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紡織集團:書寫新時代紡織報國的華章
王為 / 文
這是工人作家、詩人楊大發1956年金秋時節發表在《西安日報》上的一篇詩作,記述了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紡集團)的前身——原國營西北第四棉紡織廠——我國西部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在開工生產時的盛況。而同屬西紡集團前身的另外幾個姊妹企業——國營西北第三棉紡織廠、國營西北第六棉紡織廠、國營西北第一印染廠也先后于同時期、同地點誕生,她們猶如姊妹花,迎著新中國的第一縷朝陽,競相開放于古都長安以東階梯狀的“黃土臺原”上。
荒蕪起明珠,經緯織錦繡
西紡集團的先輩創業者在新中國發展國民經濟、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起了我國西部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西安紡織城。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等共同托起西安紡織城,在新中國紡織工業的布局中舉足輕重。
各自熠熠生輝又交相輝映的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在此后近半個世紀的創業發展歷程中,一路并肩而行,不僅打造了“驪山牌”棉布、“灞橋牌”滌卡、“秦川牌”棉紗等國優、部優、省優產品及品牌,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共同見證了新中國紡織工業的新生和發展、見證了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轉變。
1998年底,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及國家政策宏觀調控,原西北三棉、西北四棉、西北六棉和西北一印被中國華誠集團悉數兼并,組建為陜西唐華紡織印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四戶企業轉制為公司;2008年10月四家公司再次經歷又一次重大轉折——政策性破產,在西安乃至陜西都是影響比較大的。2009年12月30日,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下轄西安三棉、四棉、六棉和欣隆公司四戶企業。經過整合重組,淘汰了落后產能、實現了生產要素重新集結和優化的西紡集團,2014年9月告別紡織城、異地搬遷,入駐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2014年10月31日正式投產運營。
西紡集團抓住歷史機遇,轉型升級、華麗轉身,不僅使一個“固守老城區艱難生存”的老牌國企煥發了青春,更為西安紡織產業發展迎來了春天。西紡集團的新生,標志著一個始終以“紡織強國,做精做強紡織產業”為己任、有著60年輝煌創業歷程的老牌國企,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歷史條件下,再度抓住產業變革的發展機遇,改革重組,淬火成鋼。
幾代西紡人,合力鑄強國
坐落于驪山腳下、灞河北岸的西紡集團新廠區,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勢,也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交通優勢。
兩座新建的16萬平方米封閉式風道大梁砼排架結構標準廠房及其生產輔助群房,功能完善,氣度非凡,呈現了現代化紡織產業的時代風范;新廠區占地580畝,設計和建造均體現了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不僅建有現代化的生產廠房及變電站、鍋爐房、空壓站、冷凍站、消防、倉儲等生產輔助設施,還建有現代化的辦公大樓、員工宿舍樓、公寓樓、員工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等辦公、生活、文化設施。
西紡集團目前擁有紗錠18.88萬枚、布機712臺,均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企業同時擁有行業一流水準的高精度紡織試驗、檢測設備等,為做精做強紡織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精尖、自動化的紡紗、織造裝備,不僅具備了高產、高速、寬幅、大卷裝、長機型、短流程等特征,同時具備了節能、環保、低噪音、低粉塵等特征。其中,清花工序采用了德國特呂茨勒公司生產的清梳聯合機,有效實現了多工序的聯合;精梳、細紗設備采用了瑞士立達公司生產的E80精梳機和G32型環錠細紗機,專業適配。
西紡集團主要生產和經營“灞橋牌”純棉坯布、滌棉坯布、人棉坯布、超細旦、滌粘、滌莫等產品,產品無卷化、無結紗、無梭布、精梳紗比重達到了95%以上?!板睒蚺啤奔啞⒕€主要代表產品有:高支純棉精梳紗系列、精梳滌棉混紡紗系列、超細旦系列、粘膠系列及緊密紡系列等五大類產品,紗支從60s到120s;“灞橋牌”坯布主要代表產品有:由強捻紗及巴厘紗生產的雙縐織物、各種小提花裝飾織物、由差別化纖維開發生產的高配比異經異緯織物、高支高密貢緞類織物、利用改性陽離子滌綸長絲、莫代爾、粘膠、細旦滌綸纖維等高附加值類產品。
以市場為導向、質量為先、結構不斷優化的“灞橋牌”紗布產品,是科技創新和綠色時尚相融合的產品,除了美化生活、滿足人們日常需求的服裝、家紡、家居用品外,還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氣、消防等特種行業,銷售網絡遍及全球市場。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落地實施,西紡集團以創新為驅動,著力在產品的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上下工夫,繼續推動“灞橋牌”紗布產品向高端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西紡集團黨委是企業改革發展的指揮部,企業各級基層黨組織擁有很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企業各級群團組織主動融入中心,積極作為,在豐富員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中,彰顯了生機與活力。
邁入新時代,肩負“紡織強國,做精做強紡織產業”神圣使命的西紡人,面對紡織產業戰略重構的新形勢,正以新發展理念為創新驅動力,大力實施“三品”戰略,堅定走以質取勝、質量強企的科學發展道路,不斷提高西紡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西紡產品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努力實現西紡的高質量發展。
咸陽紡織集團:打造智能制造全產業鏈集團
萬晗 / 文
成立于2012年9月的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是順應國家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響應陜西省重振紡織雄風號召,由咸陽市人民政府出資組建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集團,是西北地區最大、裝備最先進的紡織纖維檢測和產品技術研發、生產基地。
咸陽紡織集團從何而來?
咸陽紡織集團由西北一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二棉紡織有限公司、陜西八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組建而成,注冊資本達4億元,總資產達45億多元。
其中,西北一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國營西北第一棉紡織廠,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在西北地區建設的第一家國有棉紡織企業,當時擁有紗錠50200枚、布機1000臺,生產能力為年產紗4310噸、布176萬米。1998年,西北國棉一廠改制成為陜西風輪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北國棉一廠。2008年9月,西北國棉一廠依法申請破產。2010年9月,陜西風輪紡織有限公司改制為西北一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西北一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咸陽紡織集團旗下公司,2014年12月搬遷入園成為咸陽紡織集團一分廠。
西北二棉紡織有限公司前身為國營西北第二棉紡織廠,始建于1952年,是國家“一五”期間投資興建的大型棉紡織企業。1996年,西北國棉二廠改制為西北二棉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改制為西北二棉集團有限公司,下設陜西歐亞紡織有限公司、陜西現代紡織有限公司、陜西西北二棉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參股、控股子公司。2012年8月,西北二棉集團實施政策性破產,由陜西歐亞紡織有限公司接盤,接盤后公司更名為西北二棉紡織有限公司。2012年9月,西北二棉紡織有限公司成為咸陽紡織集團旗下公司,2016年4月搬遷入園成為咸陽紡織集團二分廠。
趙夢桃工作照
趙夢桃和吳桂賢等小組姐妹們交談
吳桂賢參觀夢桃展廳
陜西八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國營陜西第八棉紡織廠,最早是張之洞興辦洋務的產物,早年在湖北,后經寶雞輾轉到咸陽。1937年籌建,1940年8月建成投產,是陜西最早的紡織企業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組建成立中外合資昌龍染織有限公司、中外合資陜西明利制衣有限公司、陜西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等。1998年4月,國營陜西第八棉紡織廠改制成立陜西八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9月,陜西八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咸陽紡織集團旗下公司,2015年8月搬遷入園成為咸陽紡織集團三分廠。
咸陽秦越紡織有限公司由原咸陽華潤紡織有限公司改制重組而來,前身為國營西北第七棉紡織廠,始建于1958年,建廠時投資僅有2600萬元。1995年12月,西北國棉七廠依法改制為陜西天王興業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6月,華潤紡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重組陜西天王興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咸陽華潤紡織有限公司。2015年2月,由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和華潤紡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咸陽華潤紡織為基礎合資組建成立了咸陽秦越紡織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約13億元人民幣,其中咸陽紡織集團占注冊資本的81%,華潤紡投占注冊資本的19%。
咸陽現代印染有限公司由原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更名而來,前身為原國營陜西第二印染廠,1964年開始籌建,年產純棉印染布1.05億米。1992年4月,陜西第二印染廠與香港華昌疋頭有限公司和東麗(香港)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陜西華昌紡織印染有限公司。1997年6月,陜西華昌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改制更名為陜西華昌印染服裝有限公司。2003年7月,華潤紡織集團收購陜西華昌印染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性資產成立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2015年4月,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成為咸陽紡織集團旗下企業。按照咸陽市政府退城入園相關政策指導,陜西華潤印染有限公司更名為咸陽現代印染有限公司,開始實施搬遷入園發展戰略。
上述五家企業經過整合重組,退城入園組建成為集團公司,并形成了一、二分廠及咸陽秦越紡織有限公司三大生產板塊,分別建設了純棉高支高密類、差異化纖維類、產業用紡織品類三條先進生產線,全面邁入轉型發展新階段。
行業常青樹,有何致勝法寶?
在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長河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有很多,而要成為常青樹,必然擁有致勝法寶。
強大的生產能力是咸陽紡織集團的致勝法寶之一,這得益于高精尖的智能化生產設備和管理體系。據悉,咸陽紡織集團現擁有紗錠30萬枚,氣流紡2000頭,各類無梭織機1546臺,整體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國際一流,引進有代表目前全球頂尖水平的德國特呂茨勒清梳聯機組、瑞士立達單眼自調勻整D45型并條機、立達E66型精梳機、奧托康納粗細聯機組和粗細絡聯機組,以及日本村田21C-S型自動絡筒機、津田駒TTS10S型漿紗機和津田駒ZAX9100型織布機等技術裝備,設備新度系數高達0.98。紡紗設備100%實現粗細聯,57%實現粗細絡聯,織造設備全部實現無梭化,生產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集成化。由于大批高自動化、智能化先進設備的應用,咸陽紡織集團搬遷完成后用工大幅減少了66.7%,目前全部從業人員為3700余人。
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是咸陽紡織集團的另一發展秘訣。近年來,咸陽紡織順應時代變化,抓住發展機遇,在努力抓好新廠區建設、搬遷整合、設備改造升級等工作的同時,大力實施精益管理和“三品”戰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已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較高的知名度,擁有“風輪”、“翠華山”、“雅迪絲”、“勁松”、“秦嶺”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并擁有兩個“國家級新產品”和一批“陜西省名牌產品”,產品遠銷歐盟、北美、日韓、非洲及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達10億元以上。
咸陽紡織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以投資為導向,充分利用印染項目入園契機和智能制造基地平臺,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積極參與印染和服裝智能生產制造,打造出集紡織、印染、服裝于一體的完整、閉合產業鏈條,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五環集團:追趕超越抓機遇 轉型升級促發展
權瑞云 / 文
位于古都西安東郊白鹿原下、浐河之濱的陜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五環集團”)前身系國營西北第五棉紡織廠(簡稱“西北五棉”)。1954年10月籌建,1957年12月投產,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據悉,五環集團隸屬陜西省紡織工業總公司管理,2006年下劃至西安市成為西安市國資委直管國有獨資公司。在1989年和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曾分別到五環集團視察工作。
風雨兼程,辛勤耕耘結碩果
投產至今,五環集團已走過62個春秋。幾代五環人,無私奉獻,為國家紡織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價值,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足跡。
據悉,五環集團主要以紡織為主,經營各種紗線、坯布、服裝面料及床上用品等,下設五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五環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陜西舒夢娜家紡有限責任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和壓縮規模,現紡織主業擁有紗錠11.05萬枚,布機648臺,在冊職工3980人,生產區占地324.838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西北五棉順應時代發展,1984年8月起,在陜西省率先實行廠長負責制,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超前改革試點單位,享有省計劃單列等政策,曾榮獲全國企業管理最高獎項金馬獎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企業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調整營銷策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具備了完善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體系,被陜西省認定為省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榮獲“全國紡織行業先進黨建工作示范企業”、“全國紡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中國紡織品牌文化創新獎”、“全國紡織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陜西省紡織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西安市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企業三名職工分別當選黨的“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銳意進取,煥發生機添活力
面對轉型升級壓力,五環人同心協力、努力拼搏,實現了初步成績:2001~2016年,企業經濟效益在陜西省紡織系統中名列前茅,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棉紡織行業前50強“排頭兵”企業稱號,基本實現由求生存向求發展的歷史性轉變。
五環集團的具體措施包括,第一,調整品種結構,加快升級換代步伐。堅持效益優先和“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差異化發展戰略,跳出傳統白紗白布的藩籬,將以棉為主改成以非棉產品為主的差異化產品系列,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新特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實現了與市場需求較好對接。同時加大開發特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各種功能性面料以及導電布、彈力布等品種,形成了環錠紡和賽絡緊密紡色紡生產線和多系列多品種色紡紗,不斷提升化纖色紡紗的品質和檔次,重點開發色紡紗線及純黑、超級黑、AB紗系列品種。企業每年都開發研制4~5個省級優質產品,新產品產值率達30%以上,利潤占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總額的70%,多項產品自主創新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第二,強化質量管理,持續提升生產水平。進一步完善質量體系,減少質量波動。五環集團不斷在抓質量攻關、效率提升、節能降耗、解決突出質量問題上下功夫。加強工藝管理與研究,以新品種、高難品種為重點,不斷摸索新的操作方法和最佳方案,對重點品種固定機臺,開車時指定專業技術人員跟蹤指導,確保工藝參數的正確執行。在生產車間持續開展質量攻關競賽和單項競賽活動,實施維修包機制,使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第三,強化企業管理,不斷增強綜合軟實力。企業已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了適應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企業管理具有較強執行力。例如,把企業經營目標責任分解落實到集團高管和各處室,完善對高層管理人員的考核機制,形成了從上到下的縱向考核體系。同時在生產經營線、車間部門實行互評考核,完善橫向考核體系。在中層以上干部中開展了“強內功、補短板、追趕超越”擂臺賽,圍繞集團生產經營中心工作和自身工作實際找短板、提措施、定目標,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實施對標管理工作,制定企業每年度對標管理工作安排,以行業先進企業為對標單位,真正找出差距、改善管理,推動企業整體管理上臺階。
與時俱進,抓住非織造發展契機
跟隨政府發展步伐,五環集團按照“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分步實施、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的基本發展思路,抓住搬遷入園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逐步推進搬遷建設等各項工作。
為擺脫同質化競爭,按照西安市政府和市國資委關于做優做大做強紡織產業,實現國有紡織板塊跨越式發展的指示精神,五環集團確定了水刺非織造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擬建棉花預處理、棉花脫脂及水刺非織造材料生產線。2018年年底,五環集團與西安市灞橋區政府舉行了搬遷入園、土地收儲簽約儀式,全面拉開新廠區建設序幕。
非織造領域是全球紡織行業中成長最為迅速、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是健康、環保、基建、工農業等領域內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西安五環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擬采用的水刺非織造材料生產設備,達到目前世界先進水平,有利于加工生產差別化和多樣化的產品,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造血功能和市場競爭力。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形成年產數萬噸復合非織造材料的生產能力,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成績都是奮斗出來的,不能辜負時代賦予的美好契機。五環集團在搬遷入園、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擁有啃硬骨頭的決心和毅力,加快落實了新廠區規劃審批、項目環評和設備招標等工作,力爭讓新廠區早建成、早投產、早受益,努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并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