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引擎啟動 化纖業迎來新時代 |
本刊記者-郭春花 文/攝 剛剛結束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深遠意義,為我國未來科技創新貢獻出了更多的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正處于特殊時期的中國化纖業率先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吹響了建設科技化纖強國的奮進號角。 當前,化纖行業已進入供求關系再平衡期、存量產能優化調整期和高品質增量適度發展期的“三期疊加階段”,常規化纖產能結構性過剩,高附加值產品占比低,智能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以及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6月16~17日,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連云港市人民政府主辦了“纖維新材料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工程前沿技術論壇暨中國化纖科技大會(連云港2016)”。 本次大會以“科技引擎、綠色制造”為主題,圍繞纖維材料的綠色加工工藝、生物基纖維、循環再生利用纖維、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多視角探討纖維材料制造方式綠色轉型。大會吸引了國家相關部委、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相關部門、中國工程院二局以及化纖相關企業等單位的專家領導和企業代表約300人到場。 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會上,數位專家提到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議精神?!叭龝碧岢隽宋覈萍及l展“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提出了把握“三個面向”創新突破方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無論是“目標”還是“面向”,都為化纖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纖維材料綠色化勢在必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認為,在國家科技創新的戰略背景下,化纖行業發展面臨更多機遇。綠色發展是“十三五”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而且化纖行業目前也面臨著更加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和環境治理要求,需要對存量進行綠色循環低碳改造,對增量進行綠色循環低碳構建,使其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之上,提高綠色制造水平?!袄w維材料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笔Y士成強調。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盧衛生指出,創新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創新發展戰略,將有助于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綠色發展是社會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寧也指出,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部署,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印發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力爭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比2015年下降22%,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18%,將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而實現這樣的目標,綠色發展勢在必行。 勾畫綠色制造路線圖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勢必對我國工業發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制定綠色發展路線成為與會代表集中探討的問題。 蔣士成認為,面對新形勢,企業必須更加緊密地結合市場發展態勢,主動把握技術、品牌、生態等核心要素,發展綠色加工技術,實現加工過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構建化纖生產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方法與體系,實現纖維生產從原料、加工、應用到廢棄全過程綠色化;著力開發纖維材料的綠色加工工藝技術,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裝備,突破高性能纖維材料的回收處理、再利用技術,推進生物基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原液著色纖維的發展,完善綠色制造的技術支撐體系。 高寧指出,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要把組織實施綠色制造工程作為重要切入點,大力推進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引領新興產業綠色發展,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全興介紹了有機胍催化直接縮聚合成聚乳酸最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該技術是國內外首創,屬行業顛覆性創新技術,生產的材料生物安全性高,熱性能優異,且生產工藝為綠色全循環工藝。目前,該技術已實現年產500萬噸聚乳酸中試,并應用于多個領域,效果良好,生產成本有望在“十三五”末實現與PE相當,徹底改變對石油基產品的依賴及受控國外的現狀。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總工程師許賢文在“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報告中指出,綠色設計是綠色制造的關鍵技術,綠色設計今后的發展趨勢就是與并行工程結合,綠色并行工程又稱綠色并行設計,是現代綠色產品設計和開發的新模式。而綠色并行設計主要包括材料選擇、生產和加工工藝的選擇、資源優化和環境優化等內容。綠色制造強調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的“綠色性”,綠色設計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宗旨,強調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 顛覆性創新靠科技 張全興認為,行業發展需要顛覆性的創新,只有這樣行業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蔣士成也認為,我國已經是世界化纖大國,甚至在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但是面對“三會”提出的要求,今后需圍繞綠色發展理念,選出一部分重要技術,集中各方力量,研發出具有顛覆性、原創性的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指出,原始創新需要科技力量,此次“三會”上,國家將創新驅動戰略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說明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在當前國內外大環境下,化纖行業要超前布局,常規化纖要繼續做強,綠色纖維、高性能纖維等重點領域要盡快提升,趕上國際水平,要加快推動比較成熟的高新技術規?;?、產業化進程,同時要在原始創新方面走出中國化纖的特色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從完整紡織產業鏈的優勢指出了化纖行業面臨的機遇。他指出,從“十二五”開始,我國紡織業發展重點放在了纖維材料、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紡機裝備上,目前來看,在完整產業鏈的優勢下,我國化纖業取得了很大進展。當前在全球纖維加工量中,化纖占70%,而在國內纖維加工總量中,化纖占比高達80%,今年預計還會增長。在完整產業鏈體系下,我國建設成為紡織強國指日可待。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介紹了目前綠色纖維的發展情況,并指出未來應加強生物基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原液著色纖維等綠色纖維的創新力度。同時,她建議國家應從三方面推動行業發展,一是借助協會的力量推動行業發展,二是對企業的支持手段應多樣性,三是成立跨界的產業創新聯盟。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強介紹了化纖產業聯盟的情況,并指出下一步聯盟的發展重點將放在原液著色技術的應用推廣上,共同推動纖維材料的綠色發展。 蔣士成還提出,科技創新還需要加強科技人才體制建設,發揮科技人才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中。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攜手恒逸基金和綠宇基金與中國紡織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謀劃出版化纖相關專業圖書,為實施創新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提供智力支持。會議還為“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學術論文獎獲得者進行了頒獎。據介紹,本屆評委會共收到有效論文481篇,比2015年的240篇增加了一倍。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