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劉萍
再過一個月就是國慶節了。自本刊開啟“我和我的祖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以來,行業人士踴躍投稿,不論是行業領導、專家還是工人、企業家,那些歷史回顧、真情記憶都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深深地為行業自豪、為祖國驕傲!
創業艱難百戰多,70年風雨征程,成就來之不易。今天我們依然面對新的考驗,當下國際貿易環境的劇烈波動無疑是場大考,需要我們繼續以智慧和勇氣去破解難題。
7月底,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讓中國企業真正了解了當下美國市場的需求和采購商的想法。一方面,貿易摩擦增加了買賣雙方的支出成本、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但另一方面,不少美國采購商表示看到了中國企業積極調整應變對策,加速產業結構和產品的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技術服務升級加強自身競爭優勢。
一家參展企業介紹說:“東南亞國家產業鏈完備性不足,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而我們努力做差異化產品如石墨烯纖維、珍珠纖維、銀離子纖維等,這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競爭力的?!苯K一家企業的負責人也反映,“我們加速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不可替代性,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ont>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也提出中肯建議:企業首先要及時轉變思想,不斷提高配套服務及服務意識,變單一生產型為生產服務綜合體;其次要苦練內功,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努力走智能化生產道路,提高研發水平和生產效率。
中國紡織業是最早到世界市場海洋中去沖浪的,多年來練就了過硬的本領。而即便是國際貿易風云變幻,改革開放以來穩步提升的內需市場也能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最堅固的支撐。
25年前intertextile家紡展創立,為行業引進了“家用紡織品”的概念,逐漸改變了全國都在使用“國民床單”的面貌。如今,更在“家紡”基礎上實現了“大家紡”“大家居”,從家居趨勢到生活方式,實實在在美化了中國人的家居與生活。
走出家門,登山滑雪、野營滑翔,加入戶外運動大軍的人越來越多。人們日益提高的消費水準和多元要求,使得高科技功能性面料開始從專業領域普及到百姓生活。浙江一家企業為了突破夏季穿著的貼身面料軟而無型的局限,精選紗線、改造組織結構,推出了“外硬內軟”的貼身T恤;速干褲則是前片面料防皺、挺括,后片面料通風、吸汗、不粘身,穿上后即便是開車或久坐,也沒有汗漬。而像這樣“有料又有范兒”的企業,在引領了“穿衣革命”的中國服裝行業中數不勝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跨越,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卓著成就,都表明中國紡織人是堅強勇敢、聰明智慧、百折不撓、底蘊深厚的一支鐵軍。這樣一支有傳承有理想有素質的隊伍,必將書寫“我和祖國”“我和紡織”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