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聯合的行業解讀
本刊記者 歐陽瀟 實習記者 牛嬋
近年來,伴隨著現代化、智能化產業的興起,作為傳統產業的紡織業也正積極轉型。然而,技術、設備和管理方面的制約卻也如影隨形,像一塊塊巨石橫亙在紡織企業面前。
正是出于對創新、求變的迫切需要,產學研模式恰逢其時地成為企業的突破口。今年年初,石獅鴻泰織造染整公司總經理施韻鉛赴香港,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香港理工大學進行了直接接觸,并達成了合作項目意向。據悉,該項目將開展新型染整技術的研究開發合作,填補國際染整技術空白的項目。而這只是紡織企業積極尋求“外腦”援助中一個最為平常的例子。
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正注意到,發展紡織行業的關鍵在于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理念,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科的交叉融合尤為重要。尤其在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產學研合作更是必不可少,而為了充分進行合作,企業和科研院所,已經開始了“量身定制”式的模式探索。
產業鏡像
別急于獲得產業化成果
近年來,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互動頻繁。國內的紡織企業紛紛與部分紡織高校聯姻,先后成立科研中心、項目小組、人才培養等一系列產學研合作。
據相關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紡織產業在提高創新能力及建立創新機制等方面成績顯著,其中,有約80%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三分之一獲得行業科技獎勵的項目是產學研的成果。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產學研的有效整合為紡織產業的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紡織相關人才的培養、行業相關技術平臺搭建以及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也為紡織行業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提供了動力支持。
其實,在紡織行業中,產學研一直都備受提倡并積極踐行,近年來,產學研概念進一步向產學研用深化,對“用”的強調,其實從一定程度反映出,在過去的產學研合作中,企業普遍對科研成果不能順利進行產業化生產抱有擔心。然而近年來,企業也有另外一種聲音響起,希望科研院校能更加創新,這種觀念改變的背后,三者的合作又帶來了哪些全新的感受?
呼聲: 期待科研院所更具前瞻性和創造性
案例: 8月底,在中國國際秋冬家紡展上,專業從事亞麻紗線和亞麻布研發的新申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流行趨勢研究與推廣工作室推出了“2014/15中國亞麻家用紡織品流行趨勢”。
據悉,“2014/15中國亞麻家用紡織品流行趨勢”以亞麻家紡面料自身獨特的價值屬性為基礎,通過對國內外市場在家用紡織品領域流行趨勢的整體把握,推出了“蝶變”、“返璞”、“流年”、“絢爛”四大趨勢主題,向家紡行業及大眾傳播亞麻的流行風尚,從而引導亞麻企業產品研發,推動亞麻家紡行業設計創新。
呼聲: 企業眼光應該進一步放長遠
案例:去年,由成都紡專牽頭,100余家政府機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中高職院校的代表,齊聚成都紡專,成立了西部地區首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合作平臺——西南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
成立以來,聯盟組織開展了三場服裝服飾展示會,兩次紡織服裝技能大賽,一屆四川紡織服裝高峰論壇、兩屆中高職銜接單獨招生等一系列活動,形成了川內紡織服裝行業、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資源整合,抱團發展的良好態勢。
“新產品的成功研發是產學研合作的成果?!毙律昕偨浝砝罱ǚ逑颉都徔椃b周刊》記者介紹說,近年來,新申與東華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在設計、生產、研發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合作,為企業的產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實,產學研在企業身上發揮巨大能量的,還有張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
“產學研合作為企業的技術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用不可限量。”該公司董事長馬新華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三得利與武漢紡織大學共同承擔的“多花色新型紗線連續涂料染色技術和設備”項目,順利通過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科技成果鑒定,為企業贏得了更多商機。除了上述項目,由三得利和一些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發的生態花染紗線、色織段染面料、生態彩牛紗線等產品也均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從產學研合作效果來看,合作以來,三得利產品研發項目得以快速推進,并攻克了不少技術瓶頸,帶動了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進程?!瘪R新華說。
上述兩家企業雖不是行業的龍頭企業,但在產學研的帶動下,企業無疑在合作中獲得了新的動力。不過李建峰認為,在實際合作中,企業和高校除了理念和目標一致外,對市場把控也尤為重要?!爱a學研結合,重點就是要攻克新技術,并創造出新產品?!?他解釋說,創新要鉆得進,走得出,要進行前瞻性科學分析,又要以市場預測為指導,因為你無從知曉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有沒有市場。
科研院所:產業化靠技術、也靠模式
在目前的產學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多根據自身特點,調整學科設置、加強對行業的技術研究,并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使其各自的優勢更好地粘合在一起。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就鼓勵教師走出校門,主動向行業企業伸出合作之手,開展調研,形成了“培養方案共定、培養過程共管、質量評價多元”的專業建設機制,并探索出了“工學交替、雙向服務”、“雙元四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據該校校長夏平介紹,學校已聯合四川理工學院,為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量身定做了人才培養方案。除了培養人才,學校還與企業在技術上進行了緊密合作。去年,學校與廣東信迪印染合作研發激光印花技術,并聯合國家畫院,將中國元素應用到服裝設計中,如今,學校已被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授予“全國無水印染創新技術研發中心”。
作為在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多年來一直與企業保持著緊密合作,為企業提供中長期技術支撐,為紡織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服務。
目前,該院正在著力推進的“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產業化技術開發”、“新一代聚酯纖維的工程化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纖維在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技術開發”等三大科技項目,正是立足于促進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重要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為行業內的協同創新搭建平臺。
夏平指出,產學研在合作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從我國紡織行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長效機制不夠;二是企業投入研發程度不夠;三是創新意識不強?!澳壳?,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大多是以短期項目為主,缺乏中長期的技術研究合作機制,企業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利潤?!毕钠奖硎?,產學研的成果轉化到市場,是一個長期過程,這就需要企業不能只看短期效應,更應從長遠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