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一半在中國,去庫存更要提品質! |
本刊記者-郭春花 鏈接 與去年七八月的儲備棉輪出成交冷清相比,本年度的儲備棉輪出自5月3日開始就呈現火爆局面。特別是競拍首日,進口棉資源全部成交,江蘇庫一捆澳棉起拍價為11080元/噸,成交價達到了13820元/噸,溢價2740元/噸成交,競價137次;截至5月17日,累計成交總量約為33.01萬噸,其中進口棉成交約為21.92萬噸,成交率為100%;國產棉成交約11.09萬噸,成交率為95%以上。 此次儲備棉輪出之所以受到了棉花貿易商、棉紡織廠的高度關注,并且積極參與其中,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市場需求比較大?,F貨市場資源少,尤其是進口棉數量有限,紡織企業庫存偏低,多數企業表示“等米下鍋”,加之此次進口棉輪出占比較大,部分紡企想盡快得到優質棉。二是此次儲備棉競拍全部重新檢驗,出庫檢驗重量也在重新檢驗范圍之內。三是競拍資格上沒有大的限制,允許手續齊全的企業參與競拍,有實力的貿易商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競拍積極性。四是輪出價格接近國際市場價格,而且是基于國際的價格,使得進口棉價格優勢減弱。 其實,分析其中更實質的原因,是棉花質量有所保障。 參與競拍的儲備棉全部重新檢驗,進口棉比重也比以往加大,讓紡織企業痛苦不堪的棉花質量問題得到解決,讓很多企業能放寬心積極參與競拍。棉花品質一直是近年來棉紡企業比較頭疼的問題,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棉花品質也成為探討的焦點。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目前我國儲備棉庫存量占全球50%以上,被稱之為“天量庫存”。而2015年,在全球經濟不振,我國經濟面臨繼續下行壓力的情況下,紡織品服裝出口由增轉降,棉花需求降低,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棉花銷售困難,價格下跌,部分棉花和紡織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棉花產業困難加重。 格局下,如何消化這占世界總量一半的棉花,如何順勢而為,探索新思路,謀求新發展,成為當前棉花相關產業共同思考的話題。 全球一半的棉花在中國 2015年,我國儲備棉的庫存量可謂創造了歷史。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表示,2011~2013年三個年度我國收儲棉花1643萬噸,投放了691萬噸,2015年度儲備棉庫存量超過了1100萬噸。 出現這樣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過去的幾年里,棉花質量的下降和棉價的高企,再加上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都不同程度地減少了棉花的使用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介紹,從世界總的纖維消費情況看,2015年大約在9500萬噸左右,其中棉纖維的比重2015年和2011年相比是下降的,2015年世界棉花消耗量占整體纖維消耗量低于30%,中國的棉花消耗量在整個中國纖維消耗量中的比重更低,大約只略高于13%,也就是說在整個中國纖維消耗量里,棉花的比重僅是世界的一半。 高勇分析,“十二五”期間,我國纖維消費量年均增長超過了5%,依靠的幾乎全部是化學纖維,而且從2012年始,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量下降首先是從涉棉纖維、涉棉制品的負增長開始的。高勇認為棉花質量的下降正是棉花消費下降的主要因素?!霸谶^去的幾年里,我們在注重提高產量的同時確實對一些質量指標要求降低了,棉纖維變粗,28毫米以上的棉花越來越少,但是紡紗業對纖維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供求矛盾不斷顯現,導致棉花消費出現下降。” 為消化國內棉花庫存,國家開始有計劃地減少棉花種植面積,“十二五”期間,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從7000多萬畝降至5000多萬畝,減少將近2000萬畝。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度全國棉花種植面積是5698萬畝,為近13年以來的最低值。高芳介紹,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棉花產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01年我國棉花產量為532萬噸,期間經過大幅增長,2015年棉花產量回落到561萬噸。這意味著經過15年的發展,我國棉花的產量又回到加入WTO初期的水平。 棉花需求量同樣如此,2001年我國的棉花需求量為566萬噸,期間經歷增長、降低后,2015年度依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棉花需求量是708萬噸(業界多認為是600多萬噸)。她說道:“這兩方面都是一個有趣的回歸,從產量到需求量,我們又回到了本世紀初期的水平。” 棉花消費總需求其實并未下降 雖然國內棉花消費近年來逐漸下降,但是從各種數據來看,我國棉纖維消耗總量卻減少得并不多。 高勇分析,2015年我國棉花消費600萬噸,與使用量最多的時候相比,減少了大約400萬噸,但其中約200多萬噸的消費量由進口棉紗彌補了,所以與最高峰時相比,我國實際棉花的消耗量只降低了100多萬噸。 也就是說紡織工業對棉花的總需求并沒有下降,只要價格合理,品質有保障,紡織工業對棉花的需求依舊旺盛。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舉例說,本年度儲備棉自5月3日放儲以來,總體成交率將近百分之百,進口棉成交率百分之百,有的每噸進口棉加價甚至超過3000元/噸。 從儲備棉的火熱不難看出,只要品質有保障,能夠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銷售途徑是不用擔心的。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纖維,廣受消費者的喜愛,盡管近幾年國內棉花消費看上去在減少,但是通過進口的棉花和棉紗依然總體上保持了每年消費1000萬噸左右棉纖維的能力,未來棉花消費依然具有廣闊的空間。 高勇介紹,2015年,我國纖維加工量是5300萬噸,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纖維加工量將達到6000萬噸,要增長的700萬噸主要依靠產業用纖維的增加。但高勇仍期望在今后五年里,國內棉花的消費量能繼續增長,他認為目前棉纖維是無可替代的,希望今后棉纖維在服裝、家用紡織品方面仍然能夠起到主力軍作用。 眾所周知,產業用紡織品中除了極少數特殊領域用棉纖維以外,其他基本上均用化學纖維,但如果能在產業用領域充分應用好棉纖維,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穩健醫療集團是一家擁有20余年醫用衛生材料和醫用敷料生產經驗的企業,其旗下品牌PurCotton全棉時代以100%全棉為原料,憑借自主研發的全棉水刺無紡布專利技術,打造出健康、舒適、環保的系列化高端全棉生活用品,在產業用領域可謂樹立了典型。 穩健醫療集團董事長、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全稱自己是個“棉花迷”,他認為棉花是一種天然的寶藏,用它就要把它的最大價值發揮出來,要讓消費者了解它的價值所在,而現在互聯網時代更利于棉花價值的傳播,這也為棉花消費提供了平臺。同時,李建全建議用棉企業一定要堅守棉花核心價值,保證產品品質,堅守產品品牌價值,堅持實施科研環保,堅守核心原則。李建全還認為,未來有些產品可以慢慢用棉替代,比如紙巾,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應用領域。 新格局下中國棉花要重品質打品牌 當前,中國棉花在經歷了一個時期的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結構性的調整和必要的恢復。在生產領域,中國棉花生產面臨著“小規模、低效率、高成本、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以及土地流轉進程加快”等問題;在流通領域,面臨著加工貿易企業整合、重組進程加快的問題;在紡織領域,“競爭加劇、優勝劣汰、轉型升級”成為主旋律,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正在“走出去”,以“轉移”促“轉型”。新格局下,中國棉花生產格局也從過去黃河、長江、新疆三大棉區各占三分之一的三足鼎立,變成了以新疆為主,內地兩大流域逐漸萎縮的格局,加工布局、流通布局以及紡織布局都在發生調整。 高芳表示,傳統的棉業增長模式和路徑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新格局下中國棉花推進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未來,中國棉花的發展將從強調高產轉向優質,從分散轉向規?;?,從人工生產轉向機械化,從傳統貿易轉向現代物流和“互聯網+”。 曹學軍表示,從“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紡織工業規模效益、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綠色發展已經具備向中高端邁進的實力。從外部環境看,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8000美元,而且按照IMF購買力評價測算,我國中產階級人數達到了1.1億,已經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中等收入群體壯大,對品質品種提出更高要求,他們更愿意為高品質商品或服務買單,海外購物快速增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將成為紡織品工業的重要消費趨勢。 曹學軍認為這個趨勢也為中國棉花發展指出了方向。首先,棉花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品質。目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確定了在輕工紡織領域實施“三品”戰略,而棉花作為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產業的發展事關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和“三品”戰略的成敗,十分重要。曹學軍指出,做好棉花的品質工作,要從種植、采摘、加工、檢測等多個環節去推進,多種植高品質棉花,種植適合機采的棉花,提高質檢的公信力。 第二,棉花產業發展需要打品牌。提到高品質的棉花,人們自然就會想到美棉、澳棉,這些棉花在紡織企業,甚至在消費者眼中是質量比較可靠的象征,有效地推動了棉花消費。近年來,中國棉花協會也在大力推進“中國棉花”概念和品牌,為拉動國產棉花消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不僅要繼續加大國家棉花品牌的建設,還要開展區域品牌協同,比如新疆區域品牌,一些大的棉花加工企業,也要開展企業品牌建設。 高勇提出,當前,紡紗企業為了提高紗線的附加值,對優質棉花需求非常大。同時,紡紗廠在不斷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包括采購等環節的用工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棉花流通企業未來要為棉紡企業提供更加定向化、精準化的服務,從而促進棉花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