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迎來黃金五年 |
吳曉波/文 吳曉波 財經作家、 “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 未來五年,中國的傳統產業是面臨總崩潰的威脅還是完成脫胎換骨的轉型,所有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黃金五年,三大戰略新起點 中國制造業現在有3個戰略新起點。 第一,互聯網已經成為普惠性工具,它是我們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兩個特點是:無所不在,非常便宜。今天,為什么出現很多網紅,為什么出現直播模式,為什么出現社群經濟,都是對流量為王的反駁。過去幾年來所形成的流量為王的互聯網將煙消云散,互聯網啟蒙時代已經結束了,變成我們的基礎設施。 第二,全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怎么能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怎么能迭代產品,全球的制造業都在想這個問題,都在想怎樣重振制造業。奧巴馬對制造業非常重視,提出美國制造業再造計劃,日本叫日本工業復興計劃,德國叫工業4.0,中國叫中國制造2025。為什么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都重新把國家戰略放到制造業上?是因為信息化革命告一段落,互聯網已經變成普惠性工具。 第三,消費升級誘發供給側改革。我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未來五年的“十三五”期間,中國制造業改革的一個核心戰略。這說明中央政府對淘汰制造業落后產能的決心已經下定了。供給方不能滿足現在的消費需求,中國產生了新的消費人群,這些消費人群是誰呢?他們是中國的中產階級。這是供給側改革真正的意義所在——中產階級。 大公司:重視兩大革命性推動力 中國大公司未來五年將具有這幾個特點:第一,失去成長對標;第二,管理模式變革;第三,參與全球的技術創新。未來五年,中國大型企業數量還會增加,但是其成長方式將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基礎不再建立在成本、規模優勢上,而是在創新整合、管理模式變革、技術創新上。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革命性驅動力,一是信息領域的互聯網革命,二是硬件革命。互聯網革命帶來什么?首先是觀念、然后是工具的變革將帶來3個改變。 第一,重新定義渠道。未來,如果你利用大數據的話,會出現什么結果呢?真正極致的模型是車間和消費者之間沒有任何的渠道商,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我們在中國尋找這樣的企業,工廠生產出來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中間沒有任何的渠道商,因為不需要任何的渠道商,我們和消費者之間所有的信息都是互動的。所有渠道商都不見的話,能力掌握在誰的手上?在各位的手上,制造業的利潤會成倍增加,如果所有的中介全部去除,庫存成本、渠道成本就不見了。 第二,重新定義技術創新。我們有很多技術創新平臺,未來會開放。未來的競爭將是徹底的平臺化,企業的能力會被重新定義,特別是零配件等。當能力被平臺化以后,會出現一件事情,這是現在中國科技界正在談的話題,積木式創新。就像每一個孩子拼裝出來的樂高玩具都是不一樣的,可以拼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樂高玩具。也就是說,做任何產品的時候,可以通過積木式創新,跟別人不一樣。 第三,重新定義消費者。未來,真正的消費者將三位一體,他是這個產品的購買者,是這個產品的參與生產者,也是這個產品的投資者。未來的消費者將不是單向B2C的,而是掌握了購買的主權,掌握了產品設計的主權,甚至掌握了產品投資的主權。 硬件革命方面,運用互聯網工具的同時,要了解柔性生產線、機器人、傳感器、認知技術、VR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等。如果沒有柔性生產線的話,消費者關系的改造將只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機器人的話,定制化生產、勞動效率提高僅僅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傳感器、沒有芯片、沒有微處理器的話,無法挖掘數據,所謂的大數據也僅僅是一個概念。 消費升級:圈層化+性能比+人格體+...... 消費升級具有這些特點。第一,圈層化。消費者是分圈層的,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需求。為什么會出現品牌集群戰略?這是因為所有的商品都會在圈層中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沒有大眾品牌,沒有大眾導向,沒有大眾消費,所有都是小眾的。 第二,性能比。我們去年講馬桶蓋事件,中產階級消費者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他愿意為好的服務買單,愿意為好的性能買單,愿意為好的技術買單。 第三,人格體。今年最熱的兩個詞,網紅和直播?,F在,中國、美國、日本都在流行這樣的模式。在未來的中產階級消費中,“喜歡”、“審美”將超過“必須”,軟的將超過硬的。審美的背后是價值觀、是人格,每一個品牌背后都將有一個人格體。 第四,定制化。紅領是中國最早做定制化工廠的,整個生產線柔性化,未來這樣的柔性化生產車間基本會在所有的領域出現。定制是去渠道的根本。 第五,直銷型。例如名創優品這個品牌,在沿海地區整合最好的制造能力,在北京、上海、深圳選擇最好的黃金地段,把這些商品放到店里面,讓商品在7天時間里產生市場反應,好的馬上運過來,不好的馬上撤掉。 要活,你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 未來五年,一定是大淘汰的五年,如果我們五年后還想在這里,一定要形成這樣的能力——在生產上要形成柔性能力,在研發上要實現單點突破的爆品能力,在營銷上要學會運用大數據,在價格上擺脫成本定價模式,把人民幣的貨幣力量用好。 必須讓自己的企業盡快證券化,未來這個世界就是證券化的世界。一個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來自于兩個部分,一部分來自于產業,另一部分來自于資本化的能力。在今天的中國,讓企業證券化的渠道已經非常廣泛了。在過去的三年中,中國所有的產業中變化最大的不是互聯網行業,而是金融行業。 未來,中國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認為,中國制造從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將轉變為3個新優勢。 第一,互聯網工具?;ヂ摼W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們跟消費者的所有關系,改造我們的生產線,改造我們幾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聯網的能力,只用互聯網改造企業的話,其實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部分。對于制造業來講,制造一雙皮鞋,消費者為什么穿這雙皮鞋?不是因為你營銷做得好,是因為消費者穿這雙皮鞋很舒服。德魯克講過一句話,商業的本質是你做一雙皮鞋賣給這個消費者,這個消費者穿這個鞋子在腳上很舒服。 第三,創新能力。我們要積木式創新,我們要開放我們的創新平臺,我們要成為全球產業變革中的一部分。什么是新“中國制造”?我們還是要回到產業本身,還是制造,但是要加入一些新的因素。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