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歷史邏輯 辨明時代潮流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 本刊記者_-徐長杰 董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巨大變化,對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進行了表彰,舉行了《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1880~2016)》新書首發式,并發布了2017~201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測評結果及服裝百強企業名單。 10月1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原副會長許坤元,副會長楊紀朝、夏令敏,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秘書長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原副會長陳樹津、張延愷、張莉、徐文英、楊東輝,中紡聯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特邀副會長,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紡織協會行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以及“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稱號獲得者,中紡聯各部門和各直屬單位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陳偉康主持了本次會議。 回顧行業40年轉變, 發布本年度競爭力測評結果 會上,孫瑞哲作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工作報告。他從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轉變、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變化、2018年以來中紡聯圍繞高質量發展開展的工作以及未來工作計劃等方面介紹了情況。 他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紡織工業發生了巨大轉變,表現為: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改革開放是行業發展之路;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改革開放是行業開放之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改革開放是激發行業活力之路;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提升,改革開放是行業創新之路;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改革開放是行業共贏之路。 孫瑞哲表示,當前,內外形勢的變化與市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是對行業發展的巨大挑戰,但換個角度也為行業結構性調整提供了歷史機遇。面對新形勢,行業工作,大有可為。未來,中紡聯仍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工作。首先,要凝心聚力,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其次,要強基固本,扎實做好行業基礎性、根本性工作;第三,要與時俱進,進一步釋放行業創新發展活力。 中紡聯紀委副書記、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報告中紡聯有關部門負責人變動及中紡聯第四屆理事會特邀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人員變更等情況,并獲得理事會成員的一致通過。 孫淮濱代表中紡聯發布2017~201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測評結果及服裝百強企業名單。他介紹,為促進紡織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樹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典范,中紡聯開展了2017~2018年度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測評工作,此次競爭力測評以紡織服裝企業自主申報數據信息為基礎,經信息核實、數據模型測算得出結果。競爭力測評活動舉辦15年來,得到了行業企業和各專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測評活動主要是為了客觀評價企業的發展狀態,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量化參考,同時也希望通過測評工作,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微觀典范。 此外,孫淮濱還公布了2017年服裝行業產品銷售收入百強企業名單。海瀾集團有限公司等100家企業憑借著優異的銷售業績榮登榜單。 140名突出貢獻人物受表彰, 《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新書發布 會上,夏令敏宣讀了關于授予丁水波等140名同志“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稱號的決定并為45位代表頒發獎牌和證書。他談到,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紡織工業是我國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先鋒探路者與堅定踐行者,歷經40載風雨洗禮,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涌現出一批批扎根行業、為行業發展奉獻畢生力量的突出貢獻人物。他們有的是實業報國、銳意進取的企業家,有的創新思變、傳道授業的科教精英,有的是高瞻遠矚、造福一方的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建設者,還有的是勇于奉獻、匠心堅守的勞動模范。他們充分體現了紡織行業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主流價值觀,鑄就紡織工業由大變強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脊梁。 會議還舉行了《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1880~2016)》首發式,楊紀朝對于該書的編寫情況進行了說明。楊紀朝表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1880~2016)》一書在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的熱情倡導下,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組織下,由紡織系統幾位資深老專家執筆編撰、中國紡織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歷時五年問世。該書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同時獲批“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工程。 《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1880-2016)》以編年體的方式,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機器紡織工業自清末洋務運動時期發生、發展以來一個半世紀的歷程;以紀傳體方式,分別就紡織工業產業鏈、紡織原料和市場、工業布局、企業結構和產業集群、科教興業等進行了詳實闡述。同時還對手工紡織業的發展以及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做了簡要回顧,書后還附有中國紡織工業大事記和統計資料。全書668頁,81萬字,內容跨度137年,是一部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全史,也是一部工業專史,突出了學術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明確強國建設方向 推動高質量發展著眼兩方面 會上,高勇對《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實施指導意見進行了說明,并作總結講話。 首先,關于“綱要”指導意見產生的背景,高勇表示,綱要的發布對紡織工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熬V要”發布以來的時期正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不平凡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紡織工業實現中速增長,取得良好績效,紡織強國建設進程穩步推進?!熬V要”提出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和人才強國四項重點戰略任務,都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以確保在全國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期實現紡織強國目標。 第二,關于“綱要”指導意見發布的必要性,高勇指出,紡織強國建設進程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根據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中紡聯組織各部門各單位對“綱要”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對部分發展目標進行相應調整,以及對四大戰略任務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進行梳理,形成《進一步推進<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實施的指導意見》》,將有利于全行業更好地在“綱要”指導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以確保在國家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際,如期實現世界紡織強國的既定目標。理事會后將通過中紡聯官方媒體對“指導意見”進行全文發布。 第三,高勇對于“綱要”的實施情況、發展新形勢、思路和目標、重點任務、措施建議這幾個“綱要”指導意見中的重點問題做了說明。高勇表示,“指導意見”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的實施,進一步推進“科技、品牌、可持續、人才”紡織強國戰略的實施,對行業和企業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升級發揮引導性作用,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建設紡織強國目標。 在總結講話中,高勇談到,由于紡織工業市場化程度高,對于整個國家工業都起到風向標的作用,目前我國的紡織工業已經進入低增速發展階段,因此如何確定高質量發展內容,成為整個紡織行業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紡織工業的高質量發展,都是為了促進產業升級,主要從兩個方面實施,第一方面是全力推進科技進步,尤其要加快智能制造的步伐;第二方面是對傳統結構進行調整,并加快調整步伐,中美貿易摩擦也反映出紡織工業區域性結構調整具有預見性,根據不斷跟蹤分析,可以推測中美貿易摩擦年內不會對行業造成明顯影響。 截至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走出去已經由被動進入主動的全球布局,是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設紡織強國的一項重要指標,要努力落實“十三五規劃”和《建設紡織強國綱要》,在2020年如期將紡織強國建成。 高勇表示,本次會議有兩項重要工作,其中一項是對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進行了表彰,另一項是舉行《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研究(1880~2016)》新書首發式。本書對于紡織工業百年發展歷程的描述,對于紡織行業的從業者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本書可以成為廣大院校的教科書,讓年輕人充分了解紡織工業走過的路。
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名單
孫瑞哲:中國紡織服裝工業開啟壯闊征程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作了題為《中國紡織服裝工業開啟壯闊征程》的工作報告。報告從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轉變、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變化、2018年以來中紡聯開展的工作以及未來計劃等方面介紹了情況。本刊予以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艱難困苦,玉汝于成。4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改革洪流中,中國紡織工業也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面對復雜的內外形勢,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更甚于40年前。經驗告訴我們,產業要成長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要更好發展,就需要我們努力厘清歷史邏輯,辨明時代潮流。 一、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轉變 1、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改革開放是行業發展之路。40年來紡織行業始終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實現了行業由小而大、由大向強的偉大蛻變,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產品結構也更加多元。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對于增加外匯貢獻突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紡織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大幅提升。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 2、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改革開放是行業開放之路。改革開放中,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發展機遇。上世紀80年代,行業順應全球產業轉移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潮流,“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1年加入WTO,特別是 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管理之后,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從管理模式到裝備技術都獲得了重大突破。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以“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契機,中國紡織開始形成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發揮著日漸重要的作用。 3、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改革開放是激發行業活力之路。紡織行業作為較早開始市場化改革和現階段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之一,發展活力得到了極大釋放。80年代中葉至90年代末,鄉鎮企業興起、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棉紡行業壓錠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動了紡織行業市場化進程,促成了國退民進的發展格局。三資企業有序發展,為紡織行業帶來了資本、技術、人才等優質國際資源。充分的市場化競爭,使得行業資源得到了更加高效的配置。 4、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提升,改革開放是行業創新之路。在40年的探索中,紡織行業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瞄準世界前沿,深化自主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事實上,改革開放40年能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樹立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價值觀,成功激發調動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5、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改革開放是行業共贏之路。改革開放初期,東部地區紡織服裝行業正是這樣的情形。先發優勢使得到目前中國紡織行業仍有約四分之三的生產力分布在東部地區。作為發家模式,全國百強縣域經濟中相當一部分是以紡織起家,中國的很多先富人群也是來源于此。另一方面,紡織行業一直致力于服務改善民生。在衣食住行等領域,衣在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解決得最徹底。 二、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變化 2018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紡織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表現為:內外市場表現良好、生產增速有所放緩、運行質效持續改善、投資規模有所回升。 當前,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市場正在發生四個維度的結構性變化。首先,產業鏈結構的變化:重心發生遷移,制造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其次,要素結構的變化:知識作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創新作用日漸凸顯。第三,渠道結構的變化:新經濟告別野蠻生長,渠道發展將更加規范成熟。第四,價值結構的變化:綠色發展成為價值來源與生命線。 內外形勢的變化與市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是對行業發展的巨大挑戰,但換個角度也為行業結構性調整提供了歷史機遇。面對新形勢,行業工作,大有可為。 三、積極穩妥推進中紡聯今后工作 2018年以來,中紡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深入細致開展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今后要更加積極穩妥推進中紡聯工作。 第一、要凝心聚力,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 強化內部建設,優化平臺。要緊緊圍繞新時期黨對行業協會的要求,強化平臺自身能力建設,引導產業更加健康有序發展。加強黨建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確保黨員干部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以黨建成果促進協會各項事務的發展等。 明確發展方向,做強聲勢。聯合會工作應該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尋找出發點、著力點與落腳點。不能只關注經濟指標,更要看到戰略價值;不能只是借企業以一時之力,更要能給行業以恒久之勢。 第二、要強基固本,扎實做好行業基礎性、根本性工作 積極落實《進一步推進<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實施的指導意見》,圍繞“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人才強國”四大主攻方向,深入開展行業工作。 第三、要與時俱進,進一步釋放行業創新發展活力 推進行業產融合作工作。下階段,中紡聯將繼續組織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機構到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展調研活動,傳遞行業積極信號。進一步開展投融資綜合服務,加強在上市培訓、行業政策、市場反饋等方面的配套服務。 推進行業軍民融合工作。為促進紡織軍民融合深入發展,中紡聯將圍繞軍用(紡織)標準研究及制修訂、完善軍民融合發展服務平臺等方面深入推進相關工作。 推進行業工業文化建設工作。下階段,中紡聯將夯實紡織工業文化發展基礎。強化工業文化基礎研究與理論支撐,打造若干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性紡織工業文化活動,加大紡織工業文化傳播推廣力度等。 推進行業污染防治工作。開展印染廢水零排放等項目,組織廢舊紡織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情況調研。開展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工作等。 推進行業精準扶貧工作。中紡聯通過開展產業轉移、產業扶貧基金等工作,推動國家精準扶貧任務的執行。深化產業集群與產業轉移公共服務,促進產業資源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流動。開展新疆自治區等偏遠地區的管理人才和創新人才培訓,加快推進貧困人口和家庭向產業工人轉化。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