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紡織活力!“紡織之光”回訪考察中國紡聯科技獎項目 |
本刊記者-李亞靜 紡織服裝周刊
7月18—19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一行3人赴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東華大學,對“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進行回訪考察。
回訪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產業集聚釋放科創活力
項目名稱:超細介孔玻纖棉氈復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與產業化
7月18日,紡織之光基金會一行前往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鑒湖實驗室)對“紡織之光”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超細介孔玻纖棉氈復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與產業化”進行回訪。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戚棟明、科研發展部部長仇旭,項目組成員、副研究員李家煒、博士朱晨凱等主要完成人參與座談交流。
超細介孔玻纖棉氈復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了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戚棟明、楊曉明、張焱、李家煒、朱晨凱、周嵐、夏厚君、吳金丹、郭仁賢、李耀邦、季鵬、涂大記、嚴小飛、王振朋、胡德林,主要完成單位為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福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鑒湖實驗室)、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浙江歐仁新材料有限公司。該項目創新設計出以超細介孔玻纖棉氈為芯材、多層復合阻隔薄膜為封套的材料結構,在超細介孔玻纖及其疏水棉氈、石墨化聚酰亞胺PI的多層阻隔膜、超聲波響應熱合膠及真空封裝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集成創新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阻隔材料產業化成套技術,實現了規?;a。
朱晨凱介紹了獲獎項目的立項背景與總體思路,創新點及技術內容、技術先進性與知識產權,應用推廣及經濟社會效益等重要信息。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5件(含歐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5件,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各1項。項目建成生產線5條,項目技術衍生出系列產品,已成功應用于ARJ21支線客機、航空發動機、5G手機阻隔膜、建筑保溫等領域。項目突破了國際巨頭的專利技術壁壘。在玻纖超細介孔化、PI膜石墨化、多層復合膜結構設計、超聲真空熱封等方面,實現了與跨國企業的并跑或進口替代;形成了高端阻隔材料成套技術體系。對我國特種纖維、功能膜及其復合阻隔材料的技術進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形成了一支面向高端阻隔材料國家戰略需求、對標國際頂級技術產品水平的科研人才隊伍,可助力產業用紡織材料專精特新發展。
與會人員對項目的產業化應用、跨界融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等情況進行了交流。戚棟明談到,除了已明確的高端應用場景,該項目也在著眼民用領域的拓展,積極探索更大的應用空間。他進一步談到,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在該類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其是否具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其次要考慮企業實際需求,將成本控制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第三,還應充分考慮應用基礎研究的可拓展性,深入考察其是否具備實現大規模應用的潛力和能力,以確保項目的長遠發展和持續效益。
在深入交流中,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陳思奇表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始終秉持著推動紡織行業科技進步、人才培育以及產業升級的使命。此次回訪,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獲獎項目的產業化應用進展,同時期望能夠聆聽一線科研人員和企業的心聲,為紡織之光基金會支持行業科技進步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全面、準確的反饋與參考。
會后,戚棟明帶領紡織之光基金會一行參觀了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
陳思奇代表紡織之光基金會向戚棟明贈送《錢之光傳》。
回訪東華大學:產學研深入合作,助力技術革新與升級
項目名稱:紡織基高端敷料功能化成型技術及其在復雜創面上的應用
紡織基高端敷料功能化成型技術及其在復雜創面上的應用項目獲得了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為高晶、王璐、魯建國、王富軍、胡修元、曹蓉、溫海、吳昊、關國平、李超婧、李彥、毛吉富、譚紹潔、宋子鈺、袁香楠,主要完成單位為東華大學、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必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7月19日下午,紡織之光基金會一行對“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紡織基高端敷料功能化成型技術及其在復雜創面上的應用進行回訪。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王璐、副院長王富軍、教授高晶等項目主要完成人,以及主要完成單位代表、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級傷口敷料研發總監徐結明參與了交流。
高晶介紹了項目背景、總體思路、技術創新點與技術內容、技術參數及其先進性,以及推廣和經濟社會效益等。她談到,自主研發應用于復雜創面的高端敷料是打破技術壁壘、提升我國敷料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項目已建立3條高端敷料生產線,授權發明專利15件,獲批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5個、Ⅱ類醫療器械注冊證3個、CE注冊2個,產品覆蓋3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全國百強醫院覆蓋率96%,三甲醫院覆蓋率100%,產品銷往73個國家和地區。
新產品的創新是企業保持生命力的基石,高端敷料是振德醫療未來的重點開發方向。徐結明提到,在與東華大學的深入合作中,振德醫療以產業化為導向,明確提出具體需求,東華大學則在科研領域積極進行技術革新與升級,進一步推動了雙方合作的深化。他表示,醫療行業始終以安全性為準則,呈現小步快走的特點,產品需要經過市場不斷驗證,進而實現推陳出新。
在詳細介紹了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基本概況及“紡織之光”公益項目的具體細節后,陳思奇表示,創新驅動力主要源于行業企業的引領、院校杰出人才的貢獻以及尖端科技的推動。當市場需求明確指向,企業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并與具備雄厚科研實力的院校緊密合作,雙方將共同實現最佳的合作效果,從而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優秀項目在紡織之光基金會的支持下得以啟動與實施,攜手為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