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波動誤讀成趨勢 |
本刊記者-郝杰
疫情之下,經濟不景氣,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
一位做餐飲的朋友,本來這兩年生意受疫情影響就苦苦掙扎,禁止堂食的通知發布后,徹底停業了,沒了收入,對未來怎么辦他一臉的茫然。還有一位朋友在某電商企業工作,據說已經3個月沒發工資了,原來上千人的大平臺,現在只剩下幾百人,是堅持還是走人他也在猶豫中。
各行各業都在承受著巨大壓力。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汽車銷量104萬輛,同比下降50.6%。再看看房地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4月份的房地產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6.6%,據說是2006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比3月份的26.17%跌幅再度擴大。從整個工業分行業看,4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一半以上的行業增加值為負增長。其中也包括紡織業,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3%。
如何看待目前的經濟現狀?在筆者看來,只看4月份單月的數據確實壓力巨大,但如果看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紡織業工業增加值同比還是正增長。
如果再看看固定資產投資,紡織業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還增長了16.1%。在經濟低谷時,固定資產投資還能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顯然,投資者對于未來還是蠻有信心的。
日前,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舉行,關注的人不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認為“不要將波動誤讀成趨勢”。他指出,無論是疫情背后的政策,還是對待資本市場的態度,都是一種波動而非趨勢。與會經濟學家認為,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要保持開放的態度。經濟政策方面,要盡可能用長期框架看待問題,長期的經濟增長動能值得重視,即結構性潛能。而短期來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出現反復的情況下,面對挑戰,做好自己更為重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也在公布4月經濟數據時表示,總的來看,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的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蘇。
好消息說來也就來了,目前,上海全市16個區當中15個區已經實現社會面清零了。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宣布,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嚴格防范疫情反彈、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全面恢復上海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已經有了復工復產的預期,相信這次經濟所遭受的沖擊也不會持續太久。
我那個電商圈的朋友已經決定堅持下去,熬過這個“波動”。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