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產業轉移,你要找的,都在2016年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報告 |
5月16日,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暨智能制造·生態發展研討會召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峻代表中紡聯發布了2016年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報告,以下是報告具體內容: 2016年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 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楊峻 2017年5月16日 2016年,在全國經濟運行繼續呈現緩中趨穩態勢下,紡織行業保持增速放緩、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行業盈利能力穩定,依然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但受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影響和內部結構性矛盾困擾,行業發展下行壓力仍存,外貿出口負增長勢頭有所改善,內銷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趨緩。短期看經濟溫和回暖,但長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中長期過程。 2017年預計全年紡織工業有望保持平穩運行,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同比保持個位數增長,運行質量有所提升,出口會有回升。 一、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的基本情況 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工作在國家供給側改革及結構調整總方針指導下,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展開。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東部地區因較好的產業基礎繼續保持總量領先優勢,增速基本平穩;中西部地區增速相對較快,但多數省份在調結構過程中增速不斷回落,增速快于東部地區的幅度逐漸收窄。 在紡織產業轉移中,首當其沖的是棉紡、服裝行業,新疆及中部六省成為棉紡和服裝制造業的主要承接地。隨著轉移升級,近幾年產業轉移格局逐漸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棉紡和服裝行業受資源和勞動力的制約,轉移動力減弱,特別是棉紡行業除新疆外,全國各地均是棉花凈輸入地區,棉紡轉移空間減少。由于紗布生產在中西部地區的集聚,產業鏈協作配套要求更加突出,不少園區已經開始重新修改規劃,配套產業項目成為規劃重點。 因此,針織、面料、家紡等行業轉移成為承接地歡迎項目。除此以外,化纖新材料和產業用紡織品是"十三五"紡織規劃提出的發展重點,不少產業用紡織品具有本地市場需求,及政策引導和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產業用紡織品的投資受到特別關注,成為產業轉移發展的重要領域,作為產業用紡織品和家紡生產的主要原料化纖行業,也因為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需求而實現配套轉移。下面就產業轉移在東部提升,“走出去”投資,中西部轉移和新疆發展情況簡要說明。 (一)響應國家扶持政策,聚焦新疆。2016年聚焦新疆的棉紡和服裝兩大行業使紡織行業受益匪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紡織企業在新疆的建設規模創歷史新高。開工棉紡項目超過600萬錠。其中利泰公司、山東如意、震綸公司、金富公司、天虹集團、華孚集團等在新疆的規劃建設規模均超過百萬錠。天虹集團的30萬錠全智能化紡紗項目投產,代表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風向標——從設備的平移到設備領先的轉變。開建的單體棉紡項目建設規模和投資額均比以往都有很大的擴大。2016年新疆紡織工業完成固定資產的投資,創歷史新高,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新疆受國家政策影響,據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紡織服裝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2014至2016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近900億元,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96.15億元,同比增長76.1%;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317.9億元,同比增長231%;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479.7億元,同比增長50.9%。僅2016年,新疆地區紡織產業就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新增紡織服裝企業525家,其中,兵團21家;棉紗產量112.29萬噸,增長92.4%;棉布產量1.65億米,增長2.1倍;化纖產量67.43萬噸,增長38.4%;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7.99億元,增長59.4%;實現利潤31億元,增長1倍。2017年自治區定出的目標是,完成紡織服裝固定資產投資720億元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40%以上。 (二)緊跟市場導向,扎根東部升級?,F代紡織服裝業的產業范疇與過去有很大的區別,資本不僅是實物資本,包括智力資本、要素資源和人才。不僅是一般的勞動力,還包括設計研發等知識人才以及信息資源,從產業鏈不同環境來看,對于加工制造環節,中西部地區擁有相對豐富且便宜的勞動力。對于價值鏈兩端的研發和市場,企業更愿意轉移到沿海大城市。具體表現為一些企業將產業資本和設計營銷貿易中心向東部沿海轉移,以獲取市場信息銷售通路,以及吸引高級研發及設計人才。比如聯邦三禾、海天紡織、文興紡織、柒牌等企業把營銷總部遷往上海。東部地區成本倒逼企業,主動型轉移升級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東部地區的投資比重正在回升。 (三)追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謀求海外發展。近幾年,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東南亞地區及非洲成本、政策優勢導向明顯,成為國內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向,加之國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斷增加,棉花價格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國內產品出口價格上漲,國內紡織品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國外很多訂單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甚至非州。國內許多企業為追求利潤空間,也選擇將工廠建在柬埔寨、越南、印尼、緬甸、馬來西亞等國。當地產業配套能力逐漸加強。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經歷產業空心化后,積極恢復實體經濟。這些因素導致產業轉移的外向性吸引力增強,尤其是非洲的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等與國內相比優勢明顯,已成為國內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國內許多大企業,如天虹紡織、魯泰紡織、即發集團、岱銀紡織、陽光集團、東渡針織,都在國外建廠或計劃建廠。 (四)挖掘成本優勢,深耕中西部。為了吸引外來企業在本地落戶,吸引外來資本。中西部不少地區出臺了承接轉移指導意見或相關政策,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四川、新疆、云南等省區先后出臺了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或轉移升級的相應配套支持政策,如江西省把紡織列為全省十三個重點招商項目之一,四川省出臺紡織特色產業園區標準。各省相繼修訂出臺地方稅收減免、優惠電價、減免等相關政策。云南在西部大開發中,把保山試點園區列為重點扶持的十大千億級園區。四川省將屏山縣列入移民縣、扶貧縣,制定了相關的土地稅收及電價、財政補貼政策,2016年屏山縣落地浪莎祙業等五家企業。 二、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的特點、經驗及問題 縱觀紡織產業轉移的發展變化,產業轉移的趨勢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回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紡織產業轉移的歷程,經歷了由東部向中西部、“走出去”境外發展、新疆的國家戰略導向幾個波段,最后形成以境外、新疆、東部、中西部的區域結構調整布局。 前幾年的紡織產業轉移關注中西部地區的企業較密集,那時候,有三個重要誘因,一是東部地區的要素制約加劇發展空間變小,二是國家及中西部地區政府對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扶植,三是中西部地區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政策導向變化,近幾年上述三個誘因對產業轉移推動力逐漸減弱,產業轉移已由增量投資向存量調整產業升級過渡,產業轉移也由開始的棉紡、服裝為主的轉移,向產業鏈延伸和配套的方向發展,向針織、家紡和產業用等領域擴張。 (一)2016紡織產業轉移呈現以下特點 1、紡織產業轉移由東、中西、外三級互動向東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輪驅動發展。其中,除新疆之外的西部地區和新疆向兩級分化,一緩一熱。2016年新疆投資增長50%,相比之下中西部14個省、市、自治區27家試點園區建設在艱難中前行,特別是招商工作成為難點,有極個別園區放棄試點。 2、轉移升級成為紡織產業轉移的主旋律。不論是在東部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還是把部分產能轉移到中西部,以及中西部在承接轉移及新建企業的過程中,大多數投資伴隨著淘汰落后、改造升級、引進新裝備,設備平移現象已不常見,特別是在國家環境約束和可持續戰略條件下,轉移升級已從企業家熱議到行動,成為企業的重要抉擇。 3、政策導向仍然在產業轉移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對海外投資的引導,與之相對的美國退出TPP,到國家對新疆發展的支持而實施的紡織區域發展政策,以及寧夏、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區在投資、招商方面制定的地區政策,都對紡織產業轉移產生了實際影響。 (二)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可借鑒的經驗 1、產業轉移堅持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與產城一體化發展相結合。云南保山、河南西平、四川屏山等地方政府,把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紡織產業與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打造發展紡織產業的良好環境,河南西平把發展紡織列入人大立法,寧夏利通、四川屏山結合當地扶貧脫貧工作,云南保山緊密結合城市建設都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產業轉移堅持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根本,以建設世界紡織強國為目標,打造先進智能制造業平臺,完成紡織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中昊集團、天虹集團、如意銀川濱河園區等一批企業園區堅持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科技進步,裝備領先,可持續發展,極大的提高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產品檔次和運行質量,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產業轉移堅持市場導向打造特色產業。四川屏山工業園區依托絲麗雅集團打造生物質纖維紡織園區,山東大染坊集團在廣西蒙山打造絲綢產業園區,江蘇沭陽打造智能針織園區以及江蘇射陽的印染園區等都是在找準市場定位后實施的園區發展戰略。這些園區的建設營造了不同行業發展環境,為企業錯位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和機遇。 (三)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存在的問題 1、環境壓力加大。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大了中西部地區的環境壓力,環境承載力受到挑戰。同時,地區間存在環境標準梯度差,東部地區轉移企業如果重點集中在高耗能、高耗材等產業,隨著產業轉移的發展,會給中西部地區帶來環境污染的困擾,影響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紡織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印染行業,對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還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持。 2、成本要素的壓力。產業轉移的目的之一是從產業轉移中獲得相應比較利益,在產業轉移考慮的諸多因素中,人力、環境、能源等成本隨時間不斷增加,對企業投入產出產生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隨著設備提升、自動化程度增加,能源(電)的因素在成本中占比越來越顯明。目前我國的能源電價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3、產業轉移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由于我們還沒能夠轉變觀念,脫離依靠土地、房產增值及廉價勞動力的傳統發展思維,部分中西部園區空置率較高,發展定位不明確,招商艱難,土地占用造成資源浪費,反過來又對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 目前,世界經濟正在復蘇,但步伐緩慢;國內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升級趨勢愈加明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智能制造和管理創新是重要抓手;我國的經濟增長從依靠出口、投資拉動轉變為擴大內需拉動,擴大內需逐步成為我國拉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政策的驅動,市場的拉動和有關要素成本的制約,形成產業轉移三個相互支撐互動的主要因素,而行業發展面臨創新與轉型升級間、產能結構與有效需求間、環境約束與經濟發展間的三大矛盾。對此,中紡聯提出行業需加快三個轉變:由傳統產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產業、綠色產業、時尚產業轉變,形成中國紡織工業“新三板”的產業構架,且三大板塊間形成無限可能的跨界融合與價值共生。 縱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趨勢被東部、中西部、新疆、海外新的四輪驅動所代替。從長遠看,我國中西部(新疆除外)隨著地區市場的增加,還會有所拉動,但短期看,不會對區域結構布局的調整產生重大影響。在當前國際經濟低迷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宏觀經濟復雜程度繼續加深的背景下,要堅持冷靜觀察,理性思考,以我為主,把握眼前,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 三、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開展工作情況 (一)重點關注新疆產業轉移情況。2016年,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化,在著重做好服務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分散化的實際,本著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圍繞“一帶一路”策略,2016年產業轉移辦公室九進新疆,對南疆和北疆情況進行了全面跟蹤和調研。 新疆的試點園區在分布中占主導地位。2016年在十大紡織園區評比中,新疆2個園區位列其中。截止目前,在33家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中,新疆的園區占據4個名額。 (二)加強調研和信息工作。為了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掌握產業結構的調整脈絡,摸清產業轉移的最新趨勢,了解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在中紡聯2016年春季大調研工作中,中紡聯產業轉移調研組先后對河南鄭州、湖北武漢和寧夏吳忠、石嘴山、銀川三省五市以及區內重點紡織服裝企業展開了深入調研。通過行業座談會和實地走訪企業,中紡聯產業轉移調研組了解到河南、湖北、寧夏三個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運行基本情況,并根據反映出的具體問題給予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三)注重產業園區有效對接。2016年,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因事利導,先后組織11次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為產業轉移企業牽線搭橋。其中成功促使河北省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與新疆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牽手,在成都召開“2015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暨綠色互聯紡織發展論壇”,在結構調整中總結2015年紡織產業轉移的工作,交流園區工作經驗,介紹新常態下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及“十二五”發展特點和“十三五”發展方向。 組織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赴浙江濮院、洪合、橫村、柯橋進行產業對接,取得有效進展。由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牽頭,浙江橫村組織當地21家企業赴蘇尼特右旗進行回訪考察交流。組織安徽省望江縣紡織服裝工業園赴湖北武漢漢川工業園參觀學習,交流心得。牽手保山工貿園區回訪山東、天津等入園企業,加強園區與企業有效對接。協助安徽宿州市循環經濟示范園分別召開了福建泉州、浙江杭州產業對接交流會,與地方企業進行了密切溝通互動。 11月5日至7日,協助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召開2016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承辦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專題對接會,積極組織紡織園區、紡織企業參會,進行有效對接。江蘇同和紡機公司進行了“走出去”經驗分享,受到好評。 (四)發展新試點,開展新服務。2016年上半年,對2015年復評的14家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進行了收尾工作。截止目前,已與13家園區重新簽訂了試點園區共建協議。經各省市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推薦,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經過考察,共發展了7家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分別是:新疆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疆尉犁工業園區、黑龍江亞布力服飾創意產業園、四川三臺工業園區、江蘇鹽城紡織染整產業園、河南西平產業集聚區、新疆巴楚工業園區。 (五)深入總結產業轉移工作經驗。深入開展對山東德州恒豐集團、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的調查研究,總結成功經驗,推廣示范典型。 自2013年開始,山東德州恒豐集團先后向中西部、新疆等地轉移。目前,已投產的共43.5萬紗錠,年實現產值11.74億元。利通區的30萬紗錠項目,從施工到投產僅用180天,被寧夏當地政府稱為 “恒豐速度、利通奇跡”。在全球經濟低位徘徊和紡織艱難轉型升級背景下,山東德州恒豐集團的發展模式成為產業轉移的新亮點。 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綠色”、“智能”兩條主線,結合實際情況,全力打造高度集約化的特色產業園——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智能時代”的到來使沭陽針織業在“經濟冷環境”下出現了“熱”發展的“沭陽現象”。在“智能時代”,沭陽的紡織企業紛紛轉型升級,依托技改,對產品及技術進行更新換代。機器換人,把沭陽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針織名城”。 江蘇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南保山輕紡產業園、湖北川東中部輕紡之都、陜西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和四川屏山縣工業園區被評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等十家園區被《紡織服裝周刊》評為2016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產業園區。 四、2017年紡織產業轉移工作相關設想 2017年是“十三五”開局第二年,在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指導思想中,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地區戰略轉移、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政策疊加出臺,為產業轉移工作指明了方向。 為此,紡織產業轉移工作也將被賦予新的概念、內容和形式。在轉移中完成升級,在升級中實施必要的轉移,推動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配置全球市場資源,努力提升供應鏈效率,從而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產業轉移決定要素方面,將更加突出資本、管理、科技、人才等因素的作用,在新型發展環境下,特別要注意柔性化生產(智能化)以及大數據的價值作用,打造特色企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2017年產業轉移工作總的思想是"一個抓住兩個把握三個突破",一個抓住是牢牢抓住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兩個把握是把握結構性調整的方向,把握園區可持續發展內力,三個突破是在服務對接模式上有突破,在智能、綠色園區建設上有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新突破。 為此,主要有以下幾項重要工作: (一)進行機構構架調整,聚焦園區建設,深入調研,做好服務。紡織服裝產業園區是產業集群化布局和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新常態下實現行業創新升級的重要載體,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新亮點新抓手。下一步,產業轉移工作要重點關注產業園區建設形勢,集聚效應、配套效應與地方政策相結合,探索智慧園區的建設,發揮東部園區的帶動作用;在中西部園區的建設發展方面,逐漸轉化以政策拉動為主為市場導向為主要因素,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在新形勢下實現轉型升級。 為更好的服務紡織行業、紡織園區及紡織企業,中紡聯經研究,在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開展的基礎上,擬成立全國紡織產業園區工作委員會。我們將和中紡聯行業發展部及有關部門一起工作,探討建立紡織產業園區聯盟,加大全國各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的調研、數據庫信息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挖掘總結典型園區發展經驗及交流對接平臺,提高園區自身升級發展。 (二)掌握產業轉移企業信息,做好結構調整對接工作。做好有效的對接是產業轉移求實效的前提條件,目前個別園區出現招商瓶頸和招商疲倦癥,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要為園區提供準確信息,在簽約率和成功率上突破,增強園區發展信心。 2017年要在經濟發達地區、產業集聚區的園區,探索紡織智慧、綠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與《紡織服裝周刊》合作評選的十大園區也要向東部、沿海地區企業園區開放,搞的好的大企業、知名度高的企業與中西部地區園區對接,形成東、中、西園區互補發展,生產、流通、創意產業園區產業鏈對接的發展局面。 (三)培養樹立智慧、綠色園區典型,推廣中國創造、智能制造,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實踐證明,發展試點園區是指導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協調發展,為行業服務的重要手段。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創新質量為先,以綠色環保為主題,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從規劃到產業升級等方面進行指導,培育園區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根據產業發散性的實際情況,添?產業空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2016年,我們在東北地區發展了試點園區,2017年要根據產業轉移的實際需要和區域布局合理安排,有目的的培養培育新的試點、示范園區,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對發展滯后甚至停滯的園區,組織專家論證,找出原因,爭取對癥治療,搞活搞好,按照一個都不能放棄的原則,統籌兼顧,使產業轉移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四)加強對國外產業轉移、產能轉移的關注。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走出去”升級成為國家的戰略,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目標轉向了海外,同時,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在不斷擴展“朋友圈”,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很多國家已開始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成本因素和貿易因素已成為推動國內紡織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原因。下一步,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將加強對國外紡織產業轉移、產能結合的關注。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