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碳”買單 |
本刊記者-袁春妹
6月下旬,歐洲議會通過了關于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的法規文本,而這勢必加速推進歐盟碳關稅最終法規的確定。事實上,碳關稅早在2007年就已在法國提出,此后在歐盟多國陸續推進。此次,CBAM一旦實施,將會在全球范圍內產生示范效應。
同樣,在6月初,美國民主黨人士也提交了設立《清潔競爭法案》(CCA)的立法提案,作為新一版“美國碳關稅”提案,建議以美國產品的平均碳含量為基準線,對碳含量超過基準線的進口產品和美國本土產品征收碳費。
顯然,源于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的減碳問題正在轉化為新的貿易壁壘,而它一旦成為世界各國競相效仿的模板,將會對世界貿易和經濟格局帶來重要影響。要知道,減碳是需要強大技術支撐的,而發達國家已經走在了前面,減碳勢必會成為發達國家把控貿易格局的又一利器。對于更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相關的高碳行業和高碳企業將要花大價錢在出口方面為“碳”買單。
那么,碳關稅到底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影響?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依靠高性價比的產品一直擁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包括歐盟、美國在內很多發達國家都是我國的重要出口市場。據統計,2022年1—5月,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達2.2萬億元,其中,對歐盟出口約1.45萬億元,貿易順差6908.1億元,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品、金屬制品及化學品。
就紡織行業而言,從中國紡聯相關統計數據看,今年1—5月,中國出口至歐盟的紡織品服裝金額總計17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同樣,美國也是中國紡織業重要的出口市場,今年1—5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紡織品服裝總額約214.9億美元,實現了9.6%的同比增長。
若碳關稅實施,未來中國紡織品將會遭遇從生產、加工,到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碳排放核驗,出口產品也將會面對非常高的稅率增長。
據了解,目前,一些跨國公司已經行動,比如沃爾瑪,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貼上碳標簽。中國企業若忽視這些,將會面對訂單丟失的風險。
雖然,碳關稅是有悖于WTO規則,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要求的單邊措施,但若我們不能在這個領域樹立話語權,就必然會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在減碳問題上,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有公開數據顯示,隨著紡織業的高速發展,能源消費也有顯著增長。從1995年到2021年,中國紡織行業的能源消費總量從3531萬噸標煤增加到了6357萬噸,增長了44%,且處于全國工業行業能源消費總量的前十之列。因此,不管出于怎樣的動機,“碳達峰、碳中和”都是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鎖定的目標。
6月中旬,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紡織產業雙碳發展戰略及技術路線圖”啟動,該項目將借助多方資源積極探索行業低碳轉型的有效路徑。對于廣大業界企業而言,可能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轉變觀念,“雙碳”目標已經遠非只是社會責任問題,而是關乎整個產業和每個企業未來的重要問題,在路徑選擇上要積極行動起來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