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進者?!靶隆毙姓邿o“疆”,以新質生產力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 |
6月27日,2024紡織服裝“優供給 促升級”活動·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對接系列活動在烏魯木齊成功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主活動“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對接活動”中作題為“以新質生產力構建紡織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旨報告?,F將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以新質生產力構建紡織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2024年6月27日
新疆是個好地方。最近熱播的《我的阿勒泰》讓世界進一步感受到了新疆的自由奔放、明媚斑斕、遼闊浩蕩。新疆之美,美在有生命力,這也是新疆紡織的現實寫照。今年1~5月,新疆紡織品服裝出口67.7億美元,同比增長36.5%,占全國的5.8%,居第六位。歷史與現實交織,新疆以棉紡為基礎多元發展,已成為中國紡織制造的高地、投資創業的熱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要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這為新時期新疆紡織發展指明了方向。統籌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紡織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必由之路、當務之急。
本次活動的舉辦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是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產業發展服務治疆、穩疆、興疆的有益探索。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借此機會,同大家交流分享幾點認識。
一、紡織工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時代價值
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制造部門,紡織行業圍繞科技、時尚、綠色,推動高質量發展。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衣被天下,布滿全球。2020~2023年,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四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對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長貢獻率超過50%,連續30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紡織制造能力一騎絕塵,屹立于世界產業之巔。2023年,有6家涉紡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4家紡織企業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安全性、先進性穩步提升。行業服務國計民生、強國建設,為穩定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孕育發展動能、增進文化認同等方面作出建設性貢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1、服務共同富裕,彰顯民生價值
衣食住行,以衣為先。一個擁有14多億人口的大國,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供給來滿足基本纖維消費。紡織行業以產品的充分供給、高性價比供給有效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萬美元時,我國人均纖維消費數量和結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萬~3萬美元時的水平。就業是最大民生。紡織服裝產業鏈長、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占比99.8%。多元生態和較低的進入門檻賦予行業巨大的就業容納能力和創新創業空間。行業帶動全社會2000多萬人口就業,發展直接惠及“三農”。作為中國流域經濟、集群經濟體現最充分的產業之一,紡織產業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是縮小區域差別、城鄉差別、工農差別的重要力量。中國GDP過千億的縣域中,絕大多數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在產業梯度轉移過程中,廣西、貴州、新疆、安徽、河南等中西部及邊疆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是穩定邊疆、繁榮經濟的重要力量。
2、服務科技自強,彰顯戰略價值
依托完備的技術階梯,紡織行業的創新發展不僅體現為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持續涌現,也體現為對戰略產業、未來產業的有力支撐,在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強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紡織行業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大幅提升。2022年,紡織行業規上企業R&D經費在29個制造業中位居第13位;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102家,占總數的5.6%。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高性能纖維產能占世界的比重超過1/3;紡織機械自主化率超過75%,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國產化率超過50%。萬物可織趨勢更加明顯。從軌道交通到人造血管,行業應用向著生命保障、生活改善、生態環保各領域不斷延伸。產業用紡織品2023年產量穩定在1900多萬噸。整體看,紡織科技創新已經進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階段。
3、服務全球發展,彰顯共同價值
作為高度市場化、全球化的產業,紡織行業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先行者與引領者。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產品、產能、品牌、資本全球融通。過去十年,行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達60億美元,約占行業全球投資比重的50%。阿拉伯國家、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成為產業合作的廣闊藍海。Shein、Temu、TikTok Shop等平臺迅猛崛起。2023年中國服裝跨境電商出口額達4870億元。整合優質國際資源,構筑競合優勢。安踏、恒力、申洲、恒申、李寧通過并購、控股等方式實現全球發展;沙特阿美與榮盛、盛虹、恒力等展開戰略合作。Lululemon、ZARA等品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加強產業合作。行業在市場大循環、產業大循環中融匯了全球資源、服務了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紡織供應鏈平穩運轉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環境,紡織行業堅持穩中求進,產業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1~5月,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5856億元,同比增長2.0%;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9.0%;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4%。產業效益逐步改善。1~4月,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7%。裝備以舊換新等政策利好,有效增強行業投資信心。1~5月,紡織業、服裝業、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13.4%、14.8%和4.7%。一絲一縷,彰顯韌性,行業在穩經濟、擴內需、優結構、提信心中成為有力支撐。
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一程。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紡織行業肩負責任使命。行業要進一步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市場優勢;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協同東西、融合三產、聯動城鄉;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持續創造物質財富、樹立文化自信;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穩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推進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產業與國家、產業與民生、產業與世界的關系中,找到發展的價值點與著力點。
二、新質生產力是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引擎
(一)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要性
1、升級供給與需求,關鍵在新質生產力
隨著共同富裕的穩步推進,國內超大規模、多元化市場加快形成。新生活觀、文化觀正在轉化為新時尚觀、消費觀。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數字消費、體驗消費蓬勃發展。從防曬衣、沖鋒衣到漢服、馬面裙,發展型、享受型、品質型服飾需求快速發展。應對市場變化,需要我們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供給與需求平衡。一是形成新供給、新渠道。圍繞材料、產品、裝備創新,開發高性價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產品。圍繞業態創新、場景創新,完善渠道布局,促進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更高效統一。二是拓展新領域、新賽道。產業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高端服務協同演進,在融合創新中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和應用領域延展。紡織產品和工藝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大健康等領域。以質的提升帶動量的增長,實現新供給與新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需要新質生產力。
2、平衡發展與安全,關鍵在新質生產力
當前,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變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全球紡織供應鏈收縮重構布局在深化。離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廣泛發展。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美日歐市場所占的份額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別下降17.2、26.3和12.8個百分點。同期越南在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由6.6%升至14.6%,孟加拉國在歐盟進口市場份額也升至15.4%。另一方面,經貿問題政治化破壞全球合作。從對華新一輪加征關稅到“產能過剩論”,地緣政治影響深化。圍繞安全審查、數據保護、環境政策,新型供應鏈監管體系正在形成。全球生產體系、創新體系割裂加劇。6月21日美國財政部發布對華投資限制擬議規則;OpenAI自7月9日起開始阻止非支持國家和地區的API流量。行業科技進步與產業安全面臨新環境。實現自立自強,保障高水平安全、引領高質量發展,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3、統籌當前與長遠,關鍵在新質生產力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市場規則與政策在競合博弈中持續迭代;產業架構與技術體系在多路徑探索中加速形成;消費市場和價值標準在修正中不斷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接踵而至的挑戰并存,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關注現實價值,也要謀劃長遠發展。從要素空間看,發展的階段與環境、產業的規模與結構、用能的效率與強度,決定了行業發展面臨著更多的資源環境約束、更大的社會人本責任。從歷史經驗看,重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把握時代機遇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辟新市場、新場景、新賽道,是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短期與長期、成本與收益、節奏與力度的平衡中,打造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傳統產業和未來產業協同發展,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
綜合產業特征、發展條件、未來趨勢,紡織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綠色生產力為內容,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要打造產業新質態,構筑發展新優勢。
1、打造未來產業的新質態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方向,具有高成長性和強賦能性,是新質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先導力量。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材料在重塑產業體系的架構和基座;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綠色制造等未來制造方式改寫著生產的模式與形態;柔性電子、合成生物、大健康等場景創新延展著產業的邊界與空間。在與新興領域、未來產業的嫁接融合中,行業不斷實現品質升級與生態調整,構筑著發展的無限可能。采用玄武巖纖維制成嫦娥六號國旗;3D打印可實現高度定制;特種編織工藝技術制成“蛟龍號”深海潛航器、人造血管等。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業需要前瞻布局、下好先手棋,在與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的深度融合中,打造新形態、創造新價值。
2、打造數實融合的新質態
從工業互聯網到柔性供應鏈,從智能制造到智慧營銷,數字經濟推動流程再造、范式革新,拓展需求場景、價值半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當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引發產業深層次系統性變革。在研發端,凱賽生物將AI技術引入生物制造研發體系。在制造端,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執行的智能制造加快發展,AI紡織品檢測日漸成熟。在設計端,大模型平臺重新定義設計創新和價值輸出。如衣裳科技引入Fashion 3D系統實現開款效率提升30%。在市場端,生成式AI和數字人的發展正在全面重塑市場運營、電子商務導購、客戶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環節。AI大模型的通用與泛化,也在深度賦能平臺經濟。如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工業大模型實現用戶量及服務能力的顯著提升。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業要把握AI技術發展機遇,探索將設計、制造、營銷、管理、品牌建設架構于“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之上。
3、打造綠色低碳的新質態
隨著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產業的價值判斷、內在關聯與成本優勢正在重塑。發展新質生產力,行業需要以低碳、資源效率和社會包容性為重點,以集約化、減量化、低碳化、循環化、清潔化為方向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材料與綠色能源蓬勃發展,塑造新的投入產出關系。浙江佳人、福建華峰采用化學法生產再生聚酯,實現紡織品閉環循環再利用;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正把工業廢氣中的CO2捕捉、提純、液化為負碳纖維;無錫一棉、魯泰等采取光伏發電調整能源結構。數字經濟賦能,綠色低碳、資源循環型的制造體系加快形成。魏橋紡織智能化升級推動企業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華興智能紡實現能源利用率提高12%、成品及原料庫存減少30%。管理體系持續升級,助推可持續、透明化發展。中國紡聯LCAplus平臺實現一站式產品碳足跡測評、認證和標簽推廣。行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新技術、新模式創造新產品、新價值,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體發展。
4、打造文化賦能的新質態
作為紡織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內容,文化生產力是形成美學價值、情感價值、品牌價值的重要源泉。當前,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先進文化的系統性挖掘和時代性轉化正形成中國時尚產業新的突圍和崛起路徑。苗繡、藏毯、潮繡等產品持續風靡,新中式服裝成為中國時尚的新浪潮,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10億級。微短劇、動漫等當代文創產業構筑起以IP為核心的新文化價值生態,生活方式的持續演變也在產生豐富的文化體驗,衍生出眾多創新產品和渠道場景。2021~2023年,淘寶天貓“戶外”搜索量同比上漲659%。數字經濟發展正在構筑中國文化的關鍵節點。未來的文化表達是人機合作的表達,人工智能開始重構文化競爭力和時尚話語權。樹立文化自信,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以差異化、特色化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形成中國風格,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發展以中國時尚美學為核心的AIGC,形成數據-工具-平臺-產業的生態閉環。
三、新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條件與方向
近年來,圍繞“團結穩疆、富民興疆”,新疆紡織產業真抓實干、守正創新,實現跨越發展,已成為中國紡織版圖中的重要一極。2014年至2023年,全疆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78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2倍。新疆棉紗產量位列全國第二,棉布產量位列全國第五,粘膠纖維產量位列全國第三。聚酯纖維實現歷史性突破。從棉紡到印染、化纖、服裝,產業鏈不斷延伸。設立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優化資源配置、服務產業發展。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紡織產業融入全球發展的橋頭堡。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快速崛起。2014到2023年間全疆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累計新增就業91.86萬人,南疆區域占比70%以上,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在推動民族大團結大發展中,新疆紡織成為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韌紐帶。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疆紡織產業構筑起堅實基礎,邁出堅實步伐。
(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條件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新疆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把握機遇、積極搶位發展,又要立足實際、善于錯位發展,統籌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創新條件、文化環境、區位優勢。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
生產要素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作為我國重要的棉花主產區、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新疆擁有全國最豐富的棉花資源,較完備的煤化工產業體系。這些構筑著產業發展的原料優勢。新疆能源富集,是國家的“三基地一通道”,油氣資源當量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特別是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蘊含著新疆產業綠色發展的巨大潛力。
2、充分考慮環境束縛
環境容量與承載能力決定了產業的發展空間。新疆生態系統具有脆弱性,水資源和環境容量有限,行業面臨著更強的環境束縛,必須明底線、劃邊框,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發展化纖、印染等產業時,要充分考慮環境容量與可持續性,堅持高起點建設。要關注少水無水印染等清潔生產技術,打造低碳綠色制造高地。
3、充分挖掘文化價值
新疆生活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56個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是新疆的重要文化特征。以民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成為產業創新的豐厚土壤。“西引東來”、“東聯西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交融的重要場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多元文化涵養著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勢能。
4、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使得新疆正成為亞歐經貿往來的樞紐和向西開放的“前沿”。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口岸、中歐(中亞)班列打開了產業發展的新通道、新場景。整合中亞等周邊國家初級產品、歐洲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亞歐大陸產業鏈合作節點,新疆得天獨厚。
5、充分整合算力資源
算力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動力引擎。研究表明,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從哈密到克拉瑪依,再到烏魯木齊,新疆算力中心連點成線、串聯成勢,是崛起中的算力產業集群?!皷|數西算”蘊含未來產業空間,強大的算力支撐,將在人工智能時代,筑起新疆產業發展的高地。
(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原則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揚長避短,特色發展,既要遵循一般規律,也要結合發展實際。要在普遍性與特殊性、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中,把握方向原則。
一要深度創新,集約發展。
實踐證明,同質化、平庸化擴張不能形成真正優勢;規模經濟、范圍經濟不能代替專業能力。產業技術的價值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只有通過深度創新,掌握顛覆技術、根本原理,才能在技術軌道的變遷中實現換道超車,在產業生態的重構中實現跨越發展。目前,在高端材料、關鍵部件等基礎領域、未來產業依然面臨著卡脖子問題。先發國家通過專利布局形成源頭鎖定、單點控制和鏈式布防,在細分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渦流紡設備95%來自日本村田,工業軟件也主要被歐美主導。我們很難通過剩余市場空間來檢驗創新、支撐迭代。突破封鎖,打開局面需要我們,在關鍵點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造有深度的產品和服務。不能攤大餅,要減少“內卷”,避免一種模式、一哄而上;不能撒胡椒面,要減少“分散”,在“關鍵細節”集中優勢力量,實現重點突破。
二要循序漸進,系統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F代產業競爭是生態體系和價值網絡的競爭。堅實的傳統產業基礎是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起點、新優勢。傳統產業能夠為新興產業提供要素支撐、市場基礎和應用場景,有助于解決冷啟動問題。連續的產業技術階梯有助于先進技術吸收和轉化,一個環節的創新可以在整個產業體系中驗證和放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系統把握產業間的共生關系,不能“貪大求洋”“喜新厭舊”,割裂產業關聯,背離發展實際,將傳統制造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F實與未來一脈相承,行業需要統籌布局,開展大縱深、大跨度的協同創新,將點式突破與鏈式創新相結合,制造基礎與未來趨勢相結合,建立產學研用的協同機制,推動基于共通技術的梯田式發展。鞏固優勢,搭建延伸技術階梯,推動基礎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合演進、梯次發展。
三要產融結合,務實發展。
產業為舟,資本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充分發揮資本配置資源的能力。棉紡產業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這使得強化產融合作對于新疆紡織發展更為緊要。資本是逐利的,偏好熱點,追求短期,重顯績,輕潛績。資本投向與產業需要并不完全一致。紡織行業長期面臨資本關注不夠、投入不足的問題。需要我們講好行業故事,改變社會認知,引導資本流向,提升產業估值。吸引更有“耐心”的科技金融支持基礎創新,吸引更有“活力”的創投資金支撐應用發展,以金融服務實體創新,加快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要提升資本使用能力。增強資本與產業的關聯性和耦合性,用好價值杠桿,以多元化的資本豐富生態,整合資源,通過并購、控股、戰略投資等方式構建能力。要有效防控消極影響,管理風險,避免過度金融化、泡沫化,脫實向虛。
四、構建體現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
地緣政治中的特殊位置,決定了新疆是世界了解中國紡織的重要窗口。中國紡織發展得好不好,新疆紡織是重要指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部大開發開啟新的篇章,新疆紡織面臨重大機遇,也肩負時代使命。我們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
1、以制造為基強特色
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固本與升級協同,存量與增量并舉,高起點打造先進制造體系。把握好新舊動能轉化機遇,合理利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推動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煉化、煤化工與紡織服裝全產業耦合發展,延鏈補鏈強鏈,豐富原料供應,做強產業生態。加強行業數智轉型,推進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體發展,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2、以創新為引塑未來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圍繞新材料、數實融合、綠色印染等重點領域,加強關鍵科技攻關。深化創新合作,發揮區域創新中心、創新示范區的帶動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要打造數字基座,強化算力支持,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挖掘特色民族文化,推動流行趨勢研究,打造區域品牌,構建新疆時尚生態。
3、以民生為本創價值
以產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發揮產業文化轉化、價值轉化能力,實現互嵌互融、增進文化認同、推動共同富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就業優先,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管理創新,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成長空間。降低工作風險和勞動強度,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所得。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和ESG實踐。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化生態資源保護,深化行業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宣傳引導,展現新疆開放自信的新氣象,多渠道多形式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
4、以協同為要立格局
堅持“全國一盤棋”,對接區域重大戰略,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與東中部產業的務實合作,完善產業合作平臺和機制,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方面的融通。充分發揮產業園區的作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產業布局,建設產業集群。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平衡好原地升級、國內轉移和全球發展的關系。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機遇,開拓新興市場,發展跨境電商,推動貿易、投資、產能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天地開闊,大有可為;進者?!靶隆?,行者無“疆”。在新疆這希望的田野上,多一份關注,就多一份歡喜;多一份耕耘,便多一片未來。讓我們在一起,向前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錦繡事業建功美麗新疆。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