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紡織新材料 |
本刊記者-劉嘉
“如今大家紛紛創新產品體系,深耕行業細分領域?!?/font>
“產品的適用領域多了,賣點多了,市場也就打開了,無論對國內還是國外客商,議價的時候就更有話語權?!?/font>
在近日舉行的一場紡織新材料展上,一大批企業前來展示核心產品,特別是創新改性產品引發了眾多采購商關注。
比如,作為中國特種纖維紗線領航者,德州恒豐集團帶來一批特種纖維新品,從植物染纖維紗線,到蛋白質和氨基酸纖維紗線、面料,再到抑菌茯苓產品、抗菌珍珠仿羊絨面料,其抗菌抑菌、親膚護膚等功能新品無一不契合當下的新消費趨勢和新生活方式。
當前,在面對“高成本、弱需求”的階段性困境時,眾多紡織企業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產品開發,持續推進產品、設備、工藝改造升級,以求平穩度過壓力期,實現健康發展。
從宏觀來看,新材料是最新科技成果的物質化體現,是催生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的先導,具有先進性、支撐性、多樣性、廣泛性等特征,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
比如《我是紡織人》欄目近期出鏡的海麗雅集團,這家企業從一根小小的頭繩起家,創新研發的特種繩纜及裝備,替代了進口產品,解決了“卡脖子”難題,成為國家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海洋科考船“科學號”、大型飛船返回艙、萬米深淵級科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國之重器”的關鍵部位。
實際上,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類似海麗雅這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既推動新材料產品快速投入市場應用,又彌補了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部分斷點、堵點。據工信部數據,目前已公示的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從事與新材料相關業務的企業接近1000家。
但同時,新材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新材料研發周期長、投入風險大等,在重大任務中,“小巨人”企業更多的是扮演“配角”,并且自身體量不大,多為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
對此,也有專家指出,讓“小巨人”們擔當更重要的角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比如,應健全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和社會化公益服務相結合的服務體系;以工業園區等為載體,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新材料產業集群,通過集群改變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發展合力;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大型龍頭企業在產業鏈創新中形成融通發展機制,構建各具特色又有綜合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格局。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