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如何邁向“中國智造”? |
本刊記者_ 歐陽瀟
“2014中國紡織學術大獎”獲獎者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肖長發:
“十二五”時期,我國紡織工業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行業整體保持了平穩、可持續發展態勢,較好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明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紡織工業在新常態下面臨發展環境和形勢的變化,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肖長發表示,在未來的“十三五”規劃中,行業要向多方面發展:首先是要大力強化纖維原料的研究與開發,要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化纖工藝、裝備及生產自動化控制水平,重點解決生產裝備的柔性化、常規產品的優質化,實現滌綸、粘膠、錦綸、氨綸等領域大型成套裝備的多樣化、高效化生產。與此同時,還要實現通用纖維多重改性,纖維差別化與功能化品質的提升,實現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低成本、高品質生產,突破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的核心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化水平和經濟競爭能力,推動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技術和資源循環利用。 其次是要加快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建議設立專項資助紡織科研院校與相關企業合作的資金,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類的項目,實現紡織科研院所與紡織企業的有效結合,并且滿足環保過濾、交通基礎設施、建筑、新能源、醫療、農業等新領域的需求,同時還要加快標準體系建設,通過考察、調研、論證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建立相關的國家標準,強制、規范使用節能、環保的產業用紡織品,使紡織科研院所為紡織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再次是要大力發展數字化信息化紡織技術,應側重包括紡織染整設備的網絡通信標準制定、紡織服裝企業專用的ERP系統開發、基于互聯網的交互式紡織產品設計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帶有網絡功能的適合小批量多品種快變化的關鍵裝備開發,提升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技術水平,發展面向生產制造層面的制造執行系統(MES)、面向企業管理的ERP信息系統、面向供應鏈和下游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和營銷管理的物聯網系統,提高企業運行管理能力和競爭力等。此外,還應提高研發、制造、管理、服務全過程信息化水平,促進新工藝的開發,通過仿真的方式輔助開發和驗證新工藝,建立信息化模型來壓縮新產品開發的時間成本和投入成本。 最后是提高印染技術水平,實現節能減排,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談及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對行業發展的推進作用時,肖長發表示,中國紡織學術年會為廣大紡織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較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激發了廣大紡織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發揮了學會培養科技人才、傳播科學思想、推動紡織學術創新、促進紡織學科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魯泰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子斌:
近些年來,由于受到原料價格的影響,以及國內各項生產要素資源的大幅上漲,紡織產品訂單外流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面對如此復雜的環境,魯泰紡織有限公司多措并舉,使企業實現了穩步發展。魯泰紡織有限公司劉子斌介紹,一方面公司在產業布局上推行了全面國際化戰略。在國內主要是發揮和完善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優勢,進行提質增效,并擴大內銷影響。而在國外則是在意大利米蘭、美國紐約設立分公司,從事研發、設計以及市場開發相關工作,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努力提高公司研發、設計能力,同時結合東南亞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海外開建工廠,增加公司產能。 另一方面則是借助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的平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戰略客戶和重點供應商為聯盟,內部生產、品管、研發設計、營銷無縫鏈接的“雙四位一體”創新模式,同時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升級,充分利用完整的產業鏈資源,從棉花育種開始,聯網交互設計,先鋒試織、量體定制,為客戶提供從創意到商業試銷的一站式全方位系統服務模式。 “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訂單外流只是一個表象,紡織行業作為世界‘工業之母’,從英國開始,歷經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在上世紀80年代轉移到我國。按照工業歷史的發展規律,在帶動一地或國家發展起來以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就會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這固然有資本追求最大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商業市場發展調控的必然。”劉子斌說。 劉子斌強調說,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個企業的不斷增長,離不開其自身的不斷突破。魯泰正是在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不斷進行研究開發,來滿足市場有效需求和創造需求。 劉子斌表示,中國紡織學術年會是我國紡織學術界一年一度交流、溝通、合作、創新的學術盛宴,是紡織領域科研人員探討交流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成果的重要平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推進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新型科學技術推廣、推動企業加快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2014中國紡織技術帶頭人”,就是要充分發揮技術帶頭人對行業的模范帶動作用,以振興中國紡織產業為己任,積極投身到紡織科技創新中來,充分發揮技術攻關、傳授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作用,為推動我國紡織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2014中國紡織技術帶頭人”獲獎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于服裝的要求正在向著功能環?;?、健康舒適化、個性休閑化和維護方便化方向發展。衣物不但要注重環保、穿著舒適、體現個性、維護方便,而且還要有拒水拒油、易去污、抗紫外線等多種功能。
江蘇陽光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高支高檔薄型面料和高檔服裝生產基地,尤其是在毛紡服裝領域卓有成效。多年來在毛紡服裝領域頗有研究的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曹秀明認為,目前毛紡領域的發展方向體現在多方面: 一是原料多元化。各種新型紡織纖維層出不窮,與羊毛采取混紡、交織等多種生產方式,不斷擴大毛紡織產品的應用領域,提高并改善毛紡織產品的性能特點。 二是花式紗線應用廣泛。各種花式紗線被廣泛應用到毛紡產品當中,不僅存在于傳統的粗紡呢絨中,結子線、圈圈紗、雪尼爾紗、金銀絲等特種紗線在精紡呢絨中也屢見不鮮。 三是整理手段豐富多樣。各種功能性整理成為市場追捧熱點,環保、舒適成為面料性能的組成部分,利用高技術開發環保型的染化料、助劑,不斷地改善織物性能。 四是精紡呢絨高端化。消費者越來越強調羊毛的品質,高支化成為流行,同時高端羊毛產品與奢侈品牌建立了聯系。 五是毛紡行業與其它紡織行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棉毛絲麻集中于一塊紡織面料中,已經不是什么新概念。尤其在比較流行的時尚面料的設計中,越來越多地表達著一種大紡織的概念。 曹秀明表示,雖然毛紡行業呈現出多方面的發展趨勢,但也存在三大共性關鍵技術難點:抗皺、抗靜電、抗起球等問題依舊困擾著行業的發展。對此,江蘇陽光集團從多個方面入手來解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大力開發運用各種新型纖維,如抗起球滌綸、新型彈性纖維、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環保性能纖維、抗靜電纖維,增加產品系列。 其次是開發新型紡紗工藝,大力推廣應用各類花式紗線,提高賽絡紡紗、賽絡菲爾紡紗比重,利用無毛羽紡紗等新型技術和裝備,開發生產多元化紗線結構產品。 再次是運用清潔生產技術,實現傳統紡織材料的高性能化,從而實現采購、生產、管理、物流等過程的最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廢物的排放,促進毛紡行業產業升級。 最后是根據國際國內紡織技術發展趨勢和消費需求,研究開發可機洗免燙、純羊毛高彈、輕質清涼等功能性產品。技術關鍵在于保持羊毛制品的優良質地、手感、風格,賦予羊毛制品新的功能,且功能持久不衰減,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而人才是企業創新的主體,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沒有人才的創新都只是空談?!痹谡劦街袊徔棇W術年會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推進作用時,曹秀明認為,學術年會對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作用明顯,在關注學術研究的同時,學術年會將理論研究與成果轉化緊密結合,實現學術引領、協同創新的目標,通過發布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目錄,可以將這些技術研究盡快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實現企業自主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曹秀明表示,每年的學術技術帶頭人的推選活動在全國紡織行業內反響很大,帶動了高校、企業一大批學術技術骨干的成長發展,推動了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更快、更好地將先進技術轉化為先進生產力。2014年的推選活動首次將學術、技術帶頭人分開來,更加突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是對技術概念的更好體現。 “作為2014年技術帶頭人的獲獎者,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回顧2015,展望2016,衷心希望紡織技術人員精心研究,不斷創新,再攀高峰,讓更多的技術成果在企業開花結果?!?曹秀明說。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