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鳥稱2018年一半產能將來自私人訂制 |
在國內服裝品牌深陷行業寒冬之際,“私人訂制”脫穎而出,眼下服裝企業紛紛寄希望于此謀求業績翻身。 7月28日,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報喜鳥,002154)在其總部所在地溫州召開發布會,對外詳解其智能制造暨戰略轉型路徑。 報喜鳥創始人兼董事長吳志澤稱,目前僅報喜鳥單品牌訂制業務份額占比,今年年底就有望從去年年底的12%提到15%~20%,預計未來三年這一份額將繼續提高到30%;隨著私人訂制將普及至旗下所有品牌,訂制業務銷售額占比將在2018年底達到生產規模的50%。 吳志澤稱,經濟環境、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來自互聯網電商的沖擊,促使傳統制造業不得不轉型。在過去兩年中,報喜鳥的品牌總數由原先的10個縮減為7個,產品系列則砍掉一半,去除了不擅長的女裝、內衣、戶外等系列。產品也更加注重性價比,主力產品價格從原先的七八千元降至目前的三四千元。 私人訂制則是報喜鳥選擇的轉型之后的發展之路。報喜鳥于2014年下半年開始布局工業4.0智能化生產。目前安徽工廠已經完成兩條智能生產線的改造?!巴瓿芍悄芑脑斓纳a流水線,可以實現單件流不降低效率,個性化不降低質量”,報喜鳥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周信忠表示,雖然報喜鳥早在2003年便推出量體訂制業務,但智能化生產改造完成后,才能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定制的規模生產。 報喜鳥通過旗下近900家門店以及網絡收集消費者訂制信息,相關數據會生成個人服裝身份證數據信息被傳送到工廠,后者根據這些信息對應地進行打版和裁片,所有原材料和輔料,經過自動化裁剪,通過智能制衣吊掛體系,會在相應加工區停留,工人根據工位前的平板顯示屏上所顯示的具體加工要求進行多道工序的個性化縫制。一般來說,下單之后會在15天后拿到訂制服裝。 “由于信息化、自動化的應用,生產成本和以往的批量生產相比,并沒有提高,但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周信忠稱以往一名工人一天智能加工一件衣服,現在平均達到2.5件。 今年上半年,在成衣業務總體銷售下降的情況下,報喜鳥私人訂制銷售額按零售價計算已經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50%。 不過,周信忠稱,雖然個性化定制是趨勢,但目前訂制業務遇到的最大挑戰還是市場培育,“很多人認為訂制很貴,認為自己的身材很標準,不需要訂制”,在他看來,智能化制造已經解決了訂制不增加成本的問題,“按照門店同一款式訂制的,價格是一樣的”,但個性化訂制要成為普遍的消費方式還需要經歷一個消費者教育和引導過程。(東方早報)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