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繡衣瑰寶 傳文化技藝 |
本刊記者—孟慶杰 5月28日,“臺州繡衣博物館”開館暨“臺州繡衣傳承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浙江省臺州市蕓芝繡衣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原中國紡織規劃院院長於榮賡,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秘書長謝方明,臺州市政府副市長趙躍進,臺州市人大副主任王金生等領導出席活動。
臺州繡衣源自鴉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把抽紗技藝帶進了我國東部沿海城市。1909年(光緒二十五年),海門天主堂嬤嬤向女教徒傳授刺繡技藝(俗稱天主堂花)開始,隨著繡花女的智慧積淀,刺繡工針不斷創新,形成了海門獨特的抽、拉、鑲、貼等200余種刺繡工針工藝,尤以雕平繡蜚聲海外,被譽為“中國雕繡之最”。臺州繡衣繡品稱頌為“東方瑰寶”,與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相媲美。
今天的臺州蕓芝繡衣有限公司由1952年成立的中國土產公司海門分公司繡花加工廠演變而來,繡衣博物館內介紹了繡衣技藝發展歷史及成就,并展示了中國第一件全雕繡繡衣、全雕疊袖旗袍、葡萄團花紋套裝等實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精湛的雕繡繡工。此外,博物館還將繡花官服、手搖縫紉機、西歐壁掛等刺繡藏品進行了展示。
杜鈺洲表示,臺州繡衣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博物館的開幕表現了臺州繡衣文化、繡衣產業的新的開始。臺州繡衣博物館的建立,一是表示對自身文化傳統的自信,二是表達了繼承發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我們紡織領域的發展要繼續傳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精神。 臺州刺繡特色的形成與古老的絲綢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服飾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也在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步,那么絲綢文化怎樣發展?杜鈺洲說:“博物館傳承基地的建設就體現了這一點,我們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現代技術、現代網絡結合的更緊密,讓它更有新的創造力,更好的服務現代人的生活。” 杜鈺洲強調,金融危機后,以美國為代表的再工業化、以德國為代表的工業4.0反應出新的工業革命的開始,它對傳統生產、傳統技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我們要把握住這個機會,把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起來,使創造力進一步提高。要將刺繡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輝煌。
王金生、臺州市椒江區文廣新局局長何昌廉、臺州蕓芝繡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宏亮分別發展致辭。吳宏亮介紹了創建“臺州繡衣博物館”的目的:一是為保護和傳承“臺州繡衣”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是面向社會各界展示臺州繡衣精湛技藝和珍稀佳作;三是為社會提供傳承教育的實物和文史教材;四是搭建臺州繡衣發展、研究與交流的平臺,為弘揚臺州繡衣文化做出貢獻。 吳宏亮表示,博物館的建設是個漸進的系統工程,我有決心和信心在政府和老一代臺州繡衣傳人的支持幫助下,以科技手段,還原臺州繡衣生產制作場景,全面展示臺州繡衣歷史。
活動現場,臺州市文廣新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許良云為吳宏亮進行了“臺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授牌,杜鈺洲、趙躍進為“臺州繡衣博物館”正式開館揭幕,杜鈺洲宣布“臺州繡衣博物館開幕”。同時,活動現場還展示了杜鈺洲墨寶——“臺州繡衣博物館”題詞。
活動后,在吳宏亮等嘉賓的陪同下,杜鈺洲參觀了臺州繡衣博物館。 吳宏亮介紹:“博物館對大家免費開放,我們要把臺州繡衣文化延續下去,我們還建設教育基地,為學生等年輕人提供學習場地、繡花工具、教學教師等便利,傳承臺州繡衣技藝。”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