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智能化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
本刊記者-劉萍 近來,我國不少地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全總也及時下發了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關愛廣大職工生產生活。炎炎夏日炙烤之下,無人車間、智能制造工廠令人多了一份向往。 其實,惡劣天氣與環境只是一方面,以高度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給產業帶來新機遇才更加令人振奮。尤其是面對消費升級,在服裝生產各個環節,針對制造、物流、管理等目標,建設全互聯的數字化工廠,可以實現具有一定自適應能力的多品種、小批量柔性生產。 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對智能制造給出了清晰且清醒的認識。會上,我國著名制造業信息化專家李培根院士介紹說,智能制造系統是指制造相關各環節、活動、資源等系統中,主要部分具有自主感知、學習、分析、決策、協調控制能力,能動態地適應制造環境的變化。 李院士特別指出,在現階段,中國多數企業的主要任務還是數字化和網絡化,甚至自動化還要補課。企業固然要以智能制造為長遠目標,但不能盲目追求,要和企業實際以及目標結合起來。 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更鮮明地指出,“智能制造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他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主攻方向,是服裝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我們既要把握前沿趨勢,又要攻堅實用技能。 孫會長語重心長地說,近幾年,關于智能制造的討論不絕于耳,出現各種聲音,這是正?,F象。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發展、在曲折中進步,智能制造一經提出也必然要經過清晰的界定與理性的思辨過程。作為中小企業居多的服裝行業,在智能制造的具體實踐中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我們必須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因為智能制造事關行業企業的未來;同時,又必須立足現狀,特別關注阻礙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對有問題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技術,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以問題為導向,把握現實可行的發展節奏,積極務實地推進智能制造。 各地企業已經在積極行動了。山東海思堡公司的牛仔服定制柔性解決方案,自主下單、智能排版、自動裁剪,可將原有的約一個月生產周期縮短到7個工作日。還可以每個款式先下300~500件試單,再根據實際銷售情況下具體需求訂單,為品牌商提供基于單件補貨的庫存管理服務。而富怡集團的自動化設備從軟件到裁剪、絎縫、繡花都是自主研發,軟件在研發之初就留有數據通訊和傳輸的接口,并且保持與國際先進生產模式的引進合作。 目標方向堅定了,發展節奏要務實。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認為服裝企業智能制造之路可分為三個階段:用1~3年實現服裝過程自動化制造;用2~3年實現部分智能功能自動化制造;再用3~5年實現服裝智能制造工廠。 不管三五年還是十年,智能制造之路都要一步步走,只要方向正確,哪怕再艱難,每一步都算數,每一天都值得我們為此付出。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