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際紡聯舊金山會議關注全球產業熱點 |
本刊記者—胡曉玉 “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平等享有全球紡織產業的發展機會和成果,實現全球范圍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是全球紡織業的共同期待和責任。”9月11日在2015國際紡聯舊金山年會上,國際紡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開幕致辭中向來自全球31個國家的225名代表發出了倡議。
年會舉行之際,正值美國“9.11”紀念日,王天凱代表國際紡聯,對14年前發生在美國紐約的那場災難中不幸逝世的死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所有死難者親屬表示誠摯的慰問。 美國國家棉花委員會主席泰勒代表美國國家棉花委員會以及6家美國棉花組織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 來自全球紡織業界的同行們相聚舊金山,圍繞“從原料到最終消費者實現智能制造和責任生產——全球紡織工業的使命”主題,在4天的會期中,討論交流的議題涉及棉花、化纖產業的發展、紡織工業在美洲、紡織供應鏈、網絡零售、智能紡織品、全球紡織(機械)市場形勢等眾多領域,共商全球紡織工業發展大計。在各國紡織產業深刻變革的今天,參會國在上述領域中結合本國現狀,以全球視角考慮發展問題,表現出了強烈的創新和適應性,意義重大。
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IFAI)的瑪麗·漢尼斯就智能紡織品這一熱點話題發表觀點。 國際紡聯將迎戰產業新格局挑戰 王天凱在主題致辭中強調,1904年,國際紡聯成立。歷經百年發展,國際紡聯始終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致力于為全球紡織業進步和發展服務,在世界紡織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一百多年來,紡織工業中心發生了3次世界范圍內的產業大轉移,這是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必然結果,不僅從客觀上推動了紡織工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促成了全球紡織產業鏈的形成,更實現了全球紡織業共同、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 王天凱分析道,以中國、巴西等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后,進入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和責任生產階段;以美國、歐洲國家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推出的再工業化戰略,拓展紡織品應用領域,積極推動紡織制造智能化和服務化;非洲、東南亞國家,正在利用其要素和資源優勢,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越來越成為全球紡織工業的重要發展力量。 盡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紡織業發展戰略各異,但是發展紡織業,實現為人類文明服務的目標是一致的。作為本屆主席,如何帶領國際紡聯促進全球紡織工業的發展,王天凱提出兩點倡議: 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創新發展戰略是全球范圍的共識。中國政府早就明確提出,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以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各地區紡織業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在謀求本國本地區發展的同時,促進全球紡織業共同發展。 “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平等享有全球紡織產業的發展機會和成果,實現全球范圍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是全球紡織業的共同期待和責任。為此,各方應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在合作中謀求共贏,實現全球紡織業利益共享的進步和發展。”王天凱說,國際紡聯作為全球紡織行業的重要組織,未來應給全球紡織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值得深入探討。王天凱也從擴大組織影響力和代表性;完善組織治理與決策機制;提升組織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三個方面進行了交流。 王天凱稱,作為來自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紡織經濟體的主席,他將認真履行職責,嚴肅行使權力。在充分考慮全球紡織業共同利益的同時,兼顧各國各地區紡織業的具體要求和合理關切,并很愿意分享和貢獻中國紡織業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功發展經驗。
美國零售商聯合會高級副總裁維基·坎特雷爾解讀美國零售業的新規則。 紡織供應鏈的新變化—消費者的需求最大 從原材料到最終消費者,在這個產業鏈上,各國都在逐步達成“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最大需求”的共識,并努力付諸實踐,這正是紡織供應鏈話題中大家屢屢談及到的。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代表中國紡織行業在“智能制造與責任生產—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實踐”主旨發言中,從世界紡織產業的發展現狀、挑戰、問題、新趨勢、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實踐5個方面,用大量詳實的數據和分析,給與會者呈現了一個清晰的市場產業現狀。同時,從行業履行的社會責任方面,展現了行業正在將履責的焦點從生產擴展到產品附加值,履責的范圍從工廠擴展到社會,履責的對象從工人到市場消費者,履責的形式從獨善其身到聯合行動,展現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未來更深的社會責任和行業擔當。 滿足需求,不止是一句簡單的話語,香港溢達集團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車克燾認為對消費者需求進行調整,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精確的生產過程,要從原材料到最終消費品到上貨架到電子平臺,都協調一致了,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才是調整。同時供應鏈的再負責任也非常重要,包括勞動力管理,使用合規性的詞,創造出高質量的就業。在環境方面,要講究可持續性,要降低對水以及能源的使用,還有所有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這些都是用來規范我們所有供應鏈里的行為的。 韓國纖維產業聯盟會長成耆鶴則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公司在孟加拉如何體現社會責任,他們在孟加拉建廠,這也是孟加拉第一個外國投資企業,他們用之前賺取的利潤為當地工人計劃建12個工廠的宿舍和福利中心,工人不僅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同時還能享受。 香港利豐集團首席運營官羅伯特認為,金融危機對于美國零售商和品牌商來說影響很大,九十年代末危機更加劇了這個過程。為此,美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美國市場放開制度,取消了多種纖維協定,取消了雙邊配額制度,批準中國入市,給零售商以激勵,鼓勵他們更多地轉向亞洲供應商。目前,美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從大低谷慢慢走出來,并開始慢慢站穩。隨著時間的推移,紡織品在不斷改進,紡織品出口增加了15%左右,對于美國信心提振方面是有積極作用的。美國行業實現了多元化,以前生產服裝、家紡,后來開始尋找不同的群體和市場,功能性紡織品、工業纖維的制造商逐漸被開拓。汽車行業的發展助推了紡織業。住房行業如果真正反彈的話,就會給紡織業帶來很大的益處。 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邁克爾·達爾特就網絡零售表達自己的看法。 向自然讓步—為后代有干凈的水源和食物 如何解決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一直是困擾眾多國家政府的大問題。來自美國哈德威克種植公司總裁喬·哈德威用自己的做法闡述了人類如何和自然和諧相處這一世紀命題。 喬·哈德威的家族農場在路易斯安娜州,至今已有超過200年的種植史。他以“150年前,一位印度酋長說,地球不屬于人類,人類屬于地球”這段話,作為演講的開場白,“我們有巨大的責任保護現在的自然生存資源,要考慮我們的子孫后代在這個星球上能夠繼續有干凈的水源、健康的食物和棲身的住所”。 200多年來,這個農場經歷過戰爭,各種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等等,經歷過的困難的生存環境,讓這個家族一直在考慮的重大問題是全球氣候變化,很多地方用水緊張,作為農場主,他的眼光和境界異常高遠,關注地球目前還有多少承載能力,還有多少種植者使用的水源、土壤和滿足需要的肥力等等?這些都對這個家族規劃農場的未來是個大考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思維,通過有機質來改變生存的現狀,把有機質放到土壤里,實現有機質的聚居,即推動了生物圈的發展,又保持了土壤的肥力。比如蚯蚓,它吃土壤表面的殘留物質,疏松土壤,如果蚯蚓多,每公頃就可以翻4千到4萬噸的土壤,水就可以很好的進入到土壤里,是最好的農夫。 還有作物輪換,農場種棉花,也種其它作物,保持農場的良性運作,同時也保墑土壤。通過多年的努力,帶來的結果是,30年前在路易斯安娜州已經處于滅絕的黑熊,通過吃自然收割過程中保留的玉米殘留物,改善了雌熊的營養結構,繁殖能力增加。據喬·哈德威介紹,他們在8小時之內,就數到21只黑熊在吃農場作物殘留物。事實證明,農業是可以幫助加強野生動物的生存能力,而不是摧毀它。 黑熊事例讓這個家族堅信農業可以對物種實行保護,減少滅絕的危險,讓動物更好地棲息和發展。目前,喬·哈德威的農場不僅僅給他們提供食物,并保護原有的自然棲息地,擴大新的棲息地,實行退耕還林。 他們有一個宏偉計劃,未來20年,農場的土地60%用作農作物的耕種,40%變成物種棲息地。這種努力給他們帶來了什么,農場通過加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數據顯示,農場從常規耕作到保護性耕作以及退耕還林后,土地使用、土壤情況、水源使用,水質質量等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了。過去沒有的野生鳶尾有了,還有其它植物和動物,如野鴨、水鳥等等,都是自然過來的。土地是種植的根本,良好的土壤又成就了農場種植的棉花及其他農作物完全合乎國際標準的要求,人與自然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生物鏈。 “我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對自然讓步?!眴獭す峦脑捊o人震撼,也給現場參會者深深的啟迪。目前他的兒子也希望發揚傳承的責任?!斑@是我們幾代人的努力?!眴獭す峦f。
臺灣紡拓會相關參會人員一起合影留念。 網絡零售面臨新模式的挑戰 互聯網銷售,今天已不是新話題,引人關注的是西方國家的零售生態系統面對消費者互聯遇到的影響和沖擊,如何加強對新型消費者的分析和研究,也是此次熱議的話題之一。美國棉花公司聯合董事梅麗莎·巴斯圖斯認為,在服裝支出方面,互聯網在全球的使用會進一步增加。到2030年將會有45億人口上網,這將徹底改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包括他們進行網上的一些研究以及在哪里進行購買等等。 更需注意的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從小就有網絡技術陪伴,購買方式和體驗不一樣。他們對消費、服裝的態度也不一樣。研究已經表明,到2030年全球四個消費點中,其中一個是千禧一代,即15-35歲的人群。在美國,2030年,千禧一代將會占到三分之一的服裝購買金額,成為消費群體主流,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將主導著互聯網銷售模式的創新和再造。 除此,還有60歲以上的老齡人。美國、日本到2030年大約20%的人口都是60歲或者60歲以上的人。他們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如何創出一種更適合這些有購買經驗族群的需求,同樣是一種巨大挑戰。 梅麗莎認為,未來,一個絕不能忽視的領域,就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占據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會變得非常重要。到2030年將有10億中國消費者成為網上消費者;在印度,十分之九的消費者最喜歡的纖維是棉花,他們更關注朋友和家人喜歡什么服裝,有什么想法,對很多品牌或者零售商來說他們要進入這些區域,就必須記住如何進入這些消費者,了解他們的文化、喜好、需求、習慣,找出適應這些消費者的消費模式。 美國零售商聯合會高級副總裁維基·坎特雷爾提出的觀點是用“移動思維”的觀點看待目前零售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沖擊。目前移動已經成為零售商最重要的渠道,在美國零售交易中,有60%的份額是受到了移動購買的影響,及全渠道方式(網上、店物、目錄、移動端)等的集成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她認為,未來世界零售業態將分成3個部分:集中的分銷方式;全渠道觸及消費者,動態的引發零售革命;用極端的價值打造好產品。不論哪種方式,消費者為主導將是不容置疑的。 她認為,低端產品未來價格很重要,比如10~15美元的物品,但銷售要有創新性;數字平臺對傳統渠道的威脅要高度重視;要處理好快時尚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她特別指出,任何新模式的出現,都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最重要的。 智能紡織品的無限未來令人遐想 什么是智能紡織品,實現商業化要多長時間?這是孫瑞哲在現場對美國佐治亞大學教授森德爾森提出的關于“面料就是計算機”的現場提問,森德爾森的回答是:智能紡織品能履行你的要求。如消防員在滅火現場面對有害氣體要防護,你想讓這件產品它完成什么功能,它能不能感知環境和個人的需求?滿足了需求,這就是智能紡織品。至于商業化的運作,在上世紀90年代,沒有好的信息通訊技術,現在一個鈕就可以和遠方通話,技術價值的增加,改變了做事的方式,未來2~3年會有更好的新技術出現。 在森德爾森的研究項目里包括在纖維里植入傳感器,通過工業制造手段,將傳感器的感應點遍布產品(比如布料),設想一下,當這件帶有傳感器的布料做成服裝,裝備到軍人、病人、兒童、孕婦、消防人員等等各類特殊人群中,一旦發生意外,或突發事件,就像電腦打開開關一樣,所有的數據都顯示無疑,為處理提供了數據基礎,那將是一種怎樣令人憧憬的愿景。目前這項研究的產業化前景已經看到。 而皇家天佳集團開發出的針對戰場士兵研發的防護材料面料,因其實用性、有效性、防護性受到美國軍方的高度認可,產品已經裝備到了美國軍方??偛眉s翰·薩丁格爾說,我們致力于做的一件事就是保護那些保護我們的人,讓他們免受傷害。 新的思維,新的模式,新的想法,4天的會議,與會者感受著來自發達國家先進的思維理念和技術理念的影響和沖擊,這一切都是創新的引領和推動,就像王天凱對國際紡聯工作提出的倡議,“用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