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退潮, 市場洼地留給了誰? |
本刊記者-董笑妍 精彩內容 近期,服裝市場頗為引人注意的無疑是優衣庫、H&M、GAP等眾多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集體“跳水”。曾經是80后“心中寶”的快時尚,好像沒有一舉拿下90后,而這恰恰暗示著其退讓出的市場空間正被另一股時尚力量所瓜分,或者說時尚新勢力的崛起已經在倒逼快時尚品牌。 1、更多人表示“不買單” 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集團公布的2016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前6個月,受優衣庫業績下滑影響,迅銷集團凈利潤暴跌55.1%,也是近5年來集團首次半年凈利潤下滑。其中大中華地區及韓國的利潤均有所減少,美國市場的虧損則有所增加。 對此,優衣庫總部回復稱:“截至2016年2月底,迅銷集團綜合收入上升,但經營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到去年年底北半球冬季異常溫暖影響,公司未能將商品的特性與新鮮點充分地向顧客傳達,而防寒衣物占產品組合比重較大,致使面臨冬季氣候偏暖時無法及時應對,加上日元升值導致出現匯兌損失所致。” 與此同時,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也遭遇較大幅度滑坡,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跌達30%;而此前GAP集團的2015財報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凈利潤為2.14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暴跌33%。 在多年輕松分享零售市場紅利之后,隨著自身品牌內涵不足和品質魅力的缺乏,在快速變化的消費時代,它們集體迷失了。更糟糕的是,快時尚祭出打折清庫存的險招,讓自己立刻從白領試衣間淪為了大賣場,開始步入惡性循環。 不斷下滑的業績使迅銷集團與其“世界第一大服飾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愿景漸行漸遠,快時尚的臨界點已到來? 曾經的快時尚消費主力軍——80后們,逐漸跨入新興中產階級,對品質與設計開始有更高要求。90后就說得更加直接一些:“快時尚的衣服款式嚴重雷同,寧肯選擇一些網紅和年輕設計師品牌?!毙畔⒌陌l達讓90后視野開闊、有主見,著裝風格更顯極端化,潮牌、網紅、設計感才是他們的關鍵詞。 2、誰能分一杯羹 但不可否認,快時尚品牌快速發展的幾年里,其影響力之大,甚至對服裝市場格局進行了重新劃分,在奢侈大牌與“平民品牌”之間沖擊出了大片中間地帶,培養了大眾消費者對于時尚的敏銳觸覺,并為市場提供了輕資本、高運轉的商業新模式。 如今,在國家大力推動“雙創”的大環境之下,更多的小微原創設計師品牌也擁有了更多的輕便通道,快時尚品牌退潮,便將一塊已經形成的市場洼地“讓利”給了原創設計師品牌。 在充斥著流水線規?;a的服裝快消品時代,原創設計師品牌從來就沒這么高調過。 上官的設計師品牌SANKUANZ,新晉設計師斐娜晨(Fiona Chen)的同名品牌FionaChen,劉清揚的Chictopia,邱美寧的Envol Avec Ning??都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影響力。 它們不屬于ZARA、H&M、優衣庫這種快消類的大規模商業品牌,年輕人迫切需要一些能夠代表自己的個性風格,在人群中被迅速定位的著裝,原創設計師品牌剛好滿足了這群人的精神需求。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本土市場審美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一段時間的熱捧之后,消費者發現,快時尚品牌符合歐美人體型的裁剪比例和顏色搭配,在中國不一定適合,于是,便出現了本土原創的崛起。 當下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本土新生代設計師沒有龐大的市場調研機構支持,他們甚至不舍得花錢去買那些市場研究機構昂貴的調研報告?,F在很大程度上,在中國做設計的是一批理想主義者,所以去迎合市場不是他們構思中的一部分,更不是他們簡單的運營能力所能達到的。 但正是這種只追求自我的理想主義,觸動了新時代的中產階級和90后。從這點看,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有能力和國內外大牌分一杯羹。 3、不可抗拒的多元化競爭 其實,助推原創設計師品牌的還有一支“另類軍隊”,那就是跨行加入設計師這個熱門行業的明星、模特、造型師等。超模呂燕、馬艷麗等人轉行成為設計師也從某種意義上帶動了時尚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更不要說,那些背后有著雄厚粉絲團的明星們,如由周杰倫與好友Ric所共同組建的潮流品牌PHANTACi,由羅志祥創立的STAGEHyaline of World,周筆暢的Begins,李燦森與好朋友共同成立的Subcrew,林俊杰創立的SMG,由張震岳主理的品牌WNP?? 有人說這些明星并不能算是設計師,主要是因為娛樂圈水太深,大家都會找個副業,為自己“留后路”。而生活的四大剛需——衣食住行中,服裝市場是巨大的,明星每天都跟造型打交道,自然對于服裝也會更加熟悉,明星、服裝都是時尚潮流一部分,所以兩者結合也往往顯得順理成章。 但在設計界看來,由明星組成的這支“非正規軍”,正以粉絲經濟和明星號召力為原動力,成為助推年輕人加快接受本土原創設計的助推器。搶奪快時尚退潮留下的市場份額,多元化是當下的主旋律,相信中國的原創市場將由設計師力量和粉絲經濟共同支撐出一片新天。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