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攻關最大力的國家
韓國纖維行業的發展近年來增速逐步放緩,從業勞動力逐年遞減,但是這并不代表著韓國纖維行業的不作為。
韓國近來年一直致力于功能性纖維的開發,同時不斷擴大自己的貿易版圖,強化紡織主體之間的合作基礎,增加弱勢領域的投資力度,確保競爭優勢。利用全球價值鏈發展出口產品,推動電子商務,去除非關稅壁壘,利用出口加工區,使自由貿易組織利益最大化。可謂政策攻關最大力的國家。
據韓國化纖協會介紹,1999年韓國化學纖維產能298.8萬噸,達到高點,而后10年產能持續地縮減,約平穩維持在175萬噸。2014年韓國紡織總出口值仍有159億美元,與前一年度相似,進口值為147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增加8.4%。
由于全球經濟復蘇遲緩導致需求低迷及價格下跌,2014年韓國化纖行業獲利降低。
下一步韓國方面打算拓展行業營運范圍,由一般服飾轉移至高性能服飾及產業用原料發展,開發新的素材及促使行業整合。繼續開發新產品及技術,以拓展新的應用領域及需求,同時借助與美國、歐盟及中國大陸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拓展外銷。
GDP與國民收入持續增長
有人形容,印度的經濟正在奔跑。那么印度的經濟可以飛嗎?對此,有不少聲音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2014-2015年印度GDP的增長率為7.2%,2015-2016年將有望達到7.5%,這使得印度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到2030年,印度將有超過10億的勞動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市場。與此同時,在2015-2016年將有1.4萬億印度盧比的新增消費能力,市場潛力巨大。
就行業方面而言,印度是棉花大國,一直以來紡紗優勢明顯,但是纖維行業的發展一直落后于紡紗行業。不過,印度較高的GDP增長率和持續增長的收入水平,將催化本地區紡織品消費水平。而且,年輕一代和逐漸改變的流行趨勢將促進合纖織物的消費。隨著中國勞動力優勢不再,印度憑借著強勁的經濟增長和龐大的消費者基礎,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廉價勞動力和充足的原料基地,利用優惠的紡織行業政策,成為了纖維行業未來發展最具潛力的國家。
文化擴張與行業發展共舞
泰國的纖維行業從量的角度去衡量并不是特別突出,但是泰國近年來在纖維行業的努力上卻不遺余力。
泰國規劃了一條文化擴張和行業發展共舞的道路,比如讓本土品牌獲得更多的知名度,同時擁有各種各樣的風格,在東盟經濟共同體中分享管理知識,促進軟件行業與旅游、娛樂和體育行業的協同發展,以及供應鏈系統完善等。
泰國化纖協會會長Mayuree Didpakdeechol就表示,泰國的纖維行業現如今也同其他國家一樣,在面臨著切實的壓力與挑戰。經濟發展腳步放緩,泰國國內市場和海外出口市場的需求都很低迷,自由進口商品價格較低;運營成本較高,一方面能源價格較高,另一方面勞動力缺乏導致勞動成本較高;嚴格的監管環境、歐盟的削減普惠制以及非關稅壁壘,這些都是泰國纖維行業發展的困難與瓶頸。
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泰國纖維行業會借助身處東盟國勞動力和商品可以自由流動的便利,促進東盟安全和紡織品標準的建立,并把軟實力和當代時尚相結合,開發出更多具有穆斯林時尚風格的紡織品。
借力于多維度資源整合
馬來西亞紡織產業協會希望通過結合其他相關行業以擴大產品多樣化、向生產成本較低國家轉移、善用自由貿易協議等優勢,促進貿易發展。
近年來,馬來西亞紡織行業發展很快,2014年紡織及成衣出口值達31億美元,紡織及成衣出口額占馬來西亞制造業總出口額的2%,位居第11位。紡織及成衣的勞工中有40% 是外籍勞工,勞工短缺已經成為行業無法擴大規模的主要原因,自由貿易協議對行業帶來的優勢有限,畢竟整個行業無法抓住出口訂單增加的機會。
化纖行業方面,2012-2014年開工率相當穩定,約為83%-86%,2013-2014年產量由2012年的52萬噸微幅減少至51萬噸。由于產能未能充分利用,且市場狀況不穩定,行業長期產能過剩。而且,市場的不景氣造成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廉價銷售在利潤低的同時,還易引發貿易爭端。上游原料價格變化波動大,造成行業的不確定性及風險的提高。
從目前情況來看,馬來西亞化纖、紡織及成衣的國內市場小,需依賴出口以促進發展,因生產差異化產品及價值鏈價格提升,才使得行業得以維持其競爭力。
提出“復興化纖產業”
憑借著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和化纖業的悠久歷史,日本一直處于纖維行業的金字塔頂端,對碳纖維、芳綸等高新技術纖維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前端。
近年來,日本提出了“復興化纖產業”的口號,化纖行業向著更具附加值的方向轉變,力求在技術紡織品、高性能纖維以及圍繞全球變暖、污染、資源短缺等方面做出貢獻。
據日本化纖協會副會長、旭化成公司社長Toshio ASANO介紹,在紡織貿易方面,日本已簽署15個自由貿易協議,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 、日本與歐洲之自由貿易協議,日本—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議及更廣泛的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協議(RCEP )也已于2013年啟動。具體而言,在2014年4月消費稅增加后,日本消費者在服飾方面的支出仍然不高,在非服飾應用需求上也呈現低迷態勢。2014年日本化學纖維產量為97.6萬噸,較前一年度減少0.4%。纖維素纖維、聚胺絲及聚酯棉產量增加,但聚酯絲的產量出現兩位數的減少。
作為以“尖端”形象示人的日本纖維,在今后將繼續強化技術開發及拓展應用領域,深化與潛在應用領域行業進行跨行業合作,促進標準化作業(JIS/ISO),推升再組織化及全球化的結構,加強環境保護責任。
化纖業發展量大面廣
目前,全球70%以上的化纖產自中國,可謂是全球化纖的中流砥柱。現如今,中國化纖業還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最齊全的纖維品種以及龐大的市場基礎。
整個2014年,中國化纖加工量達到4147萬噸,占全球化纖產量的比重接近70%;差別化率為56%,產業用化纖比例達到28%,高性能纖維產能達到12.8萬噸;產業集中度高,規模20萬噸以上企業產能超過65%。
在技術進步方面,中國化纖行業科研投入逐步加大,重點企業科研投入經費占到銷售收入比重的3%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建設進程加快;產學研創新平臺、產業聯盟平臺建設加快,紡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和協同創新能力提高;高性能纖維和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發展取得突破。
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形成并完善了化學纖維標準體系;十二五期間,化纖行業共完成134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在節能減排方面,發布了《中國化纖行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白皮書,發布了聚酯滌綸、再生滌綸等6個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行業推進碳足跡認證工作,“十二五”期間完成了16項產品認證,完成再生體系認證10家;推廣40余項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在廢舊化纖紡織品回收利用方面也有良好表現。
新國際商業環境背景下,中國化纖正在加快行業調整的步伐,“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等活動的舉辦,更為培育中國本土纖維品牌、提高纖維對紡織化纖行業發展的貢獻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纖維消費量仍具空間
這里擁有全球第三大的聚酯短纖維產能和亞洲第三大的紡紗產能。巴基斯坦還是全球第三大棉花消費國,也是全球第四大聚酯短纖維消費國,僅次于中國、印度及美國。
紡織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巴基斯坦出口份額50%以上是由紡織行業貢獻,行業占巴基斯坦制造業的比例超過45%,員工數超過制造業人數的39%,對國家GDP貢獻約為8%。這里擁有全球第三大的聚酯短纖維產能和亞洲第三大的紡紗產能。巴基斯坦還是全球第三大棉花消費國,也是全球第四大聚酯短纖維消費國,僅次于中國、印度及美國。2014年,巴基斯坦的聚酯短纖維消費預估約為46.8萬。
另一方面,由于巴基斯坦國內棉花獲取比較容易,巴基斯坦人造纖維人均消費量相對較低,而且人造纖維應用于汽車產業用、地工織物用、濾材、地毯等技術性紡織品方面的需求相對較低。部分遠東地區出口商傾銷聚酯短纖至巴基斯坦,這也對巴基斯坦國內行業的發展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盡管充滿挑戰,但是巴基斯坦人口眾多,且紡紗、織布、成衣產業具有一定競爭力。巴基斯坦人均纖維消費量偏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目前,巴基斯坦的紡織和人造纖維行業已采取自救措施以解決能源危機,提升行業成長率。2014年1月歐盟提供巴基斯坦10年的普遍優惠制關稅,每3年檢閱,預計這將給巴基斯坦出口帶來相當大的幫助。
朝差別化方向不止步
世界經濟的走向影響著臺灣人造纖維行業的發展策略,近3-5年,臺灣的人造纖維產量均維持在280萬噸,行業已不再注重量的擴充,而是朝著差別化的方向去發展。
據臺灣區人造纖維制造工業同業公會介紹,2012-2014年,臺灣紡織業產值變化不大。2014年人造纖維制造業產值新臺幣1224億元,占整個紡織行業所創造新臺幣4392億元的28%。
近日來,多家國際調研機構紛紛發布預測,普遍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發展有希望超越2014年,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UN)、經濟學人智庫( EIU)、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 等機構又都十分保守。這其中,美國最被看好,將是主要成長動能,美元會持續升值;歐盟國家將陷入通縮與衰退危機;匯率續貶的日本,面臨通縮與衰退危機;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成長可望持平;巴西可能因原物料價格下跌而受沖擊。
對于未來的發展,臺灣地區廠商已經著力將事業經營觸角延伸至上下游領域,進行垂直整合;橫向擴展進行水平整合;與品牌直接對話,量身定制產品;調整產業結構,開拓非紡用切片、纖維及非石油性產品。
奮力推動紡織業現代化
紡織行業對于印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也成為印尼政府優先考慮的國家事項之一,并于2007年推出了紡織工業振興計劃。
對于印度尼西亞而言,紡織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提供了153萬個工人就業崗位,相當于制造行業總就業人數的12%。紡織行業對于當地經濟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也成為印尼政府優先考慮的國家事項之一,并于2007年推出了紡織工業振興計劃。在這種情況下,紡織行業成功地與政府合作,更換了國內的老化機械設備。目前,這項計劃仍在繼續實施,以促進紡織行業的現代化。
據了解,印尼化纖總產能為234萬噸,目前共有19家生產商。2014年,化纖行業總產量約為180萬噸,平均開工率為77%。2015年的滌綸總產能(滌綸短纖和滌綸長絲)將達到176萬噸,滌綸短纖和滌綸長絲在未來2~3年沒有增加產能的計劃。
全球范圍內工業都面臨著挑戰,印尼也不例外。能源的高成本和提高人力成本破壞了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緊急研發需要研發高效節能和環境友好的生產工藝及設備;原材料昂貴且價格波動大,可能因下游行業沒有如此的強大而導致商業氛圍不穩定;國內價格可能會因較廉價的進口而承受周期性的壓力。
從外部局勢而言,印尼的經濟和政治局勢不斷改善,并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將有助于紡織化纖行業的發展,相信印尼將繼續在亞洲的化纖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