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需求還是創造需求? |
本刊記者_徐長杰 身為一位新晉媽媽,我發現了太多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帶來的則是買與不買之間的糾結與困惑。 幾天前,同事向我介紹了孩子吃零食的網兜,嗯,非常好用。沒過幾天,同事又向我介紹了孩子用的碾磨碗,這是什么東西?“這你都不知道,你是咋當媽的!”可是,我確實是第一次聽說,回頭上網一搜,還真是個好玩意兒??傊?,在孩子的消費上,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就說這些年興起的紙尿褲,這在20年前我們的媽媽那代人中,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可是成為新晉姥姥后,媽媽卻對這個新玩意兒愛不釋手,“你們年輕人現在可真享福,有這東西可方便多了!”我似乎也沉浸在了花錢買福享的蜜罐里。 而回頭細想,頓覺紙尿褲企業的偉大:是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消費需求。這種消費本身是不存在的,因為20年前的人們都認為“舊衣服破被子能解決的問題誰會花錢?”然而,紙尿褲企業雖背負著傳統的消費理念卻義無反顧地創造了新的需求,你看,現在這些紙尿褲企業不都賺得盆滿缽滿嗎? 我們紡織行業是不是也應該好好思忖思忖,與其跟在別人的后面廝殺掠食,不如自己創造一種消費需求。 幾天前,一篇《沒多久,iPhone就要被電子紡織品取代了》的文章吸引了我,該文章開始頗有玄機地稱“如果你幻想T恤帶有GPS功能,連帽衫同時帶有電話功能,甚至希望創造出能播放音樂文件的家具,這種事真有可能成真?!辈⒈硎?,有種可洗滌的布線能使這些幻想更進一步。據悉,文中談到的這種布,是一種讓石墨烯與銅箔結合,然后把它轉移到常用的紡織纖維上,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智能服裝。 其實,就目前來看,行業雖有這樣的案例,但能與當下一些熱點消費結合的并不多,就像那篇文章的標題中所寫的,如果能把這種技術應用在服裝中,或許iPhone還真的要被取代。 這不,還沒等我們動身,Google(谷歌)就有了行動。 近日,谷歌在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Project Jacquard(提花計劃)”,與著名牛仔褲品牌Levi’s(李維斯)所屬的利惠公司合作,利用特殊織物制造智能衣物,讓用戶能透過觸碰面料直接撥打電話或傳短訊。 據悉,這個“提花計劃”智能牛仔布外表與一般面料無異,但試用者可透過接觸面料,操控接駁的燈光或電腦屏幕。谷歌表示,只要是依據標準生產制造的紡織品,都可應用“提花計劃”智能技術,這意味著除了衣物,梳化布、地氈等都可智能化。 一直以來,人們都徘徊于是發現需求還是創造需求之間,該如何選擇?不妨再讀讀這個故事。 據說,“華爾街24/7”是一個讓CEO們膽寒的網站,這個著名的“烏鴉嘴”每年都會制作一份即將消失的品牌名單,上了這個名單的品牌大都會如其所料。 它曾經準確預言了T-Mobile的消亡,而在某年的名單上,一些著名的品牌如MySpace、諾基亞、薩博等赫然在列。 據悉,在諾基亞的設計理念中,“以人為本”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諾基亞在人類學、群體調查或者市場細分策略上投入巨大。他們擁有一支超過5000人的創新團隊,其中設計師超過500人,成員來自于34個不同的國家,工作地點也遍及全球,他們無處不在,設身處地觀察不同人群的需求,窺視陌生人的生活方式,然后據此進行研發。 但這一切在蘋果則被看作是效率低下的,同時也是不具革命性創新意義的。在蘋果產品設計開發思路中,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創造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他們認為對于革命性的產品而言,用戶觀點無從談起。蘋果始終堅信,如果你有革命性的產品,就足以對現有的用戶起到引導的作用。 這,就是“發現需求”與“創造需求”的差別。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