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磨礪自信 |
本刊記者-劉萍 就在11月,首屆進博會實現578.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天貓“雙11”全球購物節又以2135億元人民幣的單日成交額創下全球電商紀錄。不僅有不斷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還有不斷釋放出規模效應的“中國消費”, 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已成為出口進口雙向對流的超級“世界市場”。 對這個“世界市場”,許多國外品牌都是極為青睞的,但大家參與中國市場競爭的手段、方式卻高下立分。不高明的,就如那個自以為是“起筷吃飯”的D&G。故宮博物館微博隨即發布了幾張館藏精品的圖片,配文說:中國的筷子,每一雙都不簡單。很干脆地打了D&G的臉。 對于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美美與共是我們一貫的主張。但歐美國家有些人總是對東方文化存在誤讀甚至歧視,比如這一次D&G品牌的個案表現。我們欣賞、消費來自各國的優質出品,進博會就是一個引進的大平臺;但同時,做好自己的品牌、弘揚自己的文化也是必須的,不然,被詆毀、被歧視或將依舊存在。品牌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征,從一些市場消費現象中需要反思的是,我們是否有自己的品牌信念?而故宮博物院的一系列動作,讓人信心倍增。 在資訊碎片化時代,一檔文化類季播節目居然能引得一片喝彩,好評如潮!11月上線的《上新了·故宮》確實是難得的一股清流:電視端收視率全國第一,互聯網熱度值全網第一。 嶄新的視角,年輕的表達,這檔文化節目又萌又時尚,是少有的能把文化歷史傳承表達得如此生動的節目。而從大IP產品角度看,《上新了·故宮》每一集都從故宮歷史說起,又均以故宮文創產品收尾;文創新品開發員由影視明星擔任,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為文創產品尋覓歷史脈絡與文化元素;同時聯手知名設計師和高校設計專業學生,每期節目推出一個文化創意衍生品,讓故宮文化可以被更多人“帶回家”。 第一期播出后,靈感來自倦勤齋中紫藤雀鳥、金絲楠竹、雙面繡云紋的文創新品“美什件”,網友點贊量超407萬,“雙11”單日搶購5000套。另一款傳統仙鶴符號和現代睡衣的碰撞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既有文化的獨特性帶來的時尚感,又頗為實用美觀。文創上新的落點讓節目具備了產業鏈條和市場基礎,與觀眾實現了互動聯結。 同樣,中紡聯非遺辦也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與創意創新的工作思路,持續掀起了“紡織非遺”熱潮,更在今年的第二屆紡織非遺大會上推出了一批大會指定文創紀念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深厚底蘊轉化為觀眾持久的精神愉悅、文化自信。而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更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自覺選擇將中國文化作為時代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和創意精神所在,構建起中國時尚產業的新風潮、新優勢。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對國家而言,有了堅強的文化自信,才會有民族的偉大復興。產業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擁有品牌的沃土,和消費者的信心。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