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棉廠長周曄珺:如何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 |
提起無錫第一棉紡織廠,業內都知道它是中國棉紡織業的一個標桿,他們萬錠用工人數之少一直是眾多企業仰視的目標,300s特高支紗的規模化生產又讓他們走在了中國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前列。借“特高支精梳純棉單紡緊密紡紗線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獲得紡織之光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一等獎之機,本刊記者有機會走進無錫一棉,與廠長周曄珺面對面,聽她講述這些年企業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以及減少用工的訣竅。
周曄珺講述無錫一棉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及減少用工的訣竅 追求做精,而不是做大 TAweekly:業內都知道,現在棉紡企業的日子不好過,無錫一棉的情況如何? 周曄珺:與最好的時候相比,去年的業績不會太高,但還是保持了平穩增長,這也是一種新常態。主要是因為棉花價格走低,成品利潤空間在壓縮。大家都像炒股票一樣買漲不買跌,生產的時候進原料,出貨的時候價格自然會有差別。但我們主要做高支紗,客戶相對比較穩定。現在做120s紗的企業也多了,我們就開始做特高支紗,紗線越細,原料成本的占比越低,因此棉價的波動對我們影響不大。如果我們做普通品種,早就虧損了。 TAweekly:特高支紗的需求畢竟比較少,為什么無錫一棉要開發300s以上的特高支紗?
周曄珺:我們當初并沒有一定要做特高支紗,主要是想深入研究紡紗機理。后來聽說國外已經有了300s紗,我們想其他企業能做的我們也應該能做。我們通過特高支紗的突破也確實解決了很多高支紗的問題,使得其他品種的生產變得簡單多了。特高支紗的客戶都是國外一線品牌,利潤較高,他們認可我們的品質,常年與我們合作。特高支紗的原料成本占比很小,主要是電費和人工成本,只要能減少斷頭,讓車速上去,產量增加,效益也會隨之提升。 TAweekly:300s是不是最高了,還有提高的空間嗎?
周曄珺:我們研究特高支紗不是為了吸引眼球,也不是為了單純的數字高。應該說紡紗是有極限的,300s已經到達一個極致的水準,再細也能紡出來,但實用價值會受到限制。我們不會刻意去研究極細纖維,研究的目的是改善條干水平,纖維太細就容易斷,到什么時候是一個極限呢?還要考慮產量,條干的均勻度等。在現有的條件下,進行改進提高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研究要接地氣,適應市場的需求,但不會為做細而做細。無錫一棉追求的是做精,而不是做大。 TAweekly:特高支紗線的成功,您覺得有哪些體會?
周曄珺:紡織企業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是思路要對。技術上只要鉆進去總會突破的,思路正確,意思是目標要明確,或者對提升品質有幫助,或者能提高產量,或者能降低成本。做一個課題不難,但要有價值才有意義。因此,研究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吻合。比如我們專做高支紗,我們的重心就放在這里。有的企業做渦流紡,精力就放在那邊。還要考慮市場狀況與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做一個新產品,一定要考慮給后道和客戶能帶來價值,所以我們的開發完全是從市場、客戶的需求出發,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有用的地方。開發思路要帶有前瞻性,研究過程中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TAweekly:無錫一棉已經把紗線做到了很高的水準,公司下一步還有什么打算?
周曄珺:從特高支紗線來說,還有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減少斷頭、提高產量等。從整個產品來說,現在棉紡織企業已經不是簡單的棉紡了,也在做很多化纖產品,因為消費者買衣服對功能性需求越來越多,所以我們也在從純棉向化纖拓展。棉紡技術同樣也可以應用到化纖生產中,開發更多的功能性產品,滿足市場和流行趨勢的需要。
TAweekly:業界對無錫一棉萬錠用工不到20人總是感到很驚奇,您作為廠長,給我們講講是如何做到的?
周曄珺:無錫一棉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最主要的是通過管理創新。因為管理創新是成本最低的,不需要花錢,只需要轉變觀念,改變工作方法。首先要強調滿負荷勞動,每個員工應該做什么,工作量有多大,如何評價等等,我們都有規范的標準。其次強調工作過程是不是有效勞動,把無效勞動剔除。比如,工人在機臺間來回巡視,經常是并沒有處理斷頭,走的過程就是無效勞動。我們把這個操作過程分解開,讓復雜的勞動變得簡單,換粗紗的專門換粗紗,巡回接頭的專門做接頭,這樣一個人就可以看更多的設備。通過這種分解、組合,提高效率。 我們把員工分為兩類,一類只學一種技能,做簡單操作,馬上就能上崗,即使這類員工今后分流了,也對整個產品品質影響不大。另一類要有一定知識和技術,還要會動手。這樣整個操作內容不變,但分解后,每個人只要掌握一部分即可。我們在設備上安裝了在線監測裝置,有斷頭了,機器報警,擋車工再去處理。這樣減少了無效勞動,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們還對工作流程進行了重組,現在設備不斷更新,再按照原來的人員管理方法就會造成資源浪費。比如,我們把設備的每個部件都分開進行保養,有的需要保全工做,有的需要運轉工做,通過不同的組合提高效率。設備不在新舊,在于狀態,而保持狀態就要人來維護。以前,中班、夜班時都需要安排人來維護。我總想,飛機上天了,還需要人員維護嗎?我們的要求沒有飛機那么高,白天維護好,完全可以保障中班夜班的運行。我們落實責任制,減少了中班夜班的保全工。這些都是一步步逐漸優化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同時,我們加大了員工的培訓。公司每年有兩次加薪,加薪前都要進行考試,通過者才能得以加薪。此外,我們還有一套健全的評價體系,薪酬中基本工資的比重不高,而其他技能比重、機臺狀態、產品水平都占有一定比重。通過這些管理方法的創新,讓每一個環節都發揮到極致,我們的用工在逐年減少。 TAweekly:您剛才提到在線監測,無錫一棉信息化的目標是什么?
周曄珺:信息化應用是個工具,如何把信息化和管理手段結合起來,要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來做。我們投資并不多,但把有限的資金投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在線監測,原來搞的方案投資很多,能耗也高。后來我們自己找了一個傳感器公司,傳感器成本很低,再結合軟件,在線監測的問題就解決了,發現問題再由員工進行處理,依靠信息化與人工結合,降低了成本。讓信息化代替我們的眼睛和手,盡可能花最少的錢,達到我們需要的效果。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