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繼往開來,守正創新,以錦繡事業服務錦繡中國 |
在6月27日召開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五屆一次理事會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作題為《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 以錦繡事業服務錦繡中國》的講話?!都徔椃b周刊》特將講話原文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
以錦繡事業服務錦繡中國
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2022年6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的深刻演變,面對新常態下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顯著變化,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和大國博弈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的高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其中,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百年征程的攻堅階段,是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具有特殊重要性。中國紡聯第四屆理事會的大部分工作任期正是處在這一階段。
關鍵時點需要時代擔當。推動中國紡織強國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紡聯第四屆理事會是參與者、奮進者、搏擊者。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和政策要求。不忘產業報國初心,堅定不移推進紡織“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人才”強國建設,服務發展大局,服務戰略需要;牢記強國富民使命,堅定不移推進“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行業“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順利開局,紡織強國目標基本達成,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開全新局面。第四屆理事會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向黨和國家、向人民和行業交出了一份經得住歷史檢驗的答卷。
一、第四屆理事會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堅持求真務實,立足新發展階段,聚焦戰略與戰術,以“知”的探索推動“行”的提升
“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統計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綜合性、基礎性工作。協會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中國紡聯定期進行企業景氣調查和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及時準確反映行業情況,為政府決策、企業運營、產業研究、公眾了解提供支持。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協會將調研作為一項基本的工作方法。針對行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基礎性問題、關鍵性問題,常態化組織開展春季大調研行動,實地掌握行業發展情況,及時了解企業訴求,適時提供有效服務。2020年開始,受疫情影響,協會將春季調研搬到線上、放到平時,有力支撐了行業復工復產與健康發展。調研對于真實全面揭示行業發展的熱點、痛點、關鍵點發揮了重要作用。
聯合會高度重視研究工作,不斷提升研究的系統性與引領性,從全局高度繪制產業藍圖。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了《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及《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同時配合政府部門制定了《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為行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提供指引。為在“十四五”時期大力推動地方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紡聯將《綱要》及《指導意見》呈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個政府部門,并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開展溝通。廣西、黑龍江、重慶、安徽等多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部門回函表示高度支持。
抓關鍵、建真言、謀良策。圍繞科技創新、品牌建設、消費引領、工業文化、綠色發展、集群發展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系統化研究,為相關產業政策制定與出臺提供了有力支撐。協會堅持每年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邀請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行業形勢,鼓勵代表委員為行業建言發聲。自2020年起,聯合會將日常工作及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與訴求進行梳理,供兩會代表委員作為提案參考。2020年圍繞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自主品牌建設、電子商務有序發展等主題形成提案素材10份;2021年圍繞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擴大新疆棉內銷、構筑“瀾湄”區域供應鏈等主題形成提案素材12份;2022年圍繞扶持中小企業、落實“雙碳”目標、穩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等主題形成提案素材16份。很多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加以落實。其中《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戰略基礎能力建設的建議》被全國人大定為全國重點提案責成辦理。
(二)堅持穩中求進,適應經濟新常態,平衡發展與安全,以“進”的姿態構筑“穩”的底線
面對新常態下行業增速回落、L型發展的現實壓力,面對百年變局中黑天鵝的起舞與灰犀牛的逼近,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推進質量、效率、動力變革,保障產業平穩發展。
優化產能結構,提升產業制造基礎能力、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引導幫助行業企業補短板、鍛長板,做精主業、做強實業,推動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安全化轉型升級,實現“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發展。優化行業公共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協同的產業生態,保障產業鏈的穩定和健壯。
推動集約化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發展活力和經營效益。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和做大做強,引導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集聚。推動產融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期、投長期。制定和實施《紡織工業產融結合三年行動計劃》,發布行業重點培育擬上市企業名單和科創板推薦上市企業名單,促進優質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中國紡聯將產業安全貫穿行業服務的各領域和全過程。
新冠疫情是一次實戰狀態下的壓力測試。面對挑戰,中國紡聯在第一時間協調組織產業力量,開展口罩、防護服等應急防控物資的摸排與生產,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做出突出貢獻。幫助受影響企業盡早復工復產,化解貿易受阻、訂單波動、需求不足等困境,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中國紡聯以高度的大局意識、專業水平和動員組織能力,在抗擊疫情和經濟重啟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我們高度關注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變化對產業平穩運行帶來的深刻影響。對中美貿易摩擦、烏克蘭危機等事件衍生的問題加強風險預警與形勢研判,向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堅定立場,采取有理有節的措施,維護新疆地區利益和產業利益。
(三)堅持守正創新,聚焦高質量發展,貫通當前與長遠,以“質”的提升帶來“效”的飛躍
注重自主創新,強化行業科技服務,提升戰略支撐能力。深入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積極推動新型纖維、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深入開展標準制定工作,黨的十九大以來共組織制、修訂并發布國標、行標607項;2018年以來先后發布團標104項;推進40余項國際標準轉化;主導提出并發布ISO國際標準17項。行業的科技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推動創新平臺建設,牽頭組織建設紡織行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成果轉化中心等97家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和搭建了2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通過舉辦學術會議、技術論壇等活動,通過技術創新聯盟、產品創新聯盟、協同創新聯合體、創新示范基地等工作,促進技術合作、轉化與推廣。充分發揮“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示范引領作用,黨的十九大以來累計獎勵科技進步和科技發明成果461項,其中11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千噸級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自主裝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樹立文化自信,以“大師、大牌、大事”為重點,提升時尚引領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紡織品服裝中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研究發布色彩、纖維、紗線、面料、服裝、家紡等流行趨勢。促進紡織工藝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時尚潮流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能在趨勢研究與設計中的應用,推動COLORO色彩體系的應用。培育推介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開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紡織行業企業的組織申報工作。推動品牌培育、品牌評價工作,舉辦中國品牌日紡織服裝行業系列活動,制造品牌、消費品牌和區域品牌相得益彰、協同發展。推進與國際時尚產業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全球時尚話語權。
以智能與綠色為重點,推動業態融合和產業升級,打造現代紡織產業體系。搭平臺、樹典范,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工作。引導企業發展“七條線”上的智能制造,推動行業業態創新與模式創新,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打造智慧供應鏈。推進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建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進程不斷加快。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開展行業綠色設計、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的申報輔導工作,強化綠色技術的篩選、試點、推廣,綠色纖維認證相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茖W引導產業有序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發布了《紡織行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方案》,率先提出行業氣候行動目標,發起并簽署《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啟動了“30·60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行業綠色發展基礎能力穩步提升。
(四)堅持開放協同,融入雙循環格局,整合資源與市場,以“內”的確定激發“外”的活力
立足國內大市場,將擴大內需作為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暢通產業要素循環。助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推動行業各領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提高不同要素資源的組合配置效率。推動行業展會創新發展,產業鏈聯合辦展模式、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模式更加成熟。春秋兩季紡織聯展、大灣區展會等重量級展會的影響力與專業性穩步提升;一系列特色展會、區域展會的舉辦有效帶動了地方經濟與產業發展。引導專業市場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專業市場對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促進作用。深化軍民融合,開拓產業新空間。引導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布局下沉市場、細分市場,發展數字經濟、場景經濟。
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行業發展開放型經濟。從“有形開放”向“有效開放”、從“淺層次開放”向“深層次開放”轉變,科學引導產業開放合作和多元布局,幫助企業實現從“產品走出去”到“產能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資本走出去”。與美國、歐洲國家、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韓國等國家行業組織建立的伙伴關系實現了鞏固與強化,在信息交流、產業交流、合作推廣中的合作更加緊密?!盀戜亍钡燃徔棁H產能合作項目持續提質升級。不斷提升國際展會、活動的專業性與影響力,培育發展線上活動新業態。借助國際紡聯會議、中日韓纖維產業合作會議、世界布商大會、中國紡織行業“一帶一路”大會等活動與平臺,促進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
(五)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共同富裕目標,夯實責任與價值,以“產”的繁榮帶動“人”的發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發展為中心,聚焦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斷解放和發展行業生產力,推動行業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之美相融共生、價值共享的發展形態。
推動供給端與需求端并行升級。深化產品開發、質量檢測工作,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實現產品的充分供給、高性價比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開展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品開發貢獻獎,連續多年承擔工信部委托的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培育和推廣工作,引導行業形成品質消費風尚。以產業用紡織品為重點,拓展應用空間,服務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工具、土工建筑、航空航天、安全防護和農業等重點領域。產業的務實發展轉化為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區域差別。協會始終堅持“全國一盤棋”,將產業發展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打造產業與區域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依托東部地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培育發展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和時尚小鎮。以項目為載體,引導中西部、東北部省份根據資源稟賦承接產業轉移。新疆、廣西、貴州、山西、江西、河南等中西部地區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業集群工作,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非遺工作的開展在繁榮經濟的同時也促進了民族團結。苗繡、藏毯、潮繡等民族文化、非遺文化正煥發出越來越大的時代價值。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國紡聯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政策,促進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與創業。關注大學生等重點人群,持續舉辦紡織服裝專場校企招聘會。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行業中小企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紡織服裝產業鏈長、層次多的特征,將產業的生態多元性轉化為對就業的更大容納力。推動行業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產教融合。通過組織技能比賽和設計大賽,把專業競賽與技能培訓有機結合。宣傳學習趙夢桃精神,樹立和培養大國工匠。作為最早開始企業社會責任推廣工作的工業領域行業組織,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組織編制《CSC9000T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在骨干紡織企業、產業集群中推廣導入,提供履責指引。引導行業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勞動權益,提升員工待遇。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厥走^去的六年,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我們在一起,向前進,共同經歷了許多大事、難事、復雜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一種家國情懷、行業情懷,實干品質、奮斗品質;充分證明了“與人為善者美、人事和諧者強、融合發展者能、上下同欲者勝”;充分彰顯了新時代的紡織行業精神:實業興國的愛國精神,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協同發展的團結精神,人才為先的人本精神。在建黨百年之際,中國紡聯黨委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事實證明,中國紡聯是一支有擔當、能戰斗的專業隊伍,紡織行業是一個創價值、蘊奇跡的永恒產業。我們的事業能夠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緣于大家的努力與付出、堅守與奉獻,在此向所有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在變局之中考量現實,在挑戰之下尋求發展
(一)在形勢變化中思考行業工作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疫情帶來的現實沖擊,中國紡織工業承壓前行。疫情中企業資產負債表普遍受損,企業分化加劇,特別是眾多小微企業存在資金周轉困難。行業面臨著“高成本、弱需求、高庫存、低利潤”的階段性困境,且存在進一步演化為結構性損害的風險。要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在新的形勢下思考行業工作。
1、在世界的動蕩變革中,統籌發展與安全
世界經濟低迷的陰霾依然濃重,主要經濟體的加息縮表正在形成新的風險。一些國家為轉嫁壓力,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新疆問題愈演愈烈,美國國土安全部6月發布所謂《防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強迫勞動開采、生產或制造的貨物進口戰略》(“UFLPA 戰略”);歐洲議會6月通過所謂的涉疆決議,呼吁歐洲禁止進口“涉嫌與強迫勞動有關的商品”。美國還啟動了“印太經濟框架”,企圖以經濟手段將亞太陣營化。
未來的不確定正在削弱市場信心。資本對實體投資、長期投資的意向轉弱,全球消費者繼續減少非必需品消費,終端需求乏力使得服裝市場增長缺乏穩定支撐。原油、棉花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與劇烈波動也在持續影響著產業的平穩運行。變局之下,我們需要將產業安全作為全球產業鏈布局的重要考量。
2、在文化自信的樹立中,協調創新與轉化
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和對全球文化的影響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的重要標尺?!耙淮d,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奔徔椃b作為文化的載體和時代的刻畫,是展現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一扇窗口。
近期,人教版數學教材配圖爭議等事件成為社會熱點,其背后是人們對審美的要求,是文化的自覺。這種轉變對于構筑具有中國風格的時尚體系意義重大。文化價值正在加速轉變為產品價值、品牌價值,拓寬著中國時尚的價值空間。今年京東618預售期間,國潮鞋服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超150%;李寧成功入選2022Brand Finance全球十大最強服裝品牌。
3、在區域經濟的協同中,兼顧效率與公平
我國正在形成以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支撐的區域發展體系。行業需要在這樣的區域格局中謀劃布局。
在綠色低碳成為共識的當下,以流域經濟的視角統籌區域協同和產業布局,是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立足城市群經濟打造世界級時尚策源地,將中心城市作為主戰場,是培育大師、大牌、大事,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形成全球影響的重要抓手;依托縣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服務鄉村振興,使行業可以在城鄉產業的銜接與轉換中創造更大價值,為地方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做出更大貢獻。
4、在國內市場的構建中,迭代產品與模式
充分把握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發展機遇,是我們開展行業工作的重要方向。城鎮化建設正在形成未來市場的戰略縱深,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將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農村中等消費群體規模的不斷增長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機遇所在。
新的供需關系正在加速塑造。一方面,消費升級帶來了產業模式升級。個體與社區的利益平衡,促進了定制經濟、綠色經濟、社群經濟的發展;本土與全球生活的融通,促進了直播電商、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的崛起;物質與精神追求的統一,促進了體驗經濟、娛樂經濟、內容經濟的孕育。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刷新、社交方式的變遷、社會心態的調整,推動著產品與品類創新。如疫情下的云健身、露營熱,帶來帳篷、吊床等產品消費的激增;虛擬偶像、虛擬服裝的創新快速發展。
(二)在要素調整中尋找發展路徑
當前,生產要素的內涵、特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握傳統與非傳統要素的變化規律,塑造產業新結構、建立環境新關聯,在新的挑戰下尋找發展之路。
1、土地要素
城鄉土地市場的二元結構正在被打破。以“擴權賦能”為基本取向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讓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擁有了與國有土地“同地、同權、同價”入市的機會??h域經濟是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改革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城市更新是當前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打造消費中心、文化中心、潮流中心作為目標,產業在城市發展中的新空間正在打開。如時尚產業的融入將北京的一座爛尾樓改造成了網紅商圈與消費地標SKP-S。
2、人口要素
老齡化、少子化已成為基本國情。按照預測,今后15年內中國勞動力人口將每年減少1000萬左右,我們要把握人口變化的窗口期,構建產業發展與社會生態的良性循環。
要育才、樹才。產業發展催生新的人才供需關系,領軍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不足的問題日漸突出。人才培養體系與產業關聯弱化、與產業實踐脫節是重要原因。行業要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要引才、用才。勞動人口正從欠發達地區向東部發達地區及大城市集聚,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流轉。行業要加快營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圍、創造更多的施展空間,推動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
3、資源環境要素
提升資源環境要素的效率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推動原料供應創新。打造更加安全、綠色、可持續的原料體系,發展煤化工來源的化纖原料、提高可再生原材料的占比、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化學原料、生物工藝替代傳統化學工藝。
要實現資源的充分循環利用。恒申申遠新材料產業園區物盡其用,將合成氨工業回收氫氣作為工業副產氫的來源,在打造循環經濟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要暢通資源要素的循環與價值轉化?!蛾P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
4、知識要素
知識要素劃定著未來高線。從以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為代表的新制造產業,到以高性能纖維、生物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再到以數字文創、元宇宙為代表的數字創意產業,知識要素是產業生態進化與價值升級的關鍵。
知識要素定義著安全底線。發達經濟體通過專利和標準先行的源頭鎖定、關鍵技術環節的單點控制以及戰略前沿領域的鏈式布防,在原材料、高端裝備、基礎軟件等領域占得先機?!翱ú弊印眴栴}對產業安全構成現實威脅。
行業要把握知識要素的趨勢與規律,構筑產業發展空間。
第一要重點突破與系統布局相結合。知識要素的價值并不均勻分布,要強化關鍵創新。行業發明專利目前有效量僅為全部有效專利的22.81%。同時,單點突破構不成穩定優勢,提升產業需要全產業鏈的創新耦合。
第二要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相統一。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達95億元;2021年紡織行業專利轉讓數量不足授權數的9%。行業要加快知識要素的產業化、市場化、資產化,加強應用流通、喚醒沉睡價值。
5、資本要素
2021年,共有23家行業企業在滬深京三市成功上市,是三十年來上市數量最多的一年。今年,凱賽生物、恒力石化分別納入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資本與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
資本具備跨時空配置資源的能力,是實現更大規模、更大范圍生產要素配置的紐帶,對于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和跨越式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性。行業要把握資本規律,充分發揮資本作用,整合更多利益相關方的力量,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提升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加快實現價值鏈的躍遷。
6、數據要素
數智化轉型,能夠優化產業要素投入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能夠推動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價值化、外部化,促進設計業態創新;能夠重構市場對行業的理解,幫助品牌更好融資、更快發展。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平均減少60%以上一線人員的同時,節約能耗20%。數字要素正在構筑新的產業關聯和比較優勢。
一代技術框架,一代應用場景。元宇宙時裝周接踵而至,未來呼嘯而來。當前,Web3.0概念受到廣泛關注,以“信任”與“沉浸感”為核心的價值互聯網,為行業的業態創新帶來新可能。
數據質量決定發展質量。紡織行業產業鏈長,數據質量與深度有所不足。推動數據的富集是行業數據價值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隨著產業鑲嵌于算法中,數據倫理、數據權屬問題等日漸突出。數據關乎安全甚至主權,這決定了圍繞數據規制的密集和嚴格。行業需要高度關注規則變化。
三、下一階段行業工作的主要方向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流滾滾向前,新的歷史畫卷正在徐徐打開。
行業協會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有力支撐,是推動產業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關鍵力量。在新的歷史關口,在紡織強國基本建成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和推動行業實現新的跨越和更好發展,更好服務國家和民族大局,是新一屆理事會迫切需要思考的時代提問。這是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方向性思考,也是為何而在、因何而存的根本性問題。
面對提問,協會工作要把握歷史大勢、洞察時代風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面,堅持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回答好時代提問,需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做有政治高度的平臺。要心懷“國之大者”,堅定初心使命,深刻把握“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行業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升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構筑新發展格局,融匯行業力量,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產業落地生根,服務共同富裕目標、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回答好時代提問,需要始終堅持與時代同行,做有專業高度的平臺。一個人即便戰勝所有對手,也可能敗給時代。我們要警惕諾基亞、柯達式的錯判。持續深化對產業問題的理解,打破成見,形成遠見。知識更新,能力更新,打造學習型、創新型組織。推動行業工作與新戰略、新政策、新形勢對接,與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融合。發現價值、發現潮流,先人一步、快人一步,更有深度。堅持長期主義、專業主義,打造成功的飛輪,以專業性形成服務的不可替代性。
回答好時代提問,需要始終堅持市場化、全球化的視野與方法,做有價值高度的平臺。促進產業資源要素的高效循環,提升市場效率與社會效率,幫助行業實現真實價值、整體價值、長遠價值、戰略價值,是行業工作的基本立足點。要做好加法,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在市場的大潮中發現與挖掘產業價值,推動價值的最大化;要做好減法,降低交易成本,在信息爆炸的現實中,減少噪音,提供更有價值的洞見,降低信息不對稱;在行業服務中,從提供簡單連接的信息中介升級為提供系統支撐的信用中介,減少產業摩擦。
回答好時代提問,需要始終堅持多元化、協同化、開放化,做有生態高度的平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大融合的時代,效率不只來自專業的分工,更多來自高效的協同。科技、時尚、綠色,就是彼此融合、相互成就的系統?!皥桃慌贾?,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保持多樣性,協同性,才能保障產業生態的穩定與進化,才能保障行業工作的高效與成功。未來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與外界建立廣泛多元、穩定持久的聯系。要善于將獨立工作轉變為系統工程,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集眾智、合眾力。
歷史的接力棒正在交到新一屆理事會的手中,征程已經開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面對內外環境的新變化、發展階段的新變化、任務目標的新變化,新一屆理事會一定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勇于擔當、主動求變,將中國紡聯打造成為更有高度的平臺,打好新戰斗,建功新時代。
“善戰者,求之于勢”。所謂“下國爭利,中國爭勝,上國爭勢”。新一屆理事會必須順勢而為、更有作為。
我們要善于蓄勢。繼續做好協會內部基礎支撐與管理工作。統籌好“人、財、物、事”,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的全局性,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發揮中國紡聯各成員單位的比較優勢,集中力量謀發展、辦大事。
我們要善于謀勢。繼續做好統計、研究等決策支持工作。提高實效性,將統計與調研工作做細、做實,及時、真實反映行業形勢與態勢、發展與訴求;提高系統性,將研究工作做深、做專,圍繞行業重大關切、熱點問題開展持續研究,登高望遠、見微知著,強化對趨勢性、苗頭性問題的分析研判,更好支持政府決策、行業服務、企業發展。
我們要善于乘勢。順應時代潮流,抓住主要矛盾,深化行業服務工作。要把企業服務工作、產業集群工作、產業轉移工作、社會責任工作、紡織非遺工作等與共同富裕的大目標相結合,更加關注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發展;要將行業展會工作、市場服務工作、供應鏈服務工作放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思考,統籌發展與安全,以產業的循環帶動內外要素的高效循環;要把行業科技轉化與融合創新工作、時尚發展與品牌培育工作、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工作、產品開發與創新工作、兩化融合工作、人才與教育工作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相對應,保持前瞻、靠前發力、系統推進。
我們要善于造勢。強化宣傳引導,繼續推動社會對行業的認知重啟。作為與消費者緊密聯系的產業,作為高度國際化的產業,紡織服裝行業直接向社會傳遞著價值理念。我們要通過行業會議、展會服務、項目合作、媒體宣傳等各種工作與渠道,展現行業的新發展、新貢獻,傳遞行業的新價值、新愿景。講好行業故事,讓科技、時尚、綠色的紡織更加深入人心,讓世界了解一個發展為人、有溫度、有態度的中國紡織。
相信一個能夠融入時代、服務產業、創造價值、造福人民的組織一定會贏得尊重、走向成功。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歷史從不等待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在新的起點,在新的戰略機遇期、重要窗口期,我們要與時間賽跑,靠前發力,把握主動,做好下一階段的行業工作。
(一)樹立底線思維,夯實產業基礎,服務經濟社會穩定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與關鍵,是第一位的;穩定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底線與前提,也是第一位的。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蹄疾步穩,把保護產業韌性、推動產業平穩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保市場主體放在保社會生產力的高度,做好行業服務,保持產業運行始終處在合理區間,使行業更好發揮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
1、要把握時間窗口,推進行業回歸正常軌道
深刻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經濟形勢,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優化行業公共服務,在多重目標間尋求動態平衡。堅定信心,穩增長、保主體、促發展。加大助企紓困力度,要把幫扶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放到突出位置。助力化解斷點、堵點、卡點問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加大對行業外貿企業的服務力度,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2、要增強憂患意識,提升行業安全發展能力
思憂憂不至,忘患患必生。要從長遠角度,考慮產業發展與安全的問題,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進一步夯實制造基礎,鞏固規模和體系優勢,以提升產業制造基礎能力為行業服務重點,推動強鏈、補鏈、延鏈,保障產業鏈的穩定和健壯。提升產業的集約化程度,加快培育“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完善“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形成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合作的良好生態。要關注原料安全、技術安全等問題,堅持自主可控,守住安全底線,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二)創新驅動,引領構建自主可控的知識體系與產業體系
只有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探尋發展路徑,才能掌握未來主動,更快形成行業發展的第二曲線。我們要更多從根源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完善“道—法—術—器”相協調的創新生態。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質化、安全化為方向提升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要推動圍繞全產業鏈開展系統化、高價值化的知識產權布局,構筑行業發展的護城河;要善于從理論和實踐出發提煉認知論、方法論,構建我們自主完備的知識體系。
1、從專業的深度與價值的高度全面提升科技引領力
保持戰略定力,立足長遠發展,打好持久戰。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創新,布局未來產業與產業未來。把握時間窗口期,做到技高一籌,快人三分,涵養后勢,搶占先機。
堅持問題牽引,立足產業安全,打好攻堅戰。加強應用研究,在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制品、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上下功夫、求突破,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堅持系統推進,立足價值實現,打好陣地戰。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使更多創新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商業化應用。
2、從歷史的深度與全球的高度全面提升時尚引領力
要將文化自信轉化為產品自信與品牌自信,系統提升時尚產業軟實力、巧實力。
承繼古今,以思接千古、視通萬里的視野,打造中國時尚的原創優勢。避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系統轉化。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色彩、圖案、款式的設計和開發。
融合中外,以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態度,打造中國時尚的國際魅力。要堅持守正創新,與世界優秀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國時尚的感染力、滲透力;聚焦“大師、大牌、大事”,提升中國國際時裝周等平臺的國際影響力。
(三)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共同富裕和民生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紡織行業作為中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創造美、傳遞愛,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是人權事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產業發展為人民的特征與作用將更加顯著。
1、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要兜住民生底線,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產業發展的就業帶動力。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人才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成長空間。完善人才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培育大國工匠,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新風尚。推動社會責任深入發展,不斷豐富管理工具和方法。保護勞動者權益,推動體面勞動,增強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榮譽感。
2、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要構建更高水平供需的動態平衡,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強化產品開發工作,推進產品創新,豐富品種、品類,提升品質、品牌。以產業用紡織品為重點,不斷拓展行業應用領域。在“萬物可織”的時代,要從滿足國家戰略需要、解決經濟社會痛點和全面提升生活生命質量出發,布局產業新賽道,拓展消費新空間。
3、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支持區域繁榮穩定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繼續強化產業集群建設,更好服務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銜接。發揮紡織連接一二三產、銜接城鄉的優勢,不斷提升人民收入,讓共同富裕的進程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將產業發展與邊疆穩定、民族繁榮聯系起來,推動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性應用轉化。發掘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的產業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做好產業工作,講好人權故事,切實維護邊疆發展與人民權益。
(四)系統布局,融入數字經濟,推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的發展關系著產業的全局與未來。我們要系統規劃,推動全流程、全場景、全觸點、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行業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經濟與服務經濟的結合,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統一,提升行業開發大市場、融入雙循環的能力;推動體驗經濟與內容經濟的協同,實現品質的提升、品種的更新與品牌的鍛造。
1、以數字轉型推動質量革命
要做好效率與質量的統籌。聚焦場景深耕,深化細化,推進平臺化設計、精益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提升價值鏈的效率。要防止過快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內容淺薄化、模式同質化,保持產業獨特性、專業性與創新性。要做好前瞻與適用的統籌。加強對數字孿生、數字原生、虛實相生等數字創新的敏感性,捕捉數字技術、應用的最前沿,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數字創新要與產業實際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既能講概念、講理念,更要有方法、可落地。
2、以數字轉型帶動平衡發展
著力化解不同環節、不同企業、不同區域數字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扭轉數字鴻溝逐漸擴大的態勢。加快完善工業互聯網等行業信息基礎設施,培育生態聚合型平臺,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提升企業的發展韌性與活力。推動產業的數字集群化和集群數字化。用好東數西算等政策機遇,完善行業生產力布局。
(五)內外協同,暢通要素循環,提升產業發展效率與韌性
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是黨中央深刻洞悉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積極融入其中。
1、以產業發展帶動國內市場的要素循環和規模拓展
我們要立足大局、把握重心,堅持“全國一盤棋”,將產業發展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聚焦流域經濟發展需要,通過產業的高質量承接與轉移,促進要素資源在區域間的合理有序流動;適應城市群發展戰略要求,以中心帶動周邊,推動各類要素的高效集聚;做好專業市場的優化升級,使其在暢通區域要素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要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既緊抓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也力促產業端與消費端的融通互動,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推動渠道融合、場景融合,強化文化賦能、數據賦能,在持續的模式創新與業態創新中培育新型消費;順應消費升級大勢,著力打造更加高效優質的供給體系;深耕下沉市場,充分激活縣鄉在共同富裕進程中釋放的消費潛力;提升展會能級、完善展會生態,釋放其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推進標準設立,強化質量管控,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2、形成內外市場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我們要打開格局、提高站位,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以更開放的姿態提升國際化發展的層次與水平,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循環,進一步打造國際競合新優勢。要更好引進來,充分整合原料、裝備、技術、品牌等優質國際資源,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要更好走出去,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用好RCEP協定,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重構。豐富貿易生態、創新貿易業態,推進行業標準與國際并軌,促進內外貿一體化。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國際轉移的關系,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高度關注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提升對環境風險的識別與預警能力,要把“新疆問題”放在產業安全大局中考慮,高度關注發展態勢。
(六)綠色轉型,突破資源瓶頸,構筑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場深刻革命。我們要從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高度,探索“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產業實踐;我們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探索形成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范式轉型的路徑;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根本大計的高度,探索形成造福當下、利在千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以“雙碳”目標為戰略導向,紡織行業要堅持實事求是,找準節奏與力度,先立后破,穩妥有序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1、把資源節約作為產業發展的根本之策
堅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產業對資源的利用既要支撐當前的發展,也要為產業的未來保留資本。要重視資源利用的系統效率,減少生態環境損害;重視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2、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
加快從單一環節向全產業鏈系統綠色發展轉變。推動原料優化、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管理提升等協同創新。依托“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推動優勢企業先行先試、樹立樣板,帶動行業綠色轉型。完善綠色標準與認證體系,用好綠色金融,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不斷豐富綠色發展的工具和方法。
3、聚焦綠色前沿科技、國際綠色規則博弈
把握發展樞機、趨勢與方向,保持敏感性與預見性,因勢利導、布局未來,探索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路徑與框架。面對全球能源變革與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我們要提前準備;面對國際貿易綠色壁壘與新的國際競合變化,我們要積極應對。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都是生生不息、萬古常新的。紡織強國建設就是這樣,是一個歷史過程,只有進行時。我們的事業從“極不平凡”走來,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固然不易,但畫龍點睛方顯功力。
力為華夏添錦繡,人間正道是滄桑。站在新的起點,掀開新的篇章。在黨的領導下,新一屆理事會將繼續篤定前行。讓我們守正創新、凝心聚力,以更扎實的工作為國家添錦繡,以更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讓我們在一起、向前進,面向未來、相信未來、創造未來、贏得未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