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郝杰
江西省于都縣,以紅軍長征的出發地聞名于世。近年來,于都縣紡織產業的異軍突起引起了紡織業界的極大關注,作為于都縣首位產業的紡織服裝業,在過去的三年里實現了“三年翻番”的可喜成績,如今,縣政府又提出未來三年還要再翻番的目標。《紡織服裝周刊》記者就此對于都縣副縣長幸偉進行了專訪,為業界解開于都縣紡織業異軍突起的奧秘。
首位產業定位準
TAweekly:紡織服裝業在于都有什么基礎和背景?縣政府為什么把紡織服裝產業列為首位產業?
幸偉:于都是紅色蘇區,長期以來,于都人民為中國革命、建設、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紡織服裝是于都的傳統行業,于都縣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據縣志記載,1920年就有使用縫紉機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就有16個合作社四五百人專門從事縫紉,改革開放后外出務工人員大部分都從事紡織服裝行業。2000年以后,憑借在沿海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部分人返鄉創業,形成了初步的產業發展基礎。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紡織服裝企業2000余家,從業人員達8萬人,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65家,占全縣工業企業的52%,豐富的服裝勞動力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是于都縣的最大優勢。
2016年初,縣委、縣政府順應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趨勢,立足江西省委副書記、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同志提出的要做大做強首位產業要求,結合本地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基礎,統籌考慮“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三留守問題,以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需求,將紡織服裝產業定位為首位產業,并在發展思路上根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縣內紡織服裝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業“兩化融合”水平。
五大因素促翻番
TAweekly:于都紡織服裝產業2016年以來實現了三年翻番,您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幸偉:近年來,于都紡織服裝產業繼續呈現快速發展勢頭。2018年底產值超過400億元,縣工業園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稱號,這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我們聘請了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團隊編制了產業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長遠規劃上有明晰思路和目標,并通過“一把手”高位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首位產業、重視首位產業、參與首位產業的廣泛共識,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各項資源集中到發展首位產業中。
二是選準方向、走對路子。選擇走產業集群發展的道路,明確了紡織服裝為首位產業,提出了“搭平臺、強招商、優服務、提創新”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條于都服裝成長新路。
三是深入行業、出好政策。在調研全國各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出臺了符合行業特點、有比較優勢的扶持政策,為招商引資打下基礎,集聚了很高人氣。
四是查缺補漏、建好平臺。加大政府投入打造產業公共平臺,通過優化產業配套降低綜合成本,增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紡織服裝企業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五是主動出擊、精準招商。縣里成立了39支專業招商隊,明確人員、明確經費、明確招商地區,實現與其他地區產業集群的精準對接,互補發展,促進了產業轉移、轉型升級。
人力資源顯優勢
TAweekly:于都提出力爭到2021年將紡織服裝產業培育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底氣來自哪里?
幸偉:我縣有近30萬熟練的紡織服裝產業工人,于都縣服裝學院兩期已招2000多人,產業后繼有人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今后要把于都縣服裝學院人才培養當作建設我縣首位產業的核心工程來抓,在全縣上下形成以“讀服裝學校為榮”的良好氛圍,加強與江西服裝學院等國內知名服裝院校的深度合作,盡快爭取省教育廳批準“雙學歷”學制教育,力爭把我縣紡織服裝產業打造成科技、時尚、綠色的朝陽產業。
此外,縣委、縣政府堅持舉全縣之力打造紡織服裝首位產業。贛州市把紡織服裝產業列入市重點工業發展戰略,成立了由曾文明市長為組長的市紡織服裝產業推進小組,市縣兩級主要領導的重視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最大保障。
“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對客商具有很大吸引力。水洗產業園、物流中心等產業配套在加快推進,建成后將大大降低企業成本;出臺了《于都縣扶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在全國(除新疆外)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中是政策最優的;我們實行企業服務“店小二”和項目服務“六個一”工作機制,建立了企業服務中心和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對項目實行點對點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生產經營、政策兌現等各類問題。
目前于都工業園已經有贏家服飾、寶姿等知名品牌入駐,國內知名企業海瀾集團、深圳歌力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朗姿股份有限公司、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均在加緊洽談落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