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啟動 |
本刊記者-李曉慧 11月21日,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啟動“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北京公交集團、麥工裝(北京)服裝有限公司與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啟動”戰略合作協議。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服裝、家紡、針織、印染、產業用、長絲織造等專業協會的領導,以及北京公交集團、總后軍需生產技術研究所、麥工裝(北京)服裝有限公司、歌詩陀(北京)光學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軍區聯勤部、玖華正愿文化傳播(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際招標有限公司、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和發現者說(北京)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嘉賓應邀出席發布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玉萍主持會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做新聞發布。 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為總后軍需生產技術研究所原副所長、高級工程師趙繼軍頒發了“綠色大使”獎杯。 綠宇基金攜手北京公交系統在行動 我國是世界紡織大國,每年廢棄纖維制品達2600萬噸,但回收利用技術特別是聚酯纖維制品回收還處于起步階段,導致大量難以降解的廢棄纖維制品進入自然界,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沉重壓力。因此,我國紡織化纖工業亟需強化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循環化和低碳化發展理念,建設紡織品的再利用體系,實現紡織纖維“從搖籃到搖籃”的多級多次閉環循環。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是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并由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捐資設立的化纖行業“綠色發展基金”,其宗旨之一就是搭建社會公益平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引導行業走綠色低碳、再生循環之路,鼓勵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方式。 在此項工程中,各合作單位通力協作,發揮了平臺支撐作用,各單位組織將北京公交集團置換點的廢舊衣服統一登記造冊、整理集中以及臨時存儲,統一交由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運往紹興工廠進行科學處理和循環再生。預計夏季和冬季接收的廢舊公交系統職業裝總件數大約40萬件,折合約130噸。主要種類包括:棉服、西服套裝、長袖襯衣、半袖襯衣、夏裝褲子、領帶、臂章、肩章等。 綠色發展脈絡延伸至 “十三五”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提出“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 對此,賀燕麗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打通職業裝乃至廢舊紡織品產業鏈的閉環回收利用奠定基礎,重在爭取社會效益,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下一步,此項工程各支撐單位將聯合推進北京公交系統職業裝標準的制定,在提高職業裝舒適性和功能性的同時,從循環再利用的角度出發,提高職業裝面料材質單一性,降低回收難度,提高回收再利用比率,爭取建立從服裝到服裝的閉環循環再利用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在講話中指出,綠色發展是時代主題,是順應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必由之路。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聯合北京公交系統搭建了“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這個平臺,是國內職業裝回收再利用領域的有益探索,通過社會及產學研用的合作,引導公眾綠色、低碳、環保意識的提升。工程的啟動和運行非常及時和必要,希望不斷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發揮示范效應,打造出中國紡織工業“再利用體系”建設的示范性工程。 北京公交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杜躍表示,北京公交集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公益性定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大力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和超低排放公交車,注重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充分整合和利用既有資源,積極應用綠色交通技術,推進綠色科技公交建設的發展理念。作為此項工程的合作單位之一,很榮幸能參與搭建這樣一個綠色循環的社會公益平臺,為共建綠色和諧社會出策獻力。 綠色環保路上的探索者 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廢棄滌綸紡織品的高質化綜合再生利用,始終秉承“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理念,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潛心于滌綸循環回收工藝技術的研發。 11月18日,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擬在黃岡市投資135億元人民幣,建設“長江黃岡循環經濟示范園(國家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產業基地)”項目,并在武漢簽約,該項目通過湖北政府引導基金注資,成為長江產業基金首個重點推進的產業項目。綠宇環保將采用自主研發的醇降解再生工藝,從廢棄紡織品源頭到終端環保面料,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廢棄紡織品的循環產業鏈。 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強在會上分享了綠宇環保在綠色制造道路上的成果和體會,表示公司的發展理念和化纖行業的發展趨勢高度契合,綠宇環保出資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推動“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都是希望能夠引領行業綠色制造的前沿科技,致力于綠色循環產業鏈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紡織品的再生利用率,成為推動生態文明與綠色經濟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典范企業。 紡織產業鏈協同發力 自“十二五”以來,行業在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開創性成果,但也依然面臨著回收系統建立難度大、技術復雜、循環制造成本高、公眾接受度較低等諸多問題,依然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做出努力。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各專業協會領導悉數到場,紛紛發聲,支持行業在促進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方面邁出的新步伐,并積極建言,開創新路徑和新領域。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表示,目前,行業在化纖滌綸的回收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在服裝回收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就長絲織造行業來說,加工織造產生的廢邊絲數量較大,回收利用起來對企業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都有一定效益。在整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方面,長絲織造協會將堅決支持,積極倡導,持續推進。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則表示,在廢舊紡織品回收方面,產業用領域也是一個大戶。濾袋、整車報廢之后的紡織品等,都是循環利用的原料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公交系統合作的模式,啟發產業用行業也要不斷開發新的原料渠道,開辟新的天地。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朱曉紅表示,聚酯類紡織品回收也是家紡行業“十三五”時期的發展重點,協會自去年以來,不斷組織、參與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相關會議,動員品牌企業用以舊換新的形式回收一些化纖類家紡產品。目前,相關工作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楊金純表示,就終端服裝消費品來說,消費者對循環利用紡織品的消費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需要相關機構的協同推動。在回收環節,除了成衣,服裝行業也在積極建立加工企業邊角料回收系統,其中,聚酯類產品尤為量大面廣。但是,由于很多服裝品牌自己本身并沒有工廠,這又需要行業通過品牌產業鏈的提升,引導更多的工廠加入。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瞿靜則表示,針織紡織品大多是混紡,分揀和二次利用在技術上的難度也比較大。作為行業發展的推動者,協會將站在一定的高度,全力推動這項事業,并希望能和技術開發團隊展開深入合作,探討出新的路徑。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懷東說,印染環節的回收啟動較晚,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中端,將來會攜手各方力量,繼續探索,不斷研究,克服印染環節的種種挑戰,將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系統推行下去。 記者還在會上了解到,在歐洲,如果一個品牌沒有做到產品的20%使用再生原料,就不算是一個真正有品牌價值的企業。迪卡儂、宜家等也都在國內的合作企業中推行這一準則。到2030年,宜家所有產品中用到的循環再利用纖維將占大部分比重。 在更多的行業中推行循環再利用,不僅能解決環保、垃圾焚燒等問題,更緩解了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 李陵申在總結中談到,項目本身令人振奮,循環再利用事業潛力巨大,難度不小。從技術層面來講,再生纖維制造技術會越來越高,但技術的先進性要與經濟的可行性、消費者習慣等同步。目前,原生纖維的成本不斷降低,但再生纖維的成本卻不斷提升,這為循環再利用事業的推進增加了一定難度。據了解,即便在發達國家,消費者對再生產品可承擔的價格上限,也僅僅比常規產品高10%左右。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中紡聯始終大力倡導每個產業都要形成一個閉環,能消耗掉自身所產生的垃圾。在循環再利用領域,困難來得一定比愿景更快,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行業更加努力,協同合作。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