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是紡織人的高光時刻??平滔刃姓邆冇弥腔酃饷榧徔椥袠I帶來了動力,用實際行動為紡織科技、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一起聆聽來自企業、院校的獲獎者及獲獎單位代表的獲獎感言,讓我們跟在他們身后,一起追光。
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代表、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宗杰:
努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
碳纖維全產業鏈制造商
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紡織之光”2019 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的頒獎,這不僅是對公司的肯定,更是對碳纖維事業的肯定,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更是一種鞭策與鼓勵。多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致力于推動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極大促進了中國紡織行業的科技進步。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隸屬于光威集團旗下的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有資產20億元,是國內最早從事高性能碳纖維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之一。產品歷經十五年的應用驗證,形成了以航空、航天重點型號為代表的高端用戶群市場,是一家覆蓋碳纖維全產業鏈的生產企業。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工業機械、醫療器材、新能源、交通運輸、建筑工程等領域。
通過產學研結合和自主創新,公司形成了碳纖維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生產,首創國內多工位PAN 原絲500m/min 紡絲速度產業化制備,高模型M55J 級碳纖維通過“863”項目驗收,國產T800H 和M40J 級國產碳纖維在全國性項目評比中獲得領先優勢和地位;運用SPC 手段,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2017 年在上飛院見證下,GQ3522(T300 級)碳纖維及機織物PCD 文件得到預批準,開始批量穩定供貨。目前已形成了GQ3522(T300 級)、GQ4522(T700G/T700S 級)、QZ5526(T800H/T800S/T800G 級)、QZ6026(T1000G 級)、QM4035(M40J級)/QM4045(M50J 級)/QM4050(M55J 級) 碳纖維工程化制備。
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結構合理且穩定的研發團隊,與北京化工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承擔了國家和省市級科研、產業化項目100余項,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擁有專利74項,獲省級以上技術科研成果鑒定20 余項,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主持起草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國家標準,參與制定了碳纖維測試國家標準7 項。
公司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AS91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產權、能源等管理體系。公司檢測中心通過國家實驗室(CNAS)認可。擁有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平臺。
秉承“不忘初心、天道酬勤、牢記使命、強軍報國”的核心價值理念,公司相繼突破了一系列碳纖維生產的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瓶頸,成功實現碳纖維國產化目標,為我國航空、航天多個型號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材料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拓展纖維是一個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民營企業,懷揣著中國碳纖維發展的夢想,傾其所有,義無反顧。未來,實業報國的拓展人計劃以高性能碳纖維為核心產品,堅持“高強”、“高?!薄ⅰ暗统杀尽钡摹皟筛咭坏汀卑l展戰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產業結構,努力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碳纖維全產業鏈制造商,為我國的碳纖維事業、紡織工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獲獎代表、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院長王銳:
心無旁騖為未來紡織科技創新
提供基礎支撐
面對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美好未來,紡織科學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工業進步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與提高,對于國家產業進步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期待,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加快發展紡織材料科學,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對于紡織科學未來發展,我有一點期待和思考。
要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尤其對紡織科學來講更是這樣?;A研究是紡織科學與創新的起點,也是搶占未來的制高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1 月8 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加快科技創新,必須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闭劦娇萍紕撔?,我們也會聯想到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中興事件和華為的崛起告訴我們,唯有加強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贏得競爭優勢。經過幾十年多少代人的不懈奮斗,我國紡織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但為躋身世界紡織先進行列,實現“從0 到1”,解決“卡脖子”技術,亟需我們瞄準世界紡織科技前沿,繼續堅持前瞻性、多學科交叉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希望在各級領導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全體紡織人繼續耐得住寂寞,繼續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努力爭取“十年磨一劍”,為未來紡織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
要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從我個人的科研經驗,從紡織工業發展的歷程看,紡織領域的許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產學研用集體創新的結晶。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協同創新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發揮著為產業培養人才、為企業創新服務的作用,生產企業起著關鍵和主導作用。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作為科技人員我們必須提高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承擔為企業服務的任務,以基礎研究成果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支持企業成為技術與產品創新的真正主體。反過來也希望企業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產業化規?;瘲l件支撐,最終協同創新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融通發展,實現高科技產品的規模化穩定化生產。
要面向未來擔負起紡織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中國紡織工業和紡織人要面向未來,立足新時代新技術新需求,敢于爭先,努力占領科學技術發展最前沿,在世界紡織科學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當前,中國紡織工業進入“新時代”,正在加速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未來的紡織也將走向數字化、信息化、功能化與智能化等。作為紡織人,我們要擁抱新時代,擁抱新科技,要主動和善于開展學科交叉融合,并促進新技術在紡織產業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始終發揚中國紡織人的優秀傳統,始終胸懷感恩報國之心,努力擔負起振興傳統紡織、創造未來紡織的重任,不畏艱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入服務國家紡織建設與科技進步的時代洪流,為中國紡織工業強國建設,貢獻我們最大的力量!
教師獎獲獎代表、
浙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姚菊明:
為紡織行業培育更多人才、提供更多服務
“紡織之光”教師獎設立的意義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優秀教師潛心學術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為紡織行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更強的智慧與力量。在此,我向大家分享和展望作為一名紡織人在強化人才培養、潛心科學研究、推動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思考與感悟。
一是要以德樹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以德為先。我將始終牢記教師“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以學術道德和為人師表影響學生,以創新教學和以身作則教育學生,以任勞任怨和兢兢業業感染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特別關愛學生,努力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以學修身。自工作以來,我主要從事蠶絲蛋白、纖維素材料的功能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展望未來,我將“不忘自己的初心,牢記自己的使命”,堅持學習,廣泛學習,深入學習;通過學習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學習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潛心學術研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以學修身。
三是要以干促進。“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說的是工作不但要有務實的想法,更要有務實的行動。我在浙江理工大學擔任了多年的學院院長、人事處處長等職務,工作中注重頂層設計,善于團結師生力量,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技與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圍繞高等教育的使命、紡織院校的定位和學校的中心工作,確定明確的目標,提出清晰的思路,謀劃創新的舉措,凝聚強大的合力,踏踏實實建設好師資隊伍、培養好優秀人才、開展好學科建設、提供好社會服務,以務實精神干事創業、推進工作、促進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向紡織強國邁進,國家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紡織科技強國是一項全局性的戰略工程,這需要我們紡織院校的不懈努力與不斷創新。作為紡織院校的教師,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不忘初心,強化使命擔當,以錢之光等前輩為榜樣,為紡織行業培育更多人才、提供更多服務,助力中國紡織產業不斷創新發展!
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代表、
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紡織設備保全工、高級技師張學明:
帶動更多人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凡之事
我是民營企業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的一名紡織設備保全工。從事紡織工作33年來,我從一名紡織設備保全工成長為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肯定。曾先后獲得福州市首席高級技師、福建省技能大師、福州市十大工匠、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州市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紗線網首屆節能創新大工匠、中國棉紡織行業首屆傳承大工匠等榮譽稱號。作為基層一線代表,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談幾點體會:
善于鉆研、敢啃硬骨頭。作為福建省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面對客戶要求的不斷提高,紡織技術創新不斷加速,紡紗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新產品開發的周期縮短等現狀,我們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我進入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以來,處處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以滿腔的工作熱情,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投身于公司建設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如:“空壓機節能改造”、“梳棉濾塵改造”、“細紗通風裝置改造”、“竹節紗、氨綸包芯紗新品種開發”等等。一系列的技術改進累計獲得了17 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每年為企業節能增效至少在1500 萬元以上,并且在行業中獲得了廣泛的推廣使用,獲得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我一直秉承著“要干就必須干得最好”的工作理念,不斷學習鉆研,摸索出很多創新性的維修方法、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以“管好、用好、修好”設備為原則帶領值車工和設備維修人員做好工作,實現了產量和質量的雙提高。在管理中針對產品質量,努力推行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并積極參與公司新產品開發。
發揮自我價值,做好傳幫帶。多年來,我不斷地完善、充實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同時,還注重培養企業后備力量,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共培養了高級工以上員工近30 人,技術骨干120多人,維修技術人員近600 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設備運轉效率進一步提高,產量、質量不斷攀升。
我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名職工,對民企用工難、高技能人才匱乏且易流失等深有體會。技能人才的重使用、輕培養現象在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制約了企業設備的升級和產品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民營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希望全國紡織行業的廣大職工能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樹立勞動光榮、技能成才的觀念,立足本職,勤奮工作,苦練技能,崗位成才。今后,我將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繼續揮灑青春和汗水,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成就更好的自我,帶動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