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狂歡之后…… |
本刊記者-徐峰 剛剛過去的“雙11”再次引發全民購物狂歡,電商交易額紛紛再創新高。據統計,“雙11”當日全網成交額為2540億元,同比增長43.5%。其中,天貓總成交額超1682億元,同比增長39%。京東下單金額鎖定1271億元,85%訂單實現當日出庫。蘇寧易購全渠道銷售也迎來163%的增長。 從品類看,紡織服裝類產品表現不俗。在天貓店鋪TOP50排行中,耐克、優衣庫、阿迪進入前十,海瀾之家、全棉時代、森馬、韓都衣舍、太平鳥、波司登、李寧等國產品牌都榜上有名,全天交易額幾億至十數億元不等。 從某種角度來說,“雙11”也可以被看作我國經濟的“晴雨表”,至少能反映出這一年我國消費者的購買力,而不斷刷新的數據背后亦蘊含著大量信息。當“雙11”塵埃落定,無論1000億還是2000億,交易的數額固然重要,但這場商業狂歡背后蘊含的是什么?今后將帶來什么?這更值得關注與探討。 數據分析顯示,今年“雙11”的增長不僅僅來源于購買用戶數的增加,更多的來源于消費升級上的表現,人們購買的物品單價進一步提升。另外,今年“雙11”的成功,也意味著“新零售”業態能量全面爆發,“全球共振”效應凸顯。天貓全天成交額1682億元,無線成交占比90%,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物流訂單達8.12億,交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這樣的數字和成績真實地反映出了“中國速度”與“世界高度”。 “雙11”瘋狂的背后,中國快速增長的巨大購買力也讓世界側目。摩根斯坦利預計,2030年中國私人消費會占到GDP的47%,中小城市的消費增長會集中爆發。這些數字與判斷的背后蘊含著巨大的機會,紡織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亦將從中發現和獲得更多的推動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消費文化的改變,消費者的購物品質正在提升已是不爭的事實,只圖便宜的事他們可不愿意再干。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搜索產品時,愿意按照“價格從高到低”搜索。同時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越來越多的人擺脫盲目搶購的誤區,按需購買、量力購買的消費習慣正在養成。 一個客觀現實是,雖然“雙11”最大的推動力仍然來自于優惠,但面對越來越“燒腦”的優惠規則和商家越來越明顯的套路,消費者也會越來越成熟和挑剔,僅憑優惠很難俘獲其“芳心”。未來,更好的商品品質和購物體驗,更貼心的設計與服務,或許才是商家能夠持續發力的關鍵所在。畢竟,僅靠“雙11”狂歡并不能讓企業一年高枕無憂,從其背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是正途。 由此,盡管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紡織服裝企業通過加大促銷力度刺激需求,銷量再創新高,但更重要的是要從銷售數據、市場反應與消費者表現中理清思路,發現規律,尋求突破,才能在新的消費時代占得先機。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