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名鎮江蘇盛澤發布首個產業集群氣候創新行動白皮書 |
2022年10月25日,在第十一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上,中國紡織信息中心與中國紡織重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聯合發布《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蘇州市吳江區紡織行業雙碳目標氣候創新行動白皮書》發布會現場
《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封面
白皮書系統梳理了盛澤紡織產業發展現狀及綠色低碳發展進展,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產業實施氣候行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首次完成了盛澤紡織產業溫室氣體排放基線測量,識別出產業排放重點來源、領域和企業,明確了產業雙碳目標、減排路線圖以及重點任務。
盛澤紡織產業能源消費正加快向高效、低碳、清潔轉變。一是能源消費總量呈現緩慢增長態勢。2015年至2019年,紡織產業規上企業能源消費總量增加了14.03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速為1.93%;2020年受疫情影響,行業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大幅下降,2021年伴隨行業經濟發展恢復,能源消費也恢復增至184.48萬噸標準煤,但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二是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2015年以來,盛澤建立健全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紡織產業整體能耗強度保持下降趨勢。2021年紡織產業規上企業能耗強度為0.34噸標準煤/萬元,較2015年的下降了14.85%。三是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能源消費正在從一次能源加快向二次能源轉型。2021年煤炭消費總量降至56.03萬噸標準煤,占集群能源消費總量的30.4%,較2015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電力和熱力消費量之和占集群能源消費總量的66.3%,較2015年上升了約9個百分點。2015至2021年間,三種能源消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和占集群總排放量比重保持在96%以上。四是排放呈現出較強聚集性。在產業分布上,2021年紡織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的排放量分別占集群比重的61.43%、38.42%。在企業分布上,38家企業的排放量之和占集群比重的80%以上。
盛澤紡織產業溫室氣體排放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排放總量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即2019年排放總量增加至683.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2020年受疫情影響顯著下降,2021年隨著經濟恢復反彈至605.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二是排放強度趨勢與排放總量相反,即先下降后上升,2021年排放強度約為1.21噸二氧化碳當量/萬元。
三是排放主要來自電力、原煤和熱力消費。
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目標和路徑得以明確?;谇榫胺治鼋Y果,考慮國家雙碳目標、地方達峰任務要求和盛澤紡織產業發展規劃,盛澤可選強化行動情景路徑為紡織產業氣候行動路徑。該情景下,紡織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29年實現達峰,峰值水平為1214.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平臺期為2029到2035年,中和時間為2058年,排放量控制在15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下。為實現上述目標,盛澤應制定實施紡織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計劃,建設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芍攸c圍繞能源消費低碳轉型、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增強綠色技術創新能力、著力培育綠色低碳品牌等方面采取有力舉措。
白皮書的發布,既是盛澤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踐行“盛澤紡織產業集群碳中和愿景”承諾的體現,也是盛澤打造世界級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示范區決心的體現。這將極大地提振本地企業開展雙碳行動的信心,也將引領帶動更多紡織企業、產業集聚區行動起來,推動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盛澤紡織產業的氣候創新實踐,對中國和世界探索紡織產業碳達峰碳中和有效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圖左)為盛澤鎮人民政府授牌,盛澤鎮鎮長徐惠林(圖右)接牌。
為了進一步服務盛澤紡織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還在盛澤設立可持續創新辦公室,促進盛澤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推動盛澤世界級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示范區建設。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盛澤率先響應,開展紡織產業雙碳工作。2021年6月16日,盛澤發布紡織產業集群碳中和愿景,確立了發展目標,即努力創建中國產業區域氣候治理的最佳實踐,力爭率先建成世界領先的零碳紡織產業集群,并做出行動承諾,主要包括:盡快建立盛澤鎮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執行委員會,加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氣候創新2030行動”,制定符合《巴黎協定》和中國自主貢獻目標的盛澤紡織產業碳排放基線、雙碳路線圖規劃,發布《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等。2021年7月,盛澤啟動“吳江高新區(盛澤鎮)紡織產業氣候創新行動項目”,開展《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的編制等工作。8月17日,盛澤紡織服裝企業氣候訓練營在盛澤成功舉辦,來自盛澤紡織服裝行業七大細分領域、41家重點企業的50余位企業代表參與此次訓練營,圍繞提升企業氣候變化專業知識水平和氣候創新行動能力展開。
盛澤的探索與實踐,將對中國和世界探索紡織產業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其他工業領域也具有借鑒意義。
|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