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紡織行業“瓶頸”是環境問題 |
市場內需不足,企業庫存壓力大,中小紡織企業面臨困境,如何突圍?傳統紡織工業如何適應新的變革?相關政策將如何變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走進訪談直播間接受了新華網記者采訪,暢談行業現狀和應對之策。
內需不足,中小企業宜做精做專 新華網記者:最近一則報道,去年衣著內需銷售不太樂觀,很多企業存在庫存的現象,不知道您對這樣新聞和消息怎么看? 王天凱:去年至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增速平緩,但消費需求不足,對紡織企業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國際上一些知名咨詢公司的分析報告認為,消費品行業將會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市場,把握好由于地區差異以及年齡差異對消費所需要的不同層次的變化,是企業突圍的關鍵。做企業一要看長遠,二要把好時機,三是產品針對性要強。 新華網記者:現在的局面是優質資源越來越集中到大企業,中小企業怎么辦?如何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把他們帶動起來? 王天凱:從這幾年發展來看,我們資源集中趨勢非常明顯。大企業優質資源比重增加,中小企業資源短缺。未來紡織產業發展趨勢應該是大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做特。大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生存空間。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做特,為大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 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關系應該是公平連接、共贏發展的區間。中國紡織業現在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應該面對中小企業提供各種類型的公共服務,包括信息、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 棉花差價大,棉農未得利 新華網記者:對于紡織行業來說,大家都很關注棉花管理的政策?,F在棉花價格國內外差異大,導致了行業總體處于不利境地,很多人呼吁調整產業政策,您怎么看? 王天凱:紡織行業的不少人一直在反映棉花問題?,F行政策初衷是保護農民,因為農民現在種棉花的成本不斷在增加,所以國家采取定價收購政策。保護農民的初衷誰都支持,但現行政策和國際棉花價格體制卻是違背的。國際上棉花價格是供需關系做決定,我們是國家定價。所以兩年收儲下來造成國內棉花價格比國際上高了一大塊,這兩年中間最高差價高到了價格6000塊,低的時候也是4000塊錢左右,這個價格相當于整個棉花的三分之一左右。直接帶來的問題是中小企業開不起來的,市場棉花價格差,導致國內有些企業少用或不用棉花,棉花庫存很多。目前放儲量達700萬噸左右,但新一輪收儲又要來了。這個體制實行了兩年,財政負擔嚴重,農民沒有得到完全得好處,我們認為這樣不可行,應該進行調整。 新華網記者:那么,相關部門有對這一政策關注并重新制定嗎? 王天凱:現在沒有改變跡象,一個棉花要八九個部門來共同表態。實行到現在,大家已經覺得壓力巨大。有人建議將來采取棉花直補的政策,直接補給農民,保護農民利益?;貧w市場原有競爭。我希望能夠盡快推進這個政策。 “走出去”如何“走得穩”? 新華網記者:您認為目前紡織企業應該如何看待“走出去”的問題? 王天凱:中國紡織品進一步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這是一個趨勢。走出去要慎重: 第一,現在我們走出去的企業涉及到棉紡、毛紡、服裝、針織、化纖等,既有到東南亞地區,越南、孟加拉,也有到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走出去從投資形式也多樣化,有做加工基地的,有投資原料基地的,有的是純粹經營加工的,也有收購了一些國際上先進加工技術等等??傮w上是立足于產業鏈互補的角度。第二,所在國從政治、經濟、法律、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等各個方面還沒有具備中國紡織業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群體大量走出去、大量接受的程度。第三,我們企業真正有跨國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是少數?,F在走出去的企業應該說是比較強的。我們不可能把這樣大的一個行業在短期內加工能力都往外搬,如何而是做好自身才是需要認真考慮的。 中國紡織業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從原料到服裝,甚至于紐扣,可能在一個產業園區就可以完成。當然中低檔產品加工在不長的時間里會轉移出去,原因是我們的勞動力成本確實比有些國家高得多。這些調整其實是在進行當中,可以到國際上看一下,中低檔產品沒有中國造的了。 現在還有一種方式是投資搞棉花基地、羊毛基地,收購國際上的一些渠道以及先進技術,在進口方面加快步伐。 新華網記者:現在市場上通過標榜一些進口面料來賣高價,是不是我們的進口面料就是優于國產面料?造成這個現象又說明什么問題呢? 王天凱:我認為現在國內面料和進口面料有差距,但不是普遍的。國內企業一直非常注重面料的開發,在這方面也有很大進展。甚至有些企業做出來的面料國際上都做不出。比如山東魯藝棉紡廠用魯藝做的一些面料,價格都要定到幾千塊一米,達到頂級水平。這就說明現在我們的面料在技術上和國際上并沒有技術差距。 如果說有差距,主要還是在設計上。一是.國內產品在原料的選用、色彩的配比,確實看起來與國際上有差距。二是有些毛紡面料可能在手感當中也不及國際產品。 至于現在進口面料價格高一點,國產面料價格低一點,這個情況是存在的。第一,我們承認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普遍差距。第二,更廣、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這個差異。我現在去買衣服,不會去迷信進口面料,我認為國產面料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另外,從價格上也不是進口產品就應該比國產的貴。國人現在消費觀念更加理性,不會盲目選擇。 行業發展“瓶頸”是環境 新華網記者:對于紡織工業來說,節能減排的環保和環境來說是不能規避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王會長您所了解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王天凱:這個問題對我們行業來講是比較嚴峻的問題,因為環境問題是紡織行業最為關注的一個產業瓶頸問題。這中間包括大家知道印染,印染行業有大量的廢水要排放。從棉花紡紗到做成布,要做印染,做成印染才能做服裝,才能做家紡。從這個工業產業鏈建立起來一直成為瓶頸,如果說前一段時間的瓶頸說印染行業技術不過關或者整理不過關,但是現在技術和整理應該說壓力已經縮小,但壓力還是很大。應該講,這個工作政府有壓力,企業有壓力,行業同樣也有壓力。政府有排放指標壓力,企業有壓力。要解決環境問題要投資,解決環境問題要技術,解決環境問題要成本。瓶頸問題不解決,可能會影響整個產業鏈。 我們把節能減排列入到我們行業未來轉型發展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來解決,今年我們對一些重點地區開展了調查研究,從行業角度,要把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加大推廣力度。 新華網記者:國際上有沒有解決行業環境污染的技術呢? 王天凱:國際上有,國內也有。比如污水排放,具體涉及到行業來講,各個企業的產品情況不一樣,可能對它來講,解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宜,哪個方法對其可用?;氐浆F實,解決環境問題需要投入,也確實涉及到成本,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考慮,又先進、又可用、有節約的技術用到企業里,這才是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紡織工業是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我們現在占全球的紡織品貿易大概達到35%左右。這十多年發展,應該說我們在結構調整、科技開發、自主品牌建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行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區域結構調整也有相當的效果??萍奸_發當中關鍵的裝備、一些新興產品的發展都有比較大的進展。但現在來講,大而不強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我們增長的模式與投資驅動規模擴張沒有完全改變,整個行業還處于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不高。同時,當前我們面臨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就是資源環境因素,中國紡織業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差距。 針對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的轉變,紡織行業專門制定了2010―2020強國綱要。里面講了四方面:科技、品牌、可持續(環境、節能減排方面)、人才。通過這四個方面最終實現的紡織強國目標。( 來源: 新華網 )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