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的逆勢競爭 |
本刊記者 董笑妍
從7月初開始ZARA和H&M的夏末促銷就一直在進行,到現在已經半個月有余。幾近全場的打折吸引了大量客流,試衣間和收銀臺再次排起了長龍。據了解,ZARA本次促銷將持續一個月,這對于以高效供應鏈和低庫存著稱的企業來說是一件稀罕事。
今年上半年,國內零售市場的低迷也影響到了這些國際快時尚品牌。H&M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凈利潤降幅超出了預期,第二財季利潤從去年同期的52.2億瑞典克朗下降至46.6億瑞典克朗,中國市場是原因之一。
但在這種“令人失望”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快時尚品牌的開店數目有增無減,競爭愈發激烈。為了造勢,6月26日,H&M特地請貝克漢姆來到北京前門大街旗艦店推薦新一季David Beckman for H&M男士內衣系列。Mango近期更是發布了趕超ZARA母公司Inditex SA的十年發展目標。
截至2013年7月1日,在中國市場,優衣庫以新增31家店位于擴張榜首,其次是H&M新開18家,ZARA和GAP各新增8家。這種開店速度與中國零售市場向購物中心業態轉變的趨勢有著直接的關系。
與歐美國家相比,雖然我國購物中心起步較晚,但近十年的擴張速度居全球之最。預計到2015年,我國購物中心總體開業數量有望達到4500家。伴隨著購物中心在二三線城市的快速擴張,店鋪空置率將是商業地產商們頭痛的事情。一家正在向購物中心轉型的企業透露,他們的調整策略是削減原先占到80%的服飾品牌,30%面積做餐飲和娛樂,10%引進快時尚品牌,比如優衣庫、H&M等。
購物中心對快時尚品牌開出的條件也異常優厚。地產商們正在為ZARA和H&M等品牌取消店面租金,而在以前這樣優惠的條款是LV和愛馬仕等一線奢侈品牌的專享。
中國的商業發展具有扎堆現象,向二三線城市擴張雖然有搶占先機和費用低的優勢,但這些城市的購物潛力卻遠小于一線城市,驟然增多的購物選擇將大大分流顧客,不論是快時尚品牌還是商業地產商都需要謹慎。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