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祥:鄂爾多斯,我的人生、我的情懷 |
2018年 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中紡聯會刊《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 聯合啟動了 “ ——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宣傳報道 推出“領軍40人”欄目 特邀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 為中國紡織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精英代表人物 暢談回顧40年來的探索實踐,并展望美好未來 鄂爾多斯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王林祥 總結鄂爾多斯近40年的發展經驗,我認為,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開的,正因為鄂爾多斯勇于在大變化的形勢下捕捉和把握大進步的積極因素,善于在大危機的逆境中發現和用好大發展的重大機遇,并且對癥下藥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得企業總是在每一次危機困境中比別人走得早一些、快一些、準一些,從而贏得了發展的先機。 我算得上是與共和國同齡的一代,家庭的貧困讓我從小就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卻也磨煉了我吃苦耐勞、勤奮節儉的品質;“黑五類”的境遇讓我體驗了不能當兵、不能下鄉之類的不公,卻也養成了我不服輸的性格和笑對人生的心態;“老三屆”的悲劇讓我被迫離開了校園,卻也培養了我愛讀書、愛學習的終身習慣;在東勝磚瓦廠背了兩年磚,從此再沒有吃不了的苦;絨毛廠當徒工的經歷讓我喜歡上了企業,也與羊絨結下了一生之緣。感謝生活給予我這么多的磨煉,感謝時代為我的成長做了這么多的鋪墊!感謝領導、朋友、家人們對我的默默關心與寶貴支持,感謝集團兄弟姊妹們不離不棄的一路追隨! 我是幸運的,鄂爾多斯給了我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給了我一個打拼事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做成了兩件事情:一是把鄂爾多斯打造成了世界羊絨大王和羊絨行業標志性品牌,二是建成了棋盤井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在鐵合金領域又打造出了一個世界第一。這個結果令人快慰、令人自豪,但整個過程卻非常艱辛,我也是苦在其中,樂在其中。 開啟溫暖全世界的遠航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1979年9月,作為伊盟絨毛廠擴建項目的伊盟羊絨衫廠經國家批準立項動工,我有幸成為伊盟絨毛廠抽調出來籌建羊絨衫廠的首批十三人之一,擔任籌建安裝副總指揮。 1981年10月1日,作為國慶獻禮,羊絨衫廠正式竣工投產。產能規模為年產無毛絨500噸、羊絨紗200噸、羊絨衫30萬件。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招商引資項目,通過以物易物的補償貿易模式,用羊絨衫廠生產出來的產品抵頂日本三井公司的設備技術價款,卻也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大創舉,羊絨衫廠由此開啟了溫暖全世界的遠航! 1983年,伊盟盟委任命我為羊絨衫廠廠長,32歲的我正值年輕氣盛,感覺渾身都是勁,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名堂、干成一番事業。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羊絨深加工企業僅有北京雪蓮、新疆天山、上海毛紡廠和我們的羊絨衫廠等幾家,我們從日本全套引進的設備技術和生產管理都比較領先,尤其是作為優質羊絨主產區的原料優勢相當突出。我認為,只要很好地運作,完全可以在羊絨這個圈子里做成世界第一。當時大家認為這是天方夜譚,我覺得只要我們運作好了,還是有成功的可能。接下來圍繞這個目標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嘗試,我們做法很大膽,幸運的是上級領導給了我更大膽的支持。 首先是進行內部管理改革。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羊絨衫廠從1984年開始了“砸三鐵”改革。砸掉了固定工的“鐵飯碗”,實行“見習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傳統八級工資制的“鐵工資”,實行計件聯產全浮動效益工資制;砸掉了干部的“鐵交椅”,實行干部競聘上崗制。這三項改革發生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前夕,在內蒙甚至全國都是超前的,連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也組織考察團前來學習取經,十年之后四川的類似改革還作為新聞上了央視。這三項改革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全廠人均工資由38.97元增至120元以上,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空前高漲,羊絨衫廠成了城鎮待業青年工作首選,紅極一時。這三項制度后來經過不斷完善優化成為傳承至今的最根本制度。 “砸三鐵”改革完成后,當時全國開始推行企業承包責任制。1987年,我代表羊絨衫廠向上級提出經營大承包,并立下了軍令狀,完不成任務自動辭職。當時第一次羊絨大戰已現端倪,形勢不好,我的壓力也非常大。承包后的羊絨衫廠實行廠長負責制,我們提出了以責權相結合為原則的車間和部門五種內部承包方案,各級承包人和職工進行雙向選擇,一層層分解落實承包指標,實實在在做到了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這個做法再一次打破了過去的大鍋飯,職工利益直接和勞動成果掛鉤,大幅度提升了企業管理與運營水平,最終三年下來超額1100萬元完成了承包任務。 在改革創新的推動下,羊絨衫廠投產之后的幾年效益一直很好,相當于每年賺回一個同等規模的羊絨衫廠。 引導羊絨原料市場走向正軌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內外羊絨企業為爭奪原料把原絨從每公斤60元炒到了360元,并導致摻雜做假日益猖獗。為了維護原料市場秩序和中國羊絨的國際聲譽,由鄂爾多斯羊絨衫廠牽頭于1989年9月發起成立了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78家成員企業覆蓋了6個羊絨主產省區,在“對內大聯合,對外大開放”原則的指導下,統一收購政策,協調供需市場,通過兩三年的運作,引導中國羊絨原料市場走向了正軌,提升了中國羊絨業的國際話語權。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后來演變為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原料公司,以此為基礎,在國內羊絨主產區和集散地設立了26家原料分公司,大力實施貿工牧一體化戰略,進行工牧直交,優質優價收購,引導農牧民養好羊,靠勞動致富,從而徹底扭轉了西方發達國家老牌羊絨企業通過代理商把控中國羊絨市場的局面。 1989年,一直完全依賴外銷的羊絨制品出口嚴重受阻,而當時國內很少有人認識羊絨衫,國內市場一片空白。困境之下,我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營銷新戰略,決定外銷走出去和內銷拓荒同步展開,接連上演了一幕幕營銷創新大戲。 外銷方面,我們成功地下了六步棋,我們的創新之舉直接拉動了外銷業務的攀升,到2007年羊絨衫外銷達到了頂峰的500多萬件。在鄂爾多斯的帶動下,中國羊絨工業迅速崛起,經過幾輪原料大戰和銷售大戰,美國和日本的羊絨加工企業全部退出了歷史舞臺,歐洲的羊絨加工日漸萎縮,鄂爾多斯取代稱霸羊絨業150年之久的英國道森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制品大王。 踏上品牌營銷征程 鄂爾多斯的內銷拓荒是和品牌建設同步推進的。1984年我在日本一家商場的羊絨衫柜臺考察時,一眼就認出這是我們生產的羊絨衫,就因為掛上了人家的牌子,售價就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震驚之余我就下決心要創立自己的品牌,這才有了“鄂爾多斯”的誕生。 1985年,羊絨衫廠爭取到10%的國內銷售權,我就親自出馬帶著剛剛組建起來的十幾個人的銷售隊伍,背著羊絨衫踏上了艱辛的拓荒之路。因為當時國人還不認識羊絨衫,只能拿到大城市的涉外飯店和友誼商店寄售賣給外國人。記得我們第一站是到北京的建國飯店,好不容易見到了飯店經理,跟人家講我們的產品怎么怎么好,可人家根本就沒聽說過伊克昭盟,也不相信東勝還能生產高檔羊絨衫。面對懷疑、猶豫中的飯店經理,我提出三個條件:一是價格可以低一點,等客戶認可了再說;二是賣不出去可以退貨或者換貨;三是以后要貨的話,我們可以送貨上門。飯店經理被我們的真誠打動了,答應試銷,后來建國飯店成了我們第一批12家客戶之一。有了北京這次經歷,我到大連友誼商店改變了策略,希望不賣低價,隨手放下4件羊絨衫,讓大連友誼商店以高價試賣。結果當我們剛返回東勝,就收到大連友誼商店要求再發150件的訂貨電報,接著又要訂15000件。隨后我們邀請全國12家涉外飯店和友誼商場的負責人到廠參觀并舉辦了首屆羊絨衫廠訂貨會,訂了8萬件羊絨衫,鄂爾多斯終于邁出了開拓國內市場的第一步。 之后,鄂爾多斯緊鑼密鼓地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真正開啟了品牌營銷的征程。第一步,從1989年10月到1990年3月,首次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從此國人知道了羊絨衫,記住了鄂爾多斯,開創了行業先河。第二步,在四進北京、三下江南、兩闖東北、一駐西安進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開始在北京等大城市舉辦大規模的鄂爾多斯羊絨衫巡回展銷會,掀起了一場被首都媒體稱之為“鄂爾多斯風暴”的營銷熱潮。第三步,從1991年4月開始,選派200多名職工在北京、上海、沈陽、青島、西安、昆明、成都、深圳八大城市設立經銷部進行直銷,當時我設想只要有兩三家成功就不錯了,沒想到全部成功。第四步,先是聘請中國國際廣告公司模特隊,后來組建自己的鄂爾多斯時裝表演團,配合展銷會和經銷部巡回演出400多場,作為新生事物引起了轟動。第五步,在原來八個經銷部成功示范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幾十家營銷分公司,專賣廳店達到1500多家,羊絨衫內銷量由1989年的14.2萬件增長到2007年時的500多萬件。 2016年,我們對品牌進行了大膽的重塑,形成頂級奢侈品牌1436、國際化的ERDOS、傳承經典的鄂爾多斯1980以及時尚簡約的BLUE ERDOS四大核心羊絨品牌家族,并在重塑后的第一年就獲得了巨大成功。 以技術創新成就行業地位 技術創新是與原料戰略、品牌戰略、營銷戰略并重的四大戰略之一,經過四次大的技術跨越,鄂爾多斯在技術上始終保持著行業領先水平。第一次技術跨越是建廠初期引進和吸收日本先進設備技術,創出了國際公認的KVSS“中國一號無毛絨”,“鄂爾多斯”牌羊絨衫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金獎”。第二次技術跨越的重點是羊絨深加工技術突破和應用領域延伸,實現了從粗紡到精紡、從針織到機織的重大技術跨越,并實現了秋冬季粗紡產品向精紡輕薄型四季服裝的擴展。第三次技術跨越是依托國家級技術中心形成了以應用性研究為重點的產業化研發體系,研制開發出永久抗靜電、納米三防、抗菌、機可洗、抗起球、數碼印花等科技型羊絨制品,并主持制定了3項國際標準和17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引領著行業的技術進步。第四次跨越是企業集成式創新,在實現設備整體自動化升級換代的同時,在各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進行模塊化集成創新,信息化大生產大營銷格局成型,羊絨生產正在進入綠色智能化制造時代。 隨著鄂爾多斯知名度的日益提高,鄂爾多斯也成就了一座城市以一個企業名稱、品牌名稱來命名的佳話。當時的伊盟領導到其他地方考察、開會,交談時人家問從哪里來的,大家先是說伊克昭盟,可人家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怎么解釋都聽不明白;后來就說是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那個地方,這下人家明白了,看來伊盟需要換一張名片,地區的領導們由此萌發了更名的想法。當時伊克昭盟正準備撤盟建市,幾位領導多次和我交流,擬命名為鄂爾多斯市,我認為如果能對地區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這是鄂爾多斯集團的殊榮,就同意了。2001年4月1日,伊克昭盟撤盟建市,命名為鄂爾多斯市,從此我們和這座命運與共的城市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也開創了一座城市以企業品牌命名的先河。 總結鄂爾多斯近40年的發展經驗,我認為,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開的,正因為我們勇于在大變化的形勢下捕捉和把握大進步的積極因素,善于在大危機的逆境中發現和用好大發展的重大機遇,并且對癥下藥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得我們總是在每一次危機困境中比別人走得早一些、快一些、準一些,從而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實現了一次次超越。而鄂爾多斯集團的成功秘訣就在于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踏準時代的節拍順勢而為,在關鍵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推動了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改革創新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最大驅動力。 如今的鄂爾多斯集團已經踏上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幸福企業的新征程。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偉大的改革開放!為鄂爾多斯而奮斗而奉獻,我無怨無悔!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