供求關系、全球競合關系、責任利益關系中,把握趨勢特征方向。
1、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供給與需求平衡的重要途徑
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消費者購買力和信心深受影響,抑制消費增長。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速較一季度放緩1.4個百分點。內需恢復偏弱,3月社零同比增長3.1%,低于Wind預期的4.8%。應對需求壓力,需要我們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不斷拓寬市場空間。另一方面,隨著共同富裕的穩步推進,國內超大規模、多元化市場加快形成。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479元,增長8.4%,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5%。新生活觀、文化觀轉化為新時尚觀、消費觀。發展型、享受型和品質型消費增加。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體驗消費蓬勃發展。應對市場變化,需要我們提升供給質量,在更高層次上形成供給與需求的新平衡。
一是形成新供給、新渠道。圍繞材料、產品、裝備創新,開發高性價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產品,以高品質供給創造多元化需求。圍繞業態創新、場景創新,完善渠道布局,實現下沉市場、全球市場更充分觸達,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更高效統一。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同比增長15.6%。
二是拓展新領域、新賽道。以根源性創新、顛覆性創新構筑新的供需關系、產業關聯,在融合創新中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和應用領域延展。當前,紡織產業的產品和工藝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大健康等領域。從現代育種、工業養蠶到工業元宇宙、人形機器人,產業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高端服務協同演進,要素、結構、生態整體升級,形成新領域賽道。
2、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構筑發展與安全生態的戰略選擇
當前,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變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全球紡織供應鏈發生顯著變化。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美日歐市場所占的份額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別下降17.2、26.3和12.8個百分點。同期越南在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由6.6%升至14.6%,孟加拉國在歐盟進口市場份額也升至15.4%。以Nike為例,2018年中國為其服裝的第一大供應國(占比為26%),2023年變為越南(占比為29%)。在更加激烈的競合中,只有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穩固產業地位。2023年《日本制造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全球市場占有率60%以上的品種數量不足日本的1/5、美國的1/2。對于行業而言,在高性能纖維、高端裝備、服裝品牌等領域,我國競爭力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經貿問題政治化在破壞全球合作。近期,美國再次使用301調查、加征關稅、限制出口等貿易工具施壓中國。不論是所謂“防風險”還是“產能過剩論”,地緣政治正成為常在變量,形成現實壓力。圍繞安全審查、數據保護、環境政策,新型供應鏈監管體系在形成。2023年,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通報的技術貿易壁壘措施達4079件,創歷史新高。行業科技進步與產業安全面臨新環境。關鍵原料、底層技術、高端裝備的供給成為行業的現實瓶頸。比如我國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噴氣渦流紡紗機等裝備高度依賴進口,人造血管、心臟支架等高端生物醫用纖維制品70~80%依賴進口。實現自立自強,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促進價值與責任統一的關鍵方法
作為重要民生產業,紡織行業發展要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實現產業效率、生態環境、社會價值協同共進。在多重目標中,形成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投入產出關系。
當前,ESG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歐洲2023年推進20余條ESG相關法案;5月1日起,我國三大交易所正式實施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產業的價值判斷與形態正在重塑。
一是更多體現環境的責任與價值。未來10年全球10大風險中有四個與氣候變化相關。全球超過70%的勞動者可能面臨氣候變化有關的健康危害。4月23日歐洲議會通過《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條例》,紡織品成為首批受監管對象。發展的階段與環境、產業的規模與結構、用能的效率與強度,決定了行業發展面臨著更多的資源環境約束、更多的政策規則限制。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產業,打造循環經濟形態,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應有之義。
二是更多體現人本的責任與價值。衣者依也。行業的價值創造正從豐富物質供給向人的全面發展、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延伸。行業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也是創造更多層次、更大規模、更有價值工作的過程,工業化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人全面發展。要以新質生產力催生新的勞動資源、勞動工具和勞動形式,推動勞動者解放和能力提升,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創造基礎。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立足常識、把握規律
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市場創新聯動發展的復雜系統,新質生產力具有新的反饋回路、系統結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從規律上加強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1、要把握科技創新規律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技術軌道的變遷可能會帶來整個產業的生態性、全局性調整,形成指數型、跨越型增長。而技術的價值分布并不均衡,找到關鍵支點,就可能實現換道超車,與重大創新擦肩而過,則可能陷入創新者窘境,為時代所淘汰。產業之樹要枝繁葉茂,科創之根必須扎得更深。整體看,對“真正問題”的發現和提煉能力不強,對于紡織基礎創新重視不夠,是制約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現實瓶頸。行業要樹立源頭思維和架構意識,加強大縱深的專業創新和大跨度的融合創新,以新的方法工具、科研范式,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創新協同發展。要認識科技創新的長周期性,以長期且有“耐心”的資本資源支持創新,同時建立靈活的調整機制以應對變化。要認識科技創新的系統性,圍繞創新要強化知識產權布局,既注重關鍵環節的突破,也要進行全方位鏈式布防。
2、要把握產業演進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F代產業競爭是生態體系和價值網絡的競爭。堅實的傳統產業基礎是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起點、新優勢。傳統產業能夠為新興產業提供充足原料支撐和豐富應用場景,同時其成熟的管理流程、市場渠道和客戶基礎,有助于解決新技術、新業態的冷啟動問題。成熟產業技術階梯的連續性有助于先進技術吸收和轉化,一個環節的創新可以在整個產業體系中驗證和放大,在技術逐步積累和迭代升級中逐步構筑起護城河。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系統把握產業間的共生關系,不能“貪大求洋”“喜新厭舊”,割裂產業關聯,背離發展實際,將傳統制造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發揮產業體系優勢,持續搭建與延伸技術階梯,實現資源、技術和能力優化配置、創新聚合,推動基礎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合演進、梯次發展。
3、要把握市場競爭規律
有效市場是產業創新實現價值轉化的落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空間基礎和動力來源。“投入產出比”、“全要素生產率”是市場創新的KPI。脫離市場需求牽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會產生盲目性被動性,缺乏競爭性有效性。發展新質生產力,主流市場是規模優勢的保障,而利基市場則是關鍵創新的源頭?!靶∏锌?、高精尖、大場景”是利基市場的特征。戰略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建立在利基市場之上。易飽和的特點決定了在利基市場上一旦形成壟斷優勢,跟隨者很難通過剩余市場空間來支撐創新實踐。從織針、數碼噴頭、工業軟件到生物制造的核心菌種,行業“卡脖子”領域普遍具備這個特點。只有技術成熟度、市場接受度達到一定水平,關鍵創新才能向主流市場擴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對“關鍵細節”要力出一孔,強化孵化支持,在局部形成必勝力量,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
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打造新質態,形成新質效
從產業特征、發展實際、未來趨勢出發,紡織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在科技驅動、創新配置、產業融合中,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打造產業新質態,構建發展新優勢。
1、打造未來產業的新質態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方向,具有高成長性和強賦能性,是新質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先導力量。從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環制造等制造創新,碳纖維、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纖維狀能源與電子器件等材料創新,到智能紡織品、高性能紡織品等產品創新,與前沿技術、未來產業嫁接融合,行業不斷實現品質升級與應用延展。如在材料領域,西安工程大學以棉纖維為原料制備出3D打印纖維素織物。天津工業大學以紡紗織造工藝制備太陽能蒸發器。羅萊通過太空育種開發出“中棉羅萊一號”。在大健康領域,暨南大學研發出控制出血的HNT-海藻酸-棉敷料。南京大學利用棉纖維開發織物電化學汗液傳感器,用于健康監測。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業要把握換道超車的時代機遇,前瞻布局,與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融合發展,打造新形態創造新價值。
2、打造數實融合的新質態
智能制造、數字設計、智慧營銷,數實融合推動流程再造、業態融合、場景創新、范式變革,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底層架構。人工智能正在系統重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成為關鍵引擎。
在制造端,長勝科技將AI引入趨勢洞察、設計與生產環節,實現7天上新、5天交付;通過AI進行紡織品檢測日漸成熟;機器人與AI融合正在形成折疊衣服的能力。在設計端,時尚設計成為人機合作的表達,大模型平臺重新定義設計創新和價值輸出。如衣裳科技引入Fashion 3D系統后,將平面圖紙輸入系統,即可實現高仿真3D數字樣衣建模,開款效率提升30%。在市場端,生成式AI和數字人的發展正在全面重塑市場運營、電子商務導購、客戶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環節。LVMH旗下品牌Patou推出AI驗證系統Authentique Verify來辨真偽。AI大模型的通用與泛化,也在深度賦能平臺經濟,比如華孚時尚投資AIGC智算中心項目。
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持續完善數智化生產系統、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新的組織結構、新的發展模式、新的價值形態。適度前瞻布局,探索將設計、制造、營銷、品牌建設,架構于“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之上。
3、打造綠色發展的新質態
以低碳、資源效率和社會包容性為方向,行業正在加快集約化、減量化、低碳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構建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以科技創新促進綠色轉型。圍繞材料、制造、回收利用等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與轉化。新瑞貝開發了替換PVA的生物基漿料及蠟片等全系列生物基產品;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正把工業廢氣中的CO2捕捉、提純、液化為負碳纖維;鷹游新立成“閃染”生產線實現節水率91.45%、節能率46.41%。以數智化實現綠色化。魏橋紡織智能化升級推動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華興智能紡實現能源利用率提高12%、成品及原料庫存減少30%。無錫一棉、魯泰等采取光伏發電調整能源結構。
以管理體系助推可持續、透明化發展。中國紡聯通過科學有效評估企業ESG績效,推動行業ESG信息披露工作;LCAplus平臺實現一站式產品碳足跡測評、認證和標簽推廣;《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等標準為行業碳中和提供規范化、標準化指引。環境要素向環境資本轉變,綠色增值成為企業重要能力。
行業要深入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體發展,以新技術、新模式創造新產品、新價值,構筑產業持續競爭力與未來話語權。
4、打造文化賦能的新質態
文化生產力是紡織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內容。發展文化生產力就要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以差異化、特色化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形成中國風格,拓寬中國時尚的價值空間。
溯源出新,探尋古今中外文化新表達。集成盤扣、云肩、斜襟等傳統元素與刺繡、流蘇等傳統工藝,從宋錦馬甲、香云紗、馬面裙到改良旗袍,新中式服裝已成為一種集體敘事、時尚浪潮,2023年市場規模達10億級。苗繡、藏毯、潮繡等民族文化、非遺文化煥發時代價值。微短劇、動漫、電子競技等當代文創構筑起以IP為核心的文化價值生態,賦予時尚新銳創意。全球視野,全球發展,之禾通過成立巴黎設計中心、收購Carven,將法國設計優勢與國內供應鏈優勢完美結合。
融合發展,解鎖現代生活方式新場景。把握代際更替、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變遷對消費結構、消費領域的影響,行業積極融入智能、綠色、健康等新經濟模式,拓寬價值空間。2021~2023年,淘寶天貓“戶外”搜索量同比上漲659%。圍繞滑雪、騎行、網球、瑜伽等差異化運動場景,安踏構建全方位運動品牌矩陣。“多巴胺”“美拉德”“格雷系”“丁達爾”穿搭引領時尚潮流。深耕銀發經濟,青島大學研發出足部壓力墊、智能握力監測手套、智能步態評估訓練毯等老年康復智能可穿戴產品。
五、棉紡織行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落點
棉花“功同菽粟”,棉紡事關全局。作為中國工業化的先導產業,紡織規模優勢、體系優勢的基礎支撐,棉紡織行業融合科技與文化、關聯生產與消費、融通國內與全球,是積淀深厚的基礎產業、關系民生的富民產業、開放合作的全球產業。綜合經濟、社會、生態、民生價值,其高質量發展對于紡織行業乃至國民經濟具有特殊重要性。從規模、結構到質量、效益,中國棉紡織行業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穩步邁進。
1、堅持集約發展,強化規模優勢
我國棉紡織行業產能規模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我國棉紡紗產能1.1億錠,織機90萬臺,分別占到世界的50%和45%以上;纖維加工量1900萬噸以上,占我國纖維加工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棉花加工量660萬噸。我國棉紡織產業纖維應用最廣、產品品種最全,擁有山東魏橋、天虹紡織、德州恒豐、太倉利泰等一批超過百萬錠的紡紗企業。完備的產業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行業筑牢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盤。
2、堅持創新發展,形成引領優勢
棉紡織行業持續推進產品創新、品類創新,為紡織行業提供高品質的中間品。世界上80%的9.8tex以下紗線、70%差異化紗布、90%以上色紡紗、30%的高檔牛仔面料、60%的高檔襯衫色織面料均產自中國。行業的發展對上下游的紡織機械、材料創新、產品開發具有創新牽引作用。紡紗智能化工廠實現萬錠用工控制在10人以內,微埃智能的自絡投紗機器人可減少約50-70%的用工。以創新驅動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行業在加快匯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3、堅持共享發展,塑造全球優勢
從原料供給、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到產品消費,我國棉紡織行業與世界發展深度關聯,是維持全球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的關鍵力量。2023年我國棉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約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的30%。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百隆東方、天虹集團、華孚時尚、魯泰紡織等龍頭企業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投資建廠;布局供應鏈上游原料,如意集團、金盛紡織在澳洲等地收購棉田。集聚全球資源、開拓全球市場,國際合作體系持續優化,行業正在融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力。
功能化、差異化的產品創新,智能化、綠色化的制造創新,集約化、網絡化的組織創新,服務化、資本化的價值創新,在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勢的延伸中,在一二三產業創新融合轉化中,棉紡織正在成為紡織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和關鍵支撐。
六、守正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業協會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產業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關鍵力量。多年來,棉紡織行業協會在明道中優術、在合眾中創新,以深刻洞察、務實服務,推動行業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為行業新型工業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開全新局面。在此,向為棉紡織行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各位同仁致以敬意和感謝。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棉紡織行業面臨上游原料價格高企、下游終端需求不足,外部“涉疆法案”持續沖擊,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以及招工困難等現實挑戰,不少企業處于微利邊緣。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突破,棉紡織行業義不容辭,勢在必行。
希望棉紡協會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堅持黨建引領,心懷“國之大者”,圍繞科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綠色生產力,向高處攀登、向廣處開拓、向深處探尋。不斷延展服務的領域與范圍,提升發展的質量與內涵,以更大擔當,更多作為推動行業發展,保障行業利益,有力回擊發展見頂論、產能過剩論。
篤根本,強化制造。強基與創新協同,存量與增量并舉,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強化制造能力。要把握設備更新等政策機遇,加快技術改造,做好產能置換。推動工業互聯網和數據基座建設,加快智能裝備的更新與升級,打造紡紗、織造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以技術創新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集約化發展,培育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促進大中小融通,推進相關企業向園區集聚。圍繞綠色能源、數據要素、特色資源等,因地制宜打造先進制造集群。
立長遠,引領創新。聚焦產業基礎理論和工藝研究,將生產中積累的工藝流程、生產經驗、協作經驗等實踐優勢轉化為理論優勢。推動轉杯紡、渦流紡等新型紡紗工藝的創新發展,在下一代紡織工藝與裝備創新中占得先機。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完善創新基礎設施,推動上下游、產學研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加強跨界合作,建立多維價值網絡,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時尚轉型,以紗線、牛仔面料等為載體,建立流行趨勢協同研究發布機制。
求實效,產融合作。資本密集是棉紡織行業的重要特征。當前,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國家密集出臺新國九條、《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等政策。要把握資本與市場間的關聯性和耦合度,深化產融合作,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講好行業故事,加快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鼓勵企業通過并購、控股、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全球發展、集約發展、高端發展。要把環境要素資產化和數據要素資產化的趨勢,樹立新資產觀念,提升環境資產和數字資產的增值能力。
促融通,完善布局。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平衡好原地升級、國內轉移和全球發展的關系。深化與RCEP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產能與經貿合作,加快出海步伐,開拓東盟、非洲、拉美、中亞等新興市場。從技術、質量、標準著手,打通內循環堵點,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切換。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精準洞察市場,積極探索新場景新應用,以市場需求牽引創新。借道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拓展渠道。
唯憑一掬清純質,留得溫柔在世間。讓我們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聚焦產業創新發展、價值創造之“真”,責任發展、以人為本之“善”,時尚發展、文化自信之“美”,強制造根本,啟新質未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