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紡織之光”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 |
追光之路 2022年,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迎來了開展行業教育獎勵25周年。25 年來,基金會支持在全國紡織服裝相關院校開展“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育獎,共獎勵了4381 名在紡織行業教育戰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為推動紡織教育整體質量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此,我們特開啟“追光之路——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開展行業教育獎勵25周年”系列報道,通過對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15所紡織高校領導、獲獎教師和學生的采訪,聆聽他們暢談“紡織之光”教育獎對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教育改革的變化、獲獎的體會,從教生涯的感悟、對紡織業的認知,以及對行業的期待。 四川大學: “紡織之光”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紡織之光基金會”)對紡織行業的科技進步和優秀教師、優秀學生進行獎勵,對于提高紡織行業創新能力和教育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紡織之光基金會的相關工作對于鼓勵基礎性科學研究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紡織行業產業升級和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等方面具有重要貢獻。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天富寄語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開展行業教育獎勵25周年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彭必雨表示,學校及學院對“紡織之光”相關獎項的推薦工作極為重視,專門成立了推薦評選委員會。該獎項的組織申報、評選和推薦工作已成為四川大學紡織學科的一項重要工作。“紡織之光”中國紡聯教師獎和學生獎已在四川大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得到了紡織學科師生的高度認同,對推動四川大學紡織學科的發展及科教興紡發揮了重要作用。 紡織之光基金會與四川大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自紡織之光基金會成立以來,四川大學在科技成果與教學改革成果方面多次獲得基金會的獎勵,并分別自2012年和2014年開始獲得“紡織之光”學生獎和“紡織之光”教師獎的評選和推薦資格。至今已有50名優秀學生和8名優秀教師獲得紡織之光基金會的獎勵。這些獎勵堅定了廣大師生的紡織強國和科教興國信念,促進了獲獎師生的事業和學業發展,例如,蘭建武教授自獲獎以來已將多項科研成果向紡織化纖企業進行轉化,實現了創新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兩名學生獎獲得者(2012年獲獎者林紹建和2013年獲獎者尚嬌嬌)在紡織領域出國深造后回母校繼續投身紡織領域的科教事業,已成為本學科業績突出的學術新星。 對于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變化,彭必雨認為,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一大變化。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建設改變了原有各學科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促使了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塑及專業改革。這種調整促進了高校優勢學科的發展,也促進了學科的交叉融合,傳統學科的專業壁壘被打破。不同高校的紡織專業教育的變化不一樣。四川大學紡織學科正在探索與高分子材料和生物質材料等優勢學科交叉融合的建設方向,著力于紡織新材料領域人才的培養。 國家大力推動雙一流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應當是傳統專業的新工科建設。在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下,紡織科學與工程等傳統工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順應發展,優化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能引領未來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以應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 人才是任何一個行業或領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彭必雨說道,當前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急需創新型人才。因此,紡織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建設應當注重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高等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的分層次定位,即將創新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進行分層培養,以分別應對本領域基礎性研究需求和技術型人才需求;二是要注重高端紡織品開發人才的培養,以推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高效和持續開發。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輸出國,是世界紡織行業的中心,紡織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在各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情況下,紡織行業和紡織科技都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希望更多的師生投入到紡織領域中,推動紡織行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和技術進步。 獲獎教師: 為紡織行業發展貢獻自己最大力量 對教師而言,獲得“紡織之光”教師獎對他們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影響。首先是增加了行業認同,能夠促進教育和科研人員對紡織行業的了解和熱愛,同時也能增強他們對紡織行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其次是提高了教育和科研使命,讓教育和科研人員能夠進一步促使自己去認可和積極投入紡織行業,并漸漸培養出一種使命感:需要我們去繼續創新,去維護我們紡織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與積極影響力;最后是促進行業交流。通過基金會相關會議,行業資料宣傳,先進事跡的相關學習,讓教育和科研人員積極交流與聯系,增進彼此了解,感知行業創新發展動態,促進國內外合作。 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蘭建武是2014年“紡織之光”教師獎獲得者。他表示,獲得了紡織領域最高的教育獎,是對他工作和成績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勵。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紡織之光”教師獎的獲得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投入到紡織教育中,培養更多更好的紡織人才,研發更多的科研成果,為紡織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在教學中,蘭建武將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多次指導學生主持大創訓練項目。指導本科生獲四川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指導本科生參加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綠色染整科技創新競賽獲三等獎;指導本科生獲四川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指導5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其中3項為省級大創項目。在生活中,蘭建武時刻關心學生。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隨時都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度過難關,并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曾有一位研究生沉迷游戲,在研三畢業之際,心情低沉,準備放棄獲學位。他及時勸導學生認真學習和科研,是能夠完成研究生學業,并順利獲得學位的。經過勸導,學生回到正軌,并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學習和科研中。經過一年,順利獲得學位,最后順利地在國內知名單位工作。他表示,一名好老師,不僅需要通過言傳身教,把知識傳授給他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且還需要引導學生思想積極向上,在讀書期間將時間最大化應用來做與學習相關事情,少走彎路,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畢業后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談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蘭建武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前高校在提高教育質量方面的關鍵是進一步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注重過程培養、注重實踐培養、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都已成為共識,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和實踐訓練過程中,如何切實地做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還需要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從而更有效地進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選拔與激勵,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一流人才。 獲獎學生: 堅持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對于“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學生獎(原錢之光獎學金),四川大學畢業的尚嬌嬌表示,最大的變化應該是對自我能力的認可,這種激勵不僅僅是獎學金給予的生活上的改善,更多的是學生時代潛心科研所得到的肯定。“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為在不自信中摸索的學生帶來光亮,學生的研究在行業內也得到了認可,發現和認識并肩同行的科研院校的同仁,一起為紡織學科的研究努力?!?/font> 四川大學紡織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比較集中在材料學,尚嬌嬌很喜歡做實驗,探索從零到有,由小單體到高性能紡織材料的奇妙歷程。所以2011年本科畢業后,她義無反顧地保研到川大,繼續本科期間的有關高性能紡織材料的研究。她的第一篇SCI論文就是從大三積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探索,大四畢業論文完善的成果,該成果還評選為四川大學優秀畢業論文。 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學生們的學習方法比尚嬌嬌那個年代更多樣化。尚嬌嬌認為無論是什么學習方法,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否則再先進的學習方法都是空談。她覺得“自主、自律、堅持、認真”是端正學習態度的四個主要方面,唯有自主才能合理安排好規劃和落實到位;自律能很好地督促自己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和想要做的事;堅持好的習慣和目標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認真對待大小事務,最后美好的事物也會認真對待你。 尚嬌嬌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人才去引領。雖然當前在科研界,紡織行業不是熱門專業,不是熱點研究領域,但是與紡織相關的智能化、高性能化、數字化加工技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當前國家提倡的循環經濟和能源效率困局,新興領域的高附加值紡織的研發亟需解決方案。所以,在紡織行業任重道遠,未來可期。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