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人民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并于《 人民日報海外版 》刊發“中國紡織服裝工業前景可期”專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發表署名文章,引起廣泛關注。《紡織服裝周刊》特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全文如下
目標:沖刺世界紡織強國(品牌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年04月05日第10版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年,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這場偉大變革中,紡織工業實現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中發揮著日漸重要的作用。
紡織工業是中國最有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2018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約5460萬噸,占世界一半以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767.3億美元,占全球36%以上。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紡織染加工、服裝制造、運營零售,中國紡織工業形成了全球體量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是具有全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的工業部門,在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裝備制造等領域不斷趕超先進,2011年以來行業共有23項成果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包括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中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產業力量。中國紡織工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2018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3703.5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3%;凈創匯2501.9億美元,占全國71.1%。行業創匯在維持幣值穩定,平衡國際收支,保障經濟金融安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發揮著建設性作用。在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穿衣問題解決得最徹底。全行業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每年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1000多萬個崗位。民生產業地位日漸突出。
紡織工業是樹立文化自信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產業平臺。紡織品服裝作為文化載體,蘊含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提升時尚話語權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李寧、波司登、安踏等中國服裝品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設計師開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元素和設計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紡織行業是“一帶一路”上國際優質產能合作的重點領域,有力推動了東道國工業化進程和相關產業發展。作為中國第一個推動社會責任工作制度化的行業,紡織在推動全球產業鏈上多維責任共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面向未來,產業要保持戰略定力,落實“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定位?!皠撔买寗拥目萍籍a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要成為紡織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心。糾正社會對行業的認知偏差,新經濟中有傳統經濟內容,成熟產業中有新興生產力。要加快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創新質量,攻關材料、裝備、工藝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大師、大牌、大事”為抓手,構建時尚生態,強化趨勢研究、時尚設計和品牌建設,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消費市場。以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為內容,深化行業社會責任建設,打造綠色供應鏈。
面向未來,產業要蓄積發展動力,做好“育人、用人、樹人”的隊伍建設。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創新發展關鍵是人才發展。要以人為中心,凝聚和培養包括產業工人、企業家、科學家、設計師在內的行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
面向未來,產業要激發資源活力,完善“集群、集約、跨界”的生產力布局。一方面提升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紡織服裝企業,培育行業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另一方面培育平臺型經濟,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缃缡桨l展要著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深化兩化融合、產融合作和軍民融合,兼容并蓄,整合資源推動技術、產品、應用和模式創新。
中國紡織服裝工業前景可期
自1994年起,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便穩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了20多年的“帶頭大哥”,在中國國內生產的成本也不可避免地上漲。此時越南、印度等國家的成本優勢開始逐漸顯露。于是,就像30多年前中國承接來自“亞洲四小龍”的產業轉移一樣,如今全球紡織業又開啟了新一輪向南亞、東南亞地區的轉移。作為曾經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中國紡織產業會如何評估自己遇到的新變化,中國紡織產業又該如何找到新的發展路徑?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下稱“中紡聯”)。
2018年7月23日,第十九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在紐約開幕,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企業參展。圖為7月23日,美國客商在一家中國浙江家紡展臺詢問價格。新華社記者 王迎攝
圖為恒力集團仿生、高差別化聚酯化纖無軌智能生產車間。鄭高峰攝
近年來,江蘇海安引導傳統紡織產業提檔升級,鼓勵企業在產業集聚中培育新動能,催生海安紡織業由傳統產業、特色產業逐步發展成為優勢產業、強勢產業。圖為2019年3月20日,江蘇省海安高新區一絲綢企業車間內忙碌的工作場景。翟慧勇攝(人民視覺)
后有追兵但追兵尚遠
東南亞紡織工業的崛起,曾讓許多人感到焦慮:中國紡織業會不會受到威脅?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華珊表示,當前,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1/3以上,有著全世界最完備的現代紡織制造和服務體系。“現階段,中國紡織工業在發展規模、供應鏈體系和國際競爭力等方面仍具有明顯優勢,尚未受到來自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全方位威脅?!?/font>
華珊同時指出,我們仍需正視東南亞、南亞等國紡織工業正在快速發展的現實和趨勢。
“以越南為例,他們的紡織服裝工人每月工資約2000元人民幣,是中國同業工人的1/3左右;工業電價、水價平均僅為國內的一半;增值稅稅率僅為10%,且當地雇員達到一定數量后,所得稅還能享受免征或減半優惠?!比A珊表示,東南亞和南亞一些國家依托人工、原料、電價、稅率等成本優勢,在棉紡織、針織服裝加工等領域具有較好的國際競爭力,盡管其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但仍與國內一些紡織企業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系。
根據WTO數據,中國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出口份額雖然仍穩居世界第一,但從2016年開始有所下降,2017年的34.8%較2015年的37.9%下降了3.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印度、越南和孟加拉等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份額均有所上升。其中越南提升較快,2017年越南出口份額為4.6%,較2015年提高0.9個百分點;2010年—2017年間,越南出口紡織品服裝年均增速達17.4%,而同期中國年均增速僅為4.4%。
華珊認為,“雖然這些國家與中國在國際出口市場中處于競爭關系,但同時在產業鏈發展上也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币环矫妫艿街袊Y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國內企業加快國際化發展需求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南亞等地投資建設了一批紡紗、服裝加工生產基地,與國內上下游企業形成了產業鏈配套合作關系,“中國+東南亞”逐漸成中國紡織制造業的新國際布局模式。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產業體系尚不完善,特別是化纖、染整、裝備等環節薄弱,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化纖、面輔料和紡織裝備,是拉動中國紡織品和紡機出口的重要增長力量。
整體上看,南亞、東南亞等國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雖然增長較快,但與中國仍存在較大差距,即便作為世界紡織品服裝第二大出口國的印度,其2017年的出口份額也僅為4.7%,連中國34.8%的零頭都不到。而且,雖然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紡織生產中勞動密集環節發展較快,但技術和資金密集的高附加值環節仍然主要依靠中國,現階段對中國尚不能形成威脅。但現狀不等于趨勢,對于中國紡織工業來說,仍需正視日益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
科技+品牌兩手都要硬
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涌入,讓中國企業想在紡織服裝制造加工環節獲取利潤變得更難。中國企業只有離開舒適區,向產業鏈上游和下游延伸,一面開發高新技術原料、高端裝備,一面打造時尚品牌、拓展銷售渠道。但很顯然這兩個附加值更高的領域都被發達國家把持著,剛剛跳出中低端“紅?!钡闹袊徔棙I,一上岸就發現自己又要與發達國家“短兵相接”了。
在“前堵后追”的格局下,中國紡織企業是如何突圍的?華珊向記者分享了山東如意集團的故事。
如意集團目前已躍居中國紡織服裝500強企業榜首,躋身全球100大奢侈品牌公司,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棉紡、毛紡直至服裝品牌的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而如意發展的根基,就是堅持科技創新與海外并購。
如意集團旗下擁有18個國家的研發人員,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達到銷售額的5%,研發經費不低于每年3億元人民幣。在山東總部,如意又投資7億元建立7萬平方米的全球科技研發中心。據悉,這是目前全球紡織服裝領域最先進的研發中心。
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如意的產品附加值提升了35%,并成功研發出被紡織界命名為“如意紡”的高效紡紗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申報了30多項專利。如今,“如意紡”的價格已達每平方米1萬元人民幣。如意生產的高級西裝,也已經達到了每套7萬元人民幣。憑借核心技術及高科技產品,如意避開了國內中低檔產品的無序競爭,成功進入國際高檔面料俱樂部。
與此同時,如意也在積極實施海外品牌并購戰略?!捌鋾r尚版圖的構建思路是從以科技支撐的原料業務,向收購具備國際認知度的時尚品牌擴張,形成全產業鏈的生態串聯。”華珊說。
如意先后斥資約40億美元,將法國、英國、日本等地20多個奢侈時尚品牌收入囊中。其中尤以2017年收購美國著名面料制造商萊卡、2018年收購瑞士著名奢侈品牌BALLY轟動世界。
如意的發展歷程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自主紡織服裝品牌的市場認可度穩步提升:李寧在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大放異彩,成為潮牌的代名詞;波司登走出國門,老牌換新顏;安踏,中國設計中國造,同樣成為國產運動時尚的領頭羊……在2018年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價值50強榜單中,有9家企業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
在人力成本優勢減弱的情況下,中國紡織服裝品牌還能獲得較強的市場溢價能力,是多年來堅持科技創新的回報。中紡聯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超1%,高新技術化纖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大幅度科技投入,既緩解了生產上的成本壓力,也實現了設備上的進口替代。當前國產紡機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部分產品已經可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爭。
共和國“老兵”續寫傳奇
3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2019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中國未來將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作為“一般制造業”中的重要子類,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對開放更多展現出的是自信。據中紡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紡織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全行業的95%以上,經過多年轉型升級,已具有相當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但自信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告訴記者,中國紡織業的未來發展仍有可優化空間。
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居多,正處于沖刺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今天,希望國家可以通過財稅措施精準支持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比如進一步提高研發試驗、廣告宣傳等費用的加計扣除比例,將技改投資、產品開發費用等納入抵扣范圍等。
同時,紡織行業是民生產業,全產業鏈可容納2000萬就業,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建議國家進一步出臺措施,適當降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稅收或社保負擔。比如對于在就業及納稅方面貢獻大的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實繳社保情況按比例進行稅收返還。
社會各界對紡織服裝行業的印象長期鎖定在“低端產業”上,這也是紡織行業揮之不去的一大困擾。有些商業銀行仍然將紡織行業列為“限制發展類”,還款期限非常短,投資類長貸基本無從獲取,很多紡織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也舊貌換新顏。昨天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今天有了“科技、時尚、綠色”的新標簽。未來,在成長與“成長的煩惱”之間,在“大”與“強”的新舊動能轉換之間,中國紡織工業這位共和國的“老兵”還有很多新的故事可以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