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爆買與供給側改革 |
本刊記者-郝杰 剛剛過去的那個春節假期里,鄰居年輕兩口子去了趟韓國,除了游玩了必要的景點外,最大收獲要數購物了。買的最多的是大包小包的化妝品,當然有不少是幫別人代購的,再有就是在東大門為自己添置的各種潮服了。女主人說,韓國人跟咱們體型比較相似,服裝設計簡約又時尚,穿起來會比較出眾。就這一趟購物,他們就花了上萬元。 前幾天,筆者跟日本伙伴聊天,談及日本消費情況,他說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費還是不錯的,而來自中國游客的爆買做出了巨大貢獻。 有數據表明,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游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氨I”的產品除了動輒數萬元的奢侈品,連兒童感冒藥、衛生巾、絲襪等一大批低價日用品紛紛登上“熱賣品榜單”。 還有一組數據也令人刮目,2015年,中國境外消費達1.5萬億元。其中,購物消費占一半,受捧商品依次為化妝品、手表、時裝、香煙、酒類和香水。 這樣的“爆買”火了旅游市場,但留給中國消費市場的是羨慕嫉妒恨。 喊了多年的消費不旺,各種刺激措施也沒見太大好轉,怎么“境外購”在沒有任何刺激措施的情況下逐漸火爆起來了呢?這的確令人深思。 這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需求是有的,而且還非常旺盛。那剩下的推理就是:國內的供給無法滿足消費需求,消費的出口只能向外。說的再通俗點,就是我想要的你沒有或者太貴,國外的東西我消費得起,也能滿足我的需求。從社會經濟學角度來說,就是我國經濟上仍然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矛盾。 這也說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落后與否是個相對概念,相比改革開放前,我們的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升,但人們對物質文化需求的提升更加迅猛,二者之間出現不同步,自然導致矛盾產生??此飘a品越來越多,但與人們的需求差距越來越大,產能過剩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重要矛盾點。鋼鐵、水泥、房地產??除了這些官方點名的行業,包括紡織產業在內的多數行業都存在結構性過剩問題。 供給側改革因此孕育而生,日前,國家八個部委發文表示支持工業企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尸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后產能,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 這樣的行政手段無疑表達了政府化解產能過剩的決心。與此同時,增加有效供給更是工業企業的目標。每個做企業的老板都清楚,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創新品牌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這樣的理念說起來容易,實踐中往往走樣。 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精益求精,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創造更人性化的產品? 這背后更多的是行政體制、競爭環境、創新體制還存在諸多弊端。比如科技創新,我們的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閣,遠沒有產生生產力,明知不可能推向市場,但教師還是要為了評職稱等因素做“無用功”,這里面就涉及科技創新體制的問題。 筆者認為,供給側改革更多的應該是體制的改革,中國企業家既聰明又勤奮,有了合適的土壤,一定能創造一流的產品。國人對洋貨的鐘情可能還會持續,因為供給側改革注定是一場長期的攻堅戰,要變革要革命才會有成效。什么時候國人不用到海外爆買了,供給側改革才算成功吧。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