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紡織服裝著力打造特色集群 |
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擁有堅實的基礎,目前已經形成門類齊全,包括棉紡織、化纖、印染、針織、家紡、產業用、服裝、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等10多個行業,產業體系完整。一方面,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趨勢明顯,產業集群和特色園區初具規模;另一方面,一大批紡織服裝骨干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和改造,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支撐河南紡織工業發展的脊梁。 “巧媳婦”工程助推穰東特色小鎮發展 考察組在穰東鎮實地考察了夢詩雅、紅恩制衣、金郎制衣以及玉璽制衣等企業,并聽取了相關工作情況介紹。記者發現,2013年以來,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在全省率先開展的“巧媳婦”產業精準扶貧工程,以智能制造為導向,把產業產能下沉到勞動力來源地,將最先進的服裝科技裝備到河南的廣大鄉村;以創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以建立中心基地+衛星工廠的實施形式,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家門口上班,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徹底實現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錢賺。在企業走訪中記者發現,“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成了穰東鎮產業發展的最好縮影。 鄧州市市長羅巖濤、副市長劉連波,穰東鎮黨委書記萬洪志、鎮長王子錄等相關領導和企業代表出席了評審會。 羅巖濤在致辭中首先對評審組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同時表示,穰東鎮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越的地理位置,這為發展服裝產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當前,穰東鎮是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前,希望以此次評審為契機,將服裝產業的發展能夠有質的提升。 萬洪志在介紹穰東鎮服裝產業發展情況時表示,穰東鎮堅持把服裝產業培育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以“巧媳婦”工程為抓手,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對中低收入家庭和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有效推動服裝產業的升級。同時,穰東鎮在鞏固老市場的基礎上,先后啟動了中國穰東國際商貿城、中原服裝商貿城、穰東海寧皮草城等現代化市場,帶動市場達到9大交易區31萬平方米,吸納商戶3169戶,從業人員11000多人,年銷售額達85億元。目前,穰東鎮個體加工戶6600多戶、加工企業213家,自主品牌62個,從業人員17000多人,年產男女褲2000多萬條和其他各類服裝,加工業年產值共計76億元。此外,穰東鎮還通過舉辦第一、二屆中國穰東紡織服裝博覽會和中國穰東紡織服裝產業論壇等活動,讓玉璽制衣、夢詩雅服飾等龍頭企業的品牌得以升級,企業形象、經濟效益、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如今的穰東鎮形成了戶有個體加工點、村有衛星加工廠、鎮有現代化服裝廠,新老市場互補共進、“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的模式,服裝暢銷武漢、西安、石家莊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 與會的企業代表通過對企業自身的介紹及面臨的問題與評審組進行了積極交流后,紛紛表達了對發展地方紡織服裝產業的熱望,同時也希望地方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給予穰東鎮企業更多的指導與支持。 劉繼祥在會上對穰東鎮未來的產業發展提出了以加工貿易為主打,充分利用產業基礎,通過引進大型企業來帶動當地中小企業合力發展的期望。他強調鄉鎮振興的根本是發展產業。 邢冠蕾對穰東鎮紡織服裝產業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她建議制造品牌的打造、龍頭企業的帶動是穰東鎮發展的方向,政府在積極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應該在區域品牌形象的打造上下功夫,讓產業基礎好、市場交易活躍的穰東鎮更上一層樓。 太康全產業鏈集群聚集效應凸顯 太康縣有150萬人口,曾因盛產棉花被譽為“銀太康”。為充分發揮太康縣棉花、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太康縣緊緊抓住紡織服裝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機遇,以特色產業園區為基點,以區域優勢產業為依托,加快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壯大集群規模,全力打造“研發-紡紗-織布-染整-面料-服裝-市場-物流”等為一體的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集群鏈,并產生了“全國最大的差異化紗線生產線、全國最大的差異化彈力面料生產線、全國最大的褲裝集群”等多個行業單項冠軍。 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太康縣縣長李錫勇,政協主席王建林,副縣長喬偉,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令春、劉錦濤等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評審會。 李錫勇表示,太康縣立足人力資源優勢和紡織產業基礎,著力培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堅持以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整體水平,引導主導產業集群向規?;?、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實現了集群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散到聚的嬗變,為河南省實施“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喬偉在對太康縣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時介紹,目前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已入駐紡織企業48家,其中紡紗企業8家,織布企業13家,服裝企業27家,投產及在建紡織規模達到150 萬錠,噴氣、噴水、圓盤織布機規模達到7500臺,服裝年加工能力3億件。紡紗規模在全省紡織行業市縣級排名第一?!笆濉蹦?,太康縣紡紗規模將達到200萬錠,年織布15億米、染整10億米、加工女褲5億件,將太康打造成為“國際紡織名城”、“中國女褲之都”、“差異化面料生產基地”,持續提升產業集聚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平臺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磊磊集團投資的占地1000畝的潤泰服裝園區已成為臺灣大潤發服裝加工基地,園區內天順紡織、歐企德服飾已成為世界著名零售商日本“優衣庫”公司訂單生產基地。預計園區全部建成后僅女褲年生產能力可達2億條以上,為打造太康“中國褲都”品牌奠定堅實基礎,紡紗規模在全省紡織行業市縣級排名第一。萬利源棉業、通泰紡織、盛鴻紡織、昊晟紡織、銀鑫紡紗等企業均在行業中有不俗的表現。 袁建龍充分肯定了太康縣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同時對基地縣的帶動作用表示肯定。他也建議,棉紡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管理的精細化,環保、防火等思想不可掉以輕心。 劉繼祥表示,政府對產業的認識要統一思想,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的目標不能變,縣內可適當增加服裝比例,以此解決更多的人口就業問題。 趙洪也對利用產業鏈完善的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的定位表示贊同。他同時指出,面對全新的產業狀態,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集群發展的唯一途徑。 邢冠蕾則表示,太康縣應理出明晰發展思路,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合理配置產能,系統謀劃布局產業集聚區各項工作,同時引導企業提升發展。 在評審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太康縣區域品牌的宣傳推廣要加大力度,應以“地方政府主推、行業協會主導、優勢企業主用”的品牌運營模式,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柏莊鎮童裝精細化發展 “千億產業”表決心 紡織服裝產業是柏莊鎮的主導產業,以針織服裝及童裝的生產加工與專業市場聞名全國,素有“南有義烏、北有白溝、中有柏莊”的盛名。隨著安陽市行政區劃調整,柏莊鎮被劃入北關區行政管轄,為全區整合資源、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和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為抓住這一機遇,貫徹落實安陽市委提出的關于北關區紡織產業“圍繞資源整合,突出主導產業,做好產業規劃,加大招商力度,真正把紡織產業做大做強,形成集群集聚效應,打造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的指示精神,規劃建設和全力打造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考察組在柏莊鎮實地考察了鎮內產業園區及企業的生產和運行情況,并與地方政府領導及企業家共同探討了紡織產業集群共建工作的具體事宜。安陽市紡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艷玲、秘書長李留長,安陽市北關區人大主任周玉斌,柏莊鎮黨委書記程樹杰、副鎮長史慧敏出席座談。 程樹杰在會上介紹,安陽市柏莊鎮針織服裝是河南重要的服裝生產基地,依托現有良好產業基礎,已初步形成“紡紗-織造-染整-服裝加工”全產業鏈和“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全價值鏈。鎮內現有產業園區12家,各類服裝經營商戶6000余家,服裝加工企業近4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家,年產內衣、嬰幼兒套裝15億件,產值150億元以上。柏莊鎮服裝產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已經成為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針織服裝生產集散基地。柏莊鎮服裝產業規劃確定了力爭用10年時間,培育形成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現代產業新城。具體而言2017-2019年、2020-2022年和2023-2026年三期建設完成,實現“三年成勢、六年成形、十年成城”。預計到2019年,紡織服裝產業產值突破27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120家,其中產值億元、5億元、10億元以上企業分別達到25家、8家和3家;基地可服務居住人口達10萬人以上,初步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格局。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以確保目標的順利完成。 李艷玲在會上表示,我們看到了清晰的產業規劃,隨著基礎設施、硬件配套的逐步完善,品牌建設是柏莊鎮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政府、協會、企業通力合作,才能保證紡織服裝產業的健康發展。 趙洪首先對柏莊鎮的產業變化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同時提出政府的頂層設計需要創新,童裝標準不可忽視,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大力推進,品牌要逐步發展、不可冒進,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營商環境,利用現有資源定期舉辦大型活動,研發、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要重視,公共服務平臺的打造要跟進,人力資源要合理利用,區域品牌的多渠道宣傳推廣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邢冠蕾希望地方政府對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思路清晰,也看到了政府的重視程度,希望企業借此契機持續增強轉型升級動力。同時政府要加大企業的扶持力度,企業則要積極“走出去”,加強行業交流、學習國內外企業的先進經驗,以此增強企業實力,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對于未來,她強調,柏莊鎮一是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二是要合理規劃,突出特色,要有創新的理念,走差異化之路,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三是要提升品質,做精產品,加快產業提檔升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加強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努力實現由低檔產品向中高檔產品的提檔升級;四是要延長產業鏈,服裝的展覽展示、賽事的打造、少兒模特的培訓等均可在產業中得以體現;五是要拓寬市場功能,多元化經營,增強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實現抱團發展,增強產業積極性,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