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
本刊記者—黃天玉 氣候是調節服裝生產與銷售的自然因素,很多時候,服裝人難免有一種“看天吃飯”的悲哀。近日,網絡上頻繁出現對于服裝產業如何過冬的報道,其中兩則頗有意思。 一則是說今年10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沒有出現業內期待的反彈,而是繼續下跌,1~10月累計出口額降幅達5.4%。在訂單“東南飛”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有紡織服裝企業感慨出口市場的“深冬”已經提前到來。 另一則新聞介紹,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暖冬潮”將持續到2016年春季,可能在今年11~12月達到峰值,服裝行業即將面臨一個罕見的“暖冬”。在美國,為了緩解庫存壓力,服裝零售商可能等不到圣誕節促銷季或者黑色星期五就會開始打折出售商品。而在國內,有些商家為了清倉和周轉資金,希望借助新上市的春裝帶動冬裝銷售,通過“捆綁銷售”春裝和冬裝,從而給出更低的折扣。但對于一部分中國消費者而言,去年的厚衣服可能都還壓在箱底。 出口進入“深冬”,內銷恰逢“暖冬”,嚴峻的海內外市場形勢仿佛在預告著中國服裝業的這個冬天有點“冷”。再看整體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行的狀態仍在持續,制造業正經歷著最難熬的階段。服裝行業轉型發展的多重作用下,企業的發展態勢仍在調整之中。 相較于實體經濟的冷淡,線上電商的銷售正是一片火熱。今年“雙11”天貓全網以912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成績再一次打破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銷售排行榜中多家傳統服裝品牌躋身銷量前十位。這也傳遞出一個向好的訊號,更點燃了服裝品牌發展的激情。 當然,在線上銷售狂歡之外,傳統服裝品牌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旺銷的火種延續到線下?實體經濟需要這種刺激,在網絡銷售數據節節攀升的時候,進一步對當下的現實問題理清思路、重新思考,才是找到癥結的關鍵,也是點燃產業活力的火種。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