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纖維是化纖的未來 |
本次技術推廣活動的一大亮點,無疑是嘉賓訪談環節。在端小平的主持下,高勇、俞建勇、賀燕麗、彭燕麗以及陳浩以“綠色紡織,從纖維開始”為主題,圍繞“十三五”紡織業綠色制造發展方向、關鍵技術、綠色纖維認證和應用、技術推廣、企業面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對話,讓大家意識到,面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大江大海,綠色發展是必須要面對的,綠色纖維是機遇,也有挑戰,但綠色才是未來。 高勇: 減少霧霾,紡織業在行動 近日北方的嚴重霧霾,再次引起全國上下的極大關注,環境問題引發人們的思考,如何才能降低、消除霧霾,如何才能還一片藍天白云,紡織業在其中該有怎樣的作為?高勇認為,紡織業的綠色在于原料的綠色化、制造過程的綠色化和產品的綠色化,而在綠色制造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紡織業一直在節能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大量推廣節能電機,推廣空調控制技術,節能不僅是降低成本的手段,現在已經成為生態文明的重要部分。 還有減少廢水、廢氣和固體污染物的排放。近期有分析表明,霧霾的主要來源是電廠、鋼廠的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而紡織業的過濾材料可以應用到這些領域。減排也是紡織工業綠色制造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在紡織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水排放是重要任務。目前我國紡織行業在印染業大力推廣少水、無水印染,減少廢水排放。減少廢氣排放則是化纖行業的重要任務。紡織工業當中的固體廢棄排放量目前雖少,但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持續深入,今后要加大關注。 在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方面,高勇指出,此次推廣會場外展出的大量產品和技術都與瓶片紡相關。中國的瓶片紡生產能力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發達國家化纖紡絲都在利用瓶片,國際大品牌的采購也要求循環再利用纖維占比逐步提高,循環再利用目前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今后在紡織原材料中的利用比例將加大。高勇認為,目前我國在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的廢料等都能夠做到循環再利用,但是在消費者手中的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回收系統還不健全,“十三五”的重要任務就是建立完善的循環回收系統,要提高分揀技術和回收加工技術。此外,還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有更多的技術支撐紡織全產業鏈的循環回收系統,這是紡織“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工作。 俞建勇: 生物基、循環再利用、原液著色是化纖綠色的本源 什么是綠色纖維?作為原料產品如何與下游結合體現自身價值?原液著色技術與無水印染技術有著怎樣的關系?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俞建勇指出,綠色通常指原料可再生、可循環利用,制造過程清潔低碳,應用過程具有安全性,綠色纖維就是要滿足這些要求。在推廣綠色纖維過程中,要盡量滿足全過程綠色,但也不排除部分綠色。 對于化纖行業綠色發展的著力點,俞建勇認為,要加大推廣生物基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和原液著色纖維,這對于降低制造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抓住這三點就抓住了化纖綠色的本源。在三大類產品中,又可以根據不同領域有新的分類。比如,循環再利用纖維除了傳統應用領域外,在產業用領域也有了很大發展,原液著色技術近年來也有了很大進步。 原料產品如何才能體現自身價值? 俞建勇指出,作為原料的纖維綠色化要通過最終產品來體現,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加工過程綠色化。綠色纖維產品在加工制造過程中體現綠色性可以匯集成四個點: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節能減排、控制能耗,節水、節約各種資源投放,同時,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注重資源化技術的融合。 俞建勇舉例說,染整領域的無PVA上漿技術、前處理生物酶低溫處理技術、染色節能冷軋堆技術、低浴比氣霧染色技術、無水染色技術等都是綠色纖維加工技術。同時,原液著色纖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是改變原有生產方式的重大變化。目前自主設計研發比例的加大為原液染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具體體現在:一是具備了產業基礎;二是智能制造、柔性化生產為原液染色創造了條件;三是原液著色纖維與染色纖維有各自不同的市場應用領域,有各自的優勢,不會產生替代結果,發展前景廣闊。 賀燕麗: 推進綠色纖維認證,從源頭做起 從國家發改委的崗位轉到化纖領域,賀燕麗主要抓綠色纖維認證工作。截至目前,已經有寧波大發化纖、浙江綠宇環保、浙江金霞新材料、江蘇盛虹、優彩環保資源、滁州安興環保彩纖、海斯摩爾、廣東新會美達錦綸8家化纖企業成為首批綠色纖維認證企業,他們的產品可以統一配上帶有“GF”字樣的綠色樹葉標識。有不少企業也在積極申請認證,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企業可以得到認證,認證過程又有著怎樣的程序?賀燕麗對此進行了說明。 賀燕麗介紹說,綠色纖維認證經國家工商局批準注冊,目前僅限于化纖中的綠色纖維,主要涉及生物質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原液著色纖維。在企業條件方面,要求企業必須通過ISO90001質量認證、ISO14001環境認證等一系列標準。產品上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認證,而是主要產品認證。認證的目的是貫徹國家綠色制造、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從源頭開始實現綠色化生產,這是化纖工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認證程序包括:向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提出申請,提供認證材料并填寫表格,經過初審后,由專家進行現場實地核查,綜合結果,授予綠色纖維標志。 賀燕麗表示,化纖是綠色纖維的源頭,最終發揮作用需要傳導到紗線、面料、服裝、家紡、產業用等終端,引導產業鏈下游綠色升級。她舉例說,比如地毯中如果有70%的綠色纖維含量,也可以申請使用綠色纖維吊牌,這樣便于實現政府采購、軍隊采購。 陳浩: 堅持綠色發展,未來大有希望 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對回收再利用產品有成熟的鼓勵政策,特別是像阿迪達斯、耐克、可口可樂等大公司在采購中都對綠色產品提出指標,歐盟也在考慮制定提高循環再利用產品的比例,制定新的稅收政策,陳浩在對話中介紹了相關情況,以及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陳浩介紹說,在美國,瓶片加工企業沒有增值稅,有利潤時上繳所得稅,美國再生企業相關稅負整體相對較低。此外美國工廠有著嚴格的環保管理,職工保障也很完善,美國的再生瓶片主要用于食品包裝,回收的自動化程度也很高。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循環再生企業實際稅負仍較高,沒有增值稅抵扣,還要交所得稅。國內的再生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大企業規范合法生產,綜合成本較高,而眾多的小企業仍處于“低小弱散”的狀態,不規范生產,追逐低成本,這不利于行業整體提升。 在思想觀念上,國外對再生纖維高度認可,陳浩舉例說,球星C羅曾穿著號稱“海洋回收紗”制作的球衣參賽,價格不菲,這類球衣都是由丟棄在大海里的塑料瓶提煉而成,每28個塑料瓶可以制成一件球衣。而在國內,再生制品在質量和價格上往往受到歧視,社會一般認為再生產品就應該便宜,認可度不高,導致再生企業經營困難。此外,國外再生企業裝備自動化程度高,具有高投入、高品質、低排放的特點。而我國的大企業成本高、盈利少、不具備升級能力,小企業成本低、沒有升級動力,造成國內再生行業的裝備技術水平整體與國外差距較大。他希望國內裝備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突破如材質分析等在內的核心技術,提高設備在高溫高濕、強腐蝕條件下的穩定性。 彭燕麗:讓更多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由海鹽海利環保纖維有限公司開發的“高品質差別化再生聚酯纖維關鍵技術及裝備”成果獲得“紡織之光”2016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一等獎,這也是在歷次推廣活動中第一次介紹循環經濟項目。作為中紡聯科技部負責人,彭燕麗深有感觸。 彭燕麗走訪過不少瓶片加工企業,看到的多是臟亂差的環境、原始的加工手段,這讓她自己也沒有了購買再生產品的欲望,然而參觀了海鹽海利的瓶片紡生產線后,她感到“很震撼”,同時也改變了對再生紡織品的印象。 她介紹說,此次推廣活動是2016年最后一場,從話題、地點、企業的選擇都非常契合“綠色紡織,從纖維開始”這一主題,推廣先進技術、樹立典型、塑造榜樣對于宣傳綠色發展非常重要。以前的推廣活動只限定一個技術成果,相對受眾較少。近三年來,科技部轉變推廣思路,采取主題推廣方式,結合主題選擇相應技術,從實踐看效果越來越好,影響也逐漸加大。目前,推廣成果已經形成了一個項目庫,在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經過專業協會的精心組織,受眾面擴大,很受企業歡迎。再加上紡織之光重點科技成果推廣云平臺的推廣,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式、全方位的新技術成果推廣新模式,讓更多的紡織服裝企業和技術人員受益。她強調,本次化纖行業綠色纖維制造關鍵技術重點成果推廣活動在推廣會之外,還組織了企業產品展示,從而使企業的綠色纖維制造成果得到更好推廣。下一步,將總結技術推廣經驗,提高質量,進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與產業通道,讓更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紡織工業整體升級。 純羊毛標志已經存在數十年了,對推動羊毛產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彭燕麗還以純羊毛標志的發展經驗對綠色纖維認證給出了建議。她說,作為天然纖維,羊毛已經有上萬年歷史了,純羊毛標志推出也走過了50年的歷程。純羊毛認證的重點是“純”字,最開始也是針對混亂的市場推出認證,以此達到推廣羊毛使用量的目的。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純羊毛標志在推廣中也在不斷變化。目前,羊毛纖維使用量在下降,價格也在提高,產量逐漸降低,落在了化纖后面,產業面臨著危機,但羊毛可以生物降解,是紡織原料中不可或缺的的綠色原料。 她強調,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進行全生命周期認證、碳排放認證,在這些方面羊毛有很大優勢。無論何種纖維,最重要的是得到市場認可,綠色化學纖維的進一步推廣應從市場需求出發,進一步完善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體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