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匠人:探訪深圳原創設計師品牌 |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王麗麗/文 當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對“工匠精神”的強烈呼喚彰顯了新一輪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企業真正回歸到產品品質上。粗制濫造的快速消費模式已經使消費者感到厭倦,消費升級大背景下,企業必須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和服務。 20余年的時間里,原創設計成就了深圳女裝在行業的領導地位和產業號召力。深深扎根在深圳這片沃土之上的設計師品牌紛紛以各自不同的姿態向世人訴說著它們的輝煌。在這個呼喚“匠人”歸來的時代,深圳的這批設計師品牌讓我們看到了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延續至今的“匠人精神”。 傳承屬于中國的“工匠精神” 設計師不僅僅是單一的設計師角色,還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傳承的長河中扮演著傳承者的角色。在業界扮演領軍者角色的深圳女裝亦如此。 正是秉持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圳天意TANGY設計師梁子將古老的服裝面料莨綢從瀕臨淘汰和滅絕的邊緣,拉回到時尚的舞臺中央并且使其大放異彩。 小小的一塊莨綢需要經過一遍遍復雜而繁瑣的工藝制作。設計師梁子會親自來到工廠跟工人們一起晾曬這些古老而珍貴的面料,她在順從天意將古老的面料重生的過程中賦予了莨綢更多時尚的元素,設計感和形式感也更加符合當下人的需要。 具有創造力的梁子沒有固化在過去,而是不斷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對古老的面料進行開發,不斷賦予這種中國特有的面料以科技感新生命。她在保留原有面料獨有的服用特性的基礎上,根據人的各種需求設計富有彈力的、色彩更加豐富多樣的新型面料。 在以“快”為時尚的當下,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國外快時尚品牌,很難有一個品牌肯慢下來細細打磨一塊面料,很難有設計師愿意花時間與金錢在文化傳承上。中式服裝重要的不是形式是否是中式,而是其中所沉淀和將來要傳承的文化必定是具有中國氣質和中國精神的,必定是能傳承屬于中國的“工匠精神”的。 直面一代人、一代生活方式的“翻篇” 這些在90年代建立起來的設計師品牌共同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和變化。經過20多年的成長,原本的目標消費群體的自身條件、社會地位以及經濟能力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企業該如何應對原有客戶群的老化?這成為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正如深圳另一中式服裝品牌吉祥齋設計師楊帆所言:“只有能讀人、懂人的設計師才能稱之為設計師。設計是離不開人的,只有鎖定研究方向,將人研究得越精細,關于人的訴求與情感把握得更準確,才能更牢固地把握設計產品與目標消費群的關系?!?/font> 可以說,這些在90年代起步的設計師品牌,面臨著消費者承接問題。 例如深圳EACHWAY藝之卉,該品牌的目標消費群從起步時期的70后承接到80后,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品牌設計師趙卉洲說:“當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都老化時,我們要做的絕不是單純的放棄,而是承接。” 70后一代隨著自身條件和社會角色的改變也會發現自己不再適合某品牌的服裝,作為消費者,他們也在積極尋找轉變和突破。而足夠聰明的公司絕不會任由這些原有客戶白白流失,而是主動提供這些老化客戶群一個絕佳的選擇。 于是“卉”在藝之卉之外應運而生,這個新品牌定位于40歲左右,有一定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對生活有一定的格調和要求的女性?;谠O計師對傳承的孜孜不倦和對創新的不斷追求,藝之卉順利完成了對原有老化VIP的承接,同時客戶群的承接脈絡也愈加清晰。 “面對老化的VIP客戶群,作為品牌的設計師要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要沉淀下來對自身進行去符號化和去年代化。更為重要的是不斷保持一顆學習的心,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資源和信息。”趙卉洲如此感慨道。 深圳這批設計師品牌面臨的一代人和一代生活方式的“翻篇”問題,實際上也是相當多服裝企業所面臨的問題。這當中蘊含著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它要求企業和設計師要重新琢磨即將成為消費主力的新中產階層的消費偏好和挑剔的品位。 新的中產階層消費群體不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大眾認知審美人群,他們在消費行為方面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追求與眾不同。千篇一律的消費行為和粗制濫造的快速消費必將在其中被拋棄。 做回“老工匠”才是制勝法寶 據了解,90年代發展起來的深圳設計師品牌已經經歷了洗牌。每年新成長起來的設計師品牌數不勝數,這也使得品牌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但90年代設計師品牌的代表人物的選擇是秉承“工匠精神”,設計回歸產品本質。 趙卉洲認為:“品牌的影響力最終來源于產品,消費者可以不認你的品牌,但只要消費者還繼續認可你的產品,只要消費者仍能從你的產品中尋求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你的品牌就會繼續做下去?!?/font> 這群設計師像一個個滿懷技藝的老工匠,精耕細作地雕琢著自己的品牌文化,一遍遍反復打磨著產品的品質,力求將最好的產品和客戶體驗呈現給顧客。 “工匠精神”推動日本企業創造了佳能、尼康,推動德國創造了奔馳、西門子等。而法國的奢侈品行業之所以能將精品做到極致,離不開法國那些數十年如一日的手工藝人。他們可以從事一個行業幾十年不變,甚至可以為了這個行業奉獻一輩子。 在法國CHANEL的工作室里就有一群這樣30~40歲的女工,她們可以堅持在CHANEL一直工作30多年,一直到自己的眼睛已經不能在深色的布上進行刺繡裝飾,一直到她們退休的那一天都不愿停止。 這種“匠人精神”無論是在中國或是國外,都是十分難得的。而縱觀深圳女裝品牌這20多年來的發展,又何嘗不是一種“工匠精神”的延續?那些踏踏實實創品牌,認認真真做產品的設計師品牌真正成為了服裝品牌的典范。在這個消費升級、產業結構面臨調整的時期,做回“老工匠”,以人為本,回歸設計和產品的本質,才是應對新的消費階層的制勝法寶。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