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精英于柯橋 促紡織新發展 |
本刊記者-陳曉莉 2017年1月9日,柯橋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沈志江在調研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和浙工大之江學院建設發展時強調,要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面向全國,扎根柯橋,為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出貢獻。他的一席話,讓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柯橋的人才計劃和發展。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 葛優這句極富喜劇感的臺詞,就像一句引領潮流的宣言,成為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在引進人才工作上的真實寫照。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在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下,在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優先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的戰略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柯橋區大力優化人才創業創新環境,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到目前,柯橋區已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7人,浙江省“千人計劃”和紹興市“330海外英才計劃”人才52人,有力地推動了柯橋區創業創新及經濟發展。 再筑金巢引鳳凰 2016年柯橋人才計劃有了更為重大的突破,柯橋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高層次科技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此次重磅推出的人才新政二十條和千人計劃產業園人才集聚政策,優惠程度位于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對于落戶千人計劃產業園并由柯橋申報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海外人才,實施全省最高優惠政策,除了中央、省科技人才獎勵、配套補助獎勵外,柯橋將給予700萬元的項目啟動資金。 柯橋人才新政二十條和千人計劃產業園人才集聚政策十條的主要內容凸顯了堅持高端引領,更大力度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突出市場主導,著力構建多元化引才體系;強化需求導向,充分調動用人單位積極性等十大亮點,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專業人士的關注。 政策、資金、服務等各方面保障是引才入駐的基礎,在這些扎實的基礎之上,柯橋還傾注了諸多愛的關懷,在生活、生產、生態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統籌規劃。 在生活保障方面,柯橋堅持“引留并重”原則,精細化解除人才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鑒湖英才”給予購房補貼和租房補貼,妥善安排解決隨遷配偶工作和子女就學問題,每年開展“鑒湖英才”體檢、療休養、讀書會等關懷歡愉活動。 提供平臺達雙贏 目前柯橋引進的人才大多為科技型人才,其本人或團隊掌握的科學技術處于前沿領域,有的甚至領先國際,填補國內空白。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原總監何繼超博士合作實施“柯橋區創新時裝研發中心”項目,幫助柯橋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時裝產業鏈。同時依托浙江工業大學及其境外研究力量,之江學院和柯橋區政府合作成立了柯橋創新研究院,初步構建出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體系,力爭成為省內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 此外,在寶業集團、梅盛實業等一批民營企業中,引進的浙江省“千人計劃”專家惲燕春,紹興市“330海外英才”人才包旭旭、方春生等海外高層次人才成為企業的骨干,挑起了技術研發的重擔。 不僅是對于人才的求才若渴,人才平臺的規模也不斷擴大??萍紙@、F5時尚創意園、中國輕紡城創意園都是當下炙手可熱的發展平臺。同時,在平臺建設上柯橋區再次大手筆。2016年8月,紹興金柯橋科技城(紹興市千人計劃產業園)建管委掛牌成立??萍汲鞘窃谝呀ǔ蓤@區的基礎上,以“人才生態最優區、創新發展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為定位的生態智慧新城,今后這里將成為一個吸納人才的“創新硅谷”。 迎戰“十三五”促轉型 柯橋被譽為“托在一塊布上的城市”,紡織印染業一直都是地方經濟的重要基石。但紡織印染業畢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面臨不小的壓力?!笆濉逼陂g,柯橋提出了打造高端紡織、時尚創意、先進裝備制造等“五大千億級”集群產業,變“一業獨大”為“多業并舉”。在這樣的背景下,引高端人才注創新活水,變得更加刻不容緩。 “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傳統‘守株待兔’的引才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了,我們必須轉變思路,創新方式,用更精準、更專業、更開闊的理念去招募人才。”柯橋區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柯橋區自2011年提出“鑒湖英才計劃”以來,對于人才引進一直相當重視。2017年是中國輕紡城轉型升級重要突破的一年,對于人才的保障,區委區政府在年初便有了新的規劃。2017年1月13日,柯橋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紹興市柯橋區“十三五”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和《〈關于加強柯橋區高層次科技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關于精準扶持高層次人才集聚“千人計劃”產業園創業創新的若干意見(試行)〉操作細則》。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柯橋將大力度引進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包括著力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生創業人才,高起點開發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為柯橋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