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發力供給側,加快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
王天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各位來賓,各位產業集群和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2016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在這里如期舉行。這次會議是“十三五”時期第一次召開的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年度工作會議,意義重大。在此,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山東濟寧市委市政府、汶上縣委縣政府對此次會議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紡織產業集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歷來備受各級政府和行業的高度重視?!笆濉睍r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紡織產業集群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積極探索戰略調整與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績。據中紡聯對65家紡織產業集群有效樣本數據分析,2015年,我國紡織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利潤總額增長6.6%,出口交貨值增長4.5%,從業人員增長0.8%??梢姡既珖徔椊洕偭?0%左右的集群經濟,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保持行業平穩運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紡織產業集群的未來發展明確了方向和任務,《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重大戰略為紡織產業集群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與大家交流行業情況和產業集群工作。 一、當前我國紡織行業發展形勢 去年以來,紡織行業總體處于運行壓力加大,增長動力轉換,轉型任務艱巨的發展階段。 盡管形勢復雜、壓力巨大、任務繁重,去年我國紡織行業的運行總體平穩。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萬億,同比增長5%,實現利潤總額3860億元,同比增長5.4%,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911.48億美元,同比下降4.8%。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我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為13484億元,同比增長9.8%。從網上銷售看,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4%。據中華商業信息中心數據,去年,全國百家重點零售企業的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6.4%。 2015年,紡織、輕工等消費品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三成以上。這決定了紡織工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地位以及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不會改變。去年紡織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6.41%,利潤總額占6.07%,稅金占4.30%,投資占5.32%。其中,利潤總額、稅金、投資占比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保持持續穩步上升。就國內消費而言,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占全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9.46%, 2015年服裝家紡網絡零售額占中國網絡零售額的21.43%。 由此,我們剛剛制定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針對我們紡織產業定位做出了新的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和產業用并舉”這三點新表述,充分體現出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過程。 今年以來,面對依舊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我國紡織行業堅持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態勢基本保持平穩,產銷、效益等主要指標實現增長,出口降幅呈現收窄趨勢,總體實現了平穩開局。 紡織行業多數運行指標增長較為平穩,部分指標增速好于全國工業水平。2016年1~3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與2015年基本持平,高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524.1億元,同比增長5.1%,高于全國工業2.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768.9億元,同比增長6.5%。紡織品服裝出口初現好轉跡象,根據海關快報數據,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774.9億美元,同比下降2.7%;但3月以來,出口降幅逐月收窄,1~4月增速較今年1~2月和1~3月分別回升13和2.5個百分點。 從全年來看,2016年紡織行業總體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內需市場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我國宏觀經濟將在合理區間保持穩定增長,內需仍是紡織行業的重要支撐力。棉花供給狀況初步改善,5月以來儲備棉開始輪出,前期出庫棉花品質及成交情況相對較好,有助于增加紡織原料有效供給,穩定企業開工生產。但紡織行業仍面臨較大發展壓力,紡織行業仍需繼續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積極化解各種風險矛盾,努力確保全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二、2015年紡織產業集群運行特點及亮點 我國紡織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為紡織產業集群探索和實踐創新型、集約型、生態型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2015年,在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下,中紡聯及紡織各行業協會加強與相關產業集群交流合作和產業引導,使集群發展呈現新的特點和亮點。 (一)互聯網戰略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創新發展 紡織產業集群圍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質量檢測和認證、教育培訓、信息化服務、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配送等主要內容,普遍加強并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了公共服務平臺的質量檢測、產品研發、人才培訓等功能的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建立起一批優質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有力支持了專業市場經營管理模式創新,以及硬件設施、專業化服務、品牌培育、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等方面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產業流通效率,使投融資、技術轉讓、法律服務、市場推廣等新型服務功能得到快速發展。吳江盛澤的綢都網就是這樣一個國家電商創新應用示范平臺,成功運行了多個具有不同功能定位的網站群和移動互聯產品,擁有多項自主開發的國家專利軟件產品。與綢都網相鄰、新上線運營的宜布網則在線下實體展示方面不斷創新,通過線下2萬平米的實體展廳,解決了網上撮合紡織品交易中無法完成實物體驗的問題,對大宗網上訂單交易的撮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二)區域品牌優勢和特色創意提升轉型動力 2015年,紡織產業集群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依托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了一批主導產品突出、競爭力強的紡織產業區域品牌。在紡織產業集群內部,以龍頭骨干企業和知名自主品牌為紐帶,以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專業化分工為依托,建成了一批體現紡織行業大中小企業協作發展優勢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東部地區產業集群在加速產業升級的同時,成功探索出以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為特點的創意功能紡織服裝園區。 其中,服裝、家紡、毛紡產業的區域品牌凸顯地方特色小鎮正在政府的有力扶持下穩步推進,各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浙江余杭藝尚小鎮就是以時尚服裝等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集群。2015年,時尚產業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位列重點發展的七大萬億產業之一。浙江省配套200億產業推動基金,圍繞七大產業建設特色小鎮,支持產業發展。桐鄉毛衫時尚小鎮也在全力打造“濮院毛衫區域品牌”,積極引導經營者走品牌型、精品型、名牌型發展之路。 (三)節能環保壓力倒逼集群企業加快綠色發展 隨著新的排放標準的實行,紡織印染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由于我國沿海地區印染企業相對集中,印染工業園區和污染物集控區建設面臨較大壓力。水源上游內陸地區中小型印染企業數量增加、布局分散,也加大了產業調整和環保治理的難度。 印染環保問題作為紡織行業的瓶頸,正在倒逼紡織產業集群和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福建石獅市印染產業在政府的前瞻性引導和企業的積極謀求轉變下,相繼建成大堡、伍堡、錦尚3個工業集控區,印染產業園區配套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廢水治理、排污,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也有利于地區性能耗水平的整體下降,為行業綠色轉型樹立樣板。 (四)區域戰略協作創新集群產業互動模式 中紡聯及相關專業協會把握“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對所涉及的重點產業集群及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根據投資環境及產業發展潛力分析,具體研究切實可行的落地方案,創新集群產業互動模式。新疆地區借助“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的平臺,廣泛吸引東部紡織產業集群、企業以及海外客商對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等重點園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搭建優勢互補的產業合作平臺,利用政策紅利,幫助集群尋找競爭新優勢。云南保山工貿園作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輕紡產業園,將東南亞市場作為未來發展重點之一,目前已吸引了一批國內紡織龍頭企業入駐。 (五)大企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凸顯 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需求增速趨緩的情況下,紡織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大企業集團“定海神針”和引領升級的龍頭作用。這些大企業集團的平穩發展,對于穩定周邊中小型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環境至關重要,從而使產業集群在困難形勢下仍然保持了平穩發展。同時,大企業集團在產業集群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中也發揮了引領與示范作用。 三、產業集群需要解決的一些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當前,我國紡織行業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今年國家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扛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存在一些需要重點關注,并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一)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 目前,紡織行業及產業集群在調整與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其中,化纖產業鏈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再生聚酯行業亟待規范化發展。 (二)降成本任務依然艱巨 近年來,紡織企業在稅負、員工薪酬、融資成本以及部分裝備進口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能源動力成本同樣呈現上升趨勢,在進一步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小微企業稅收等優惠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物流成本,以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挖掘內在潛力,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壓力。 (三)優質棉原料供給問題 國產棉質量下降,高品質棉花原料短缺問題突出,使生產中高檔產品受到很大影響。棉花供給后續仍存在高等級棉結構性短缺風險。需要立足長遠,解決當前。要解決好優質棉供給短缺問題。 (四)節能環保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節能環保排放標準越來越嚴厲,企業還面臨著技術、資金、土地壓力。需要企業、協會、政府共同努力。企業要加快自身改造,協會要努力在行業內推廣好的技術,政府也要加強合理引導。 (五)研發以及營銷模式創新能力不足 面對消費升級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我國紡織行業新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和水平也要持續提升,以不斷適應需求的變化。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需要優化軟環境,多領域開展創意設計及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發展創意產業,切實提高中小微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和產品創意設計能力。 四、加快推進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在未來“十三五”的發展中,紡織產業集群工作的重心應放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充分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集群經濟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過幾年努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產供銷緊密銜接、智能制造與現代物流高效結合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各集群地政府要加大力度,調動企業積極性,推動產業集群實現六大轉型。 (一)科技轉型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十三五時期,各紡織產業集群要進一步加強紡織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紡織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為中小企業服務能力。引導整合各方資源在新型纖維材料開發與應用、綠色紡織染整加工、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提高產業集群整體技術水平。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產業深度應用,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紡織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以適應消費升級為重點,鼓勵紡織服裝企業面向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重構供需關系,創新商業模式。 (二)綠色轉型 我國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環境對工業發展的約束程度越來越高,加快培育形成全生命周期低碳綠色紡織產業鏈是紡織產業集群未來發展方向。 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結合當地產業和企業生產實際,統一規劃、科學指導,進一步完善清潔生產體系,健全相關標準,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和績效評估;加快節能裝備和節能技術在各環節的應用,提升全行業的節能水平;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態染整加工技術;開發綠色紡織產品,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產品能效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建設綠色工廠,實現生產過程集約化、清潔化和智能化;發展綠色園區,提高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水平;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從原料、生產、營銷、消費到回收再利用的紡織工業循環體系,全面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打造全生命周期低碳綠色紡織產業鏈。 (三)智能轉型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十三五”紡織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重點。產業集群要根據生產實際,不同程度、不同層次地推進紡織全流程智能化與數字化。在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實現“機器聯網”、“工廠聯網”,集成創新一批人機智能交互、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技術和裝備,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群體。推動紡織服裝重點產業領域逐步實現“機器換人”。實施紡織產業集群“互聯網+”行動計劃,加速網絡化進程和智慧化應用,基本形成網絡經濟與產業企業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支持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模式和服務業態,發展分享經濟。 (四)特色轉型 特色,是紡織產業集群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我國紡織產業集群在形成過程中基本沿襲了當地傳統特色產業,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培育發展成為優勢產業。但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部分產業集群在追求“大而全”的過程中,逐步弱化甚至喪失了特色,削弱了產業發展優勢和競爭力?,F代紡織產業集群建設必須融入城鎮化進程,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紡織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巨大空間。紡織產業集群要提高集群經濟和區域經濟融合度,突出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實現產業化和城鎮化融合發展。把握特色小鎮建設機遇,積極參與特色小鎮經濟建設,做精做強紡織服裝特色產業,擴大特色產品生產規模,加快高端要素向特色產品研發生產領域集聚,注重特色創意設計以及歷史文化傳承。 (五)品質轉型 我國消費需求正經歷從量的滿足向質的提升、從有形產品需求向服務消費需求、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三大轉變。未來的消費潛力正是植根于根據需求變化而產生的消費結構調整和升級上。作為工業消費品生產領域重要組成部分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要及時順應大勢,提升品質、豐富品種、樹立品牌,祛除產品質量和性能欠佳的“硬傷”。一方面,產業集群要支持企業在創意設計、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另一方面要推進紡織服裝企業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標,加強監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打假冒偽劣,全面推動品質轉型。 (六)管理轉型 管理出效益,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是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紡織產業集群要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建立全方位管理體系,拓展戰略管控、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產業聯盟等高層次管理領域,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深度推進信息化應用,推動企業管理向網絡化、扁平化、專業化轉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企業軟實力。 完善人才管理體系,形成一批有全球化戰略思維和寬闊視野的職業經理人,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最大限度減少企業項目投資核準,推動企業投資自主權落實,減少投資項目前置條件,加強咨詢評估和投資中介管理,推進投資項目全流程網上辦理,提高投資項目審批透明度和效率。 “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紡織工業創新發展、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創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時期。紡織產業集群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規劃,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爭到2020年,建設一批技術管理先進、質量體系健全、主導產品突出、品牌影響力較強的紡織行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形成5~10個產值達千億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紡織產業集群,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謝謝大家!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