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嶺南文化,鄧兆萍攜“知否·嶺南”非遺服飾秀亮相北京中軸線 |
10月23日,著名設計師鄧兆萍新作“《知否·嶺南》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亮相北京景山的“錦繡中華——2019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享受一場精彩紛呈的嶺南文化盛宴。
“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錦繡中華”活動為非遺與時尚提供創新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中國紡織聯合會推薦的設計師和廣東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鄧兆萍多年來堅持以中國特色和本土文化為創作核心,致力于通過時裝作品展現當代中國時尚文化生態新貌。
走在時尚前沿的她,一直以中國元素、嶺南元素融入現代服飾中,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從《織夢嶺南》、《廣府薈》、《西來初地》一路以來將嶺南文化元素運用到純熟,把非遺傳統工藝,嶺南建筑風格巧妙嵌入服裝結構。在改良的服飾結構中融合嶺南非遺元素的調性,構成這次“知否·嶺南”極具嶺南特色的系列服裝作品,呈現出獨屬于鄧兆萍的創意風格。
京城中軸線的制高點,皇家園林景山公園內郁郁蔥蔥,《雨打芭蕉》閑適恬雅的出場為服裝秀揭開帷幕,舞姿翩躚,行云流水,為這夜呈現來自嶺南的詩意。粵音與舞蹈完美銜接帶出云月相逐的意趣,屬于嶺南的活絡靈巧與皇家園林的端靜大氣形成對比,大膽的嘗試再次引起了文化碰撞,產生截然不同的趣味與靈動令人贊嘆。今夜嶺南很近,近在眼前。
服飾秀以科技、時尚、藝術、人文等多元因子結合,展示“象牙白”、“莨綢黑”、“千絲紅”三大系列46件作品,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細膩之中盡顯嶺南時尚新風。服裝將“三雕一彩一繡”,和紅棉、洋紫荊、桃花、荔枝等嶺南常見花卉水果、以及滿洲窗等建筑作為創作靈感融入設計,以廣彩作為配飾巧妙點綴,將她對嶺南文化的熱愛,對歷史人文的思辨與時尚流行巧妙聯接,用現代服裝為載體,再現嶺南傳統技藝之美和藝術跨界之創意魅力。
裊裊奏起的嶺南樂聲中,模特伴隨著韻律出場,飄漾的裙袂聚焦觀眾的目光。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而廣州作為中國“南大門”,是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通關口岸,獨特的地理地緣令她擁有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成就了一方水土的人們“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在中國歷史上譜寫了許多勵新圖治的華章。在歷史悠久的嶺南大地上,保留了多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多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有“軟黃金”之稱的莨綢,純手工的繁復制程令每匹面料都飽含匠心。廣府雕刻精細工整、玲瓏剔透素來聞名。象牙制品“禁貿”之后大師們層層雕鏤、匠心獨運的技藝以精湛的骨雕作品再續傳承,同樣令人嘆為觀止。獨遺一襲象牙白,猶如月下之霜,終為底色,襯托著大自然恣意生長的繁花,畫家心中怒放的色彩,訴說著無盡的嶺南之美。
嶺南四季如春,花兒競相爭艷映入粵繡手藝人的眼中,于是飛針走線,在薄如蟬翼的絹布上落下秀麗多姿和無限生機。“先畫后繡”藝術表現形式的采用,將“畫”與“繡”兩個看似不同的藝術門類,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在柔軟的莨綢、真絲面料上,畫家恣意潑墨、隨心點彩,遠觀千花爛漫,近看繡工精細躍然——或點染于花之蕊、葉之脈,或蘊繡于鳥之羽、果之形。既保留了畫家的自由之風,又突出了繡工的精妙之處。感謝鄧小玲、鄺文強、張文君、陳梓川、葉瑞娟、姚曉昀六位嶺南畫家的付出,為非遺走進時尚添上亮眼的一筆。當您相遇嶺南這一夜的風景,愿您能知嶺南、欣賞嶺南和喜愛嶺南!
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以服裝為載體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加入到非遺推廣的隊伍中更是每位非遺推廣人責無旁貸的義務。振興傳統工藝,堅定文化自信,以千嶺之南的絢麗多彩,致敬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
Tips:
鄧兆萍,2016年度中國最佳女裝設計師、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亞洲時尚聯合會理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藝委會執委、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廣東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中美時尚交流貢獻大使、廣東普麗衣曼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長兼設計總監、鄧兆萍時尚設計創新工作室營運總監、廣州大學校外碩士導師。
代表作:《茶馬古道》《天梯》《凡心梵音》《盛世中華》《根》《織夢嶺南·廣府薈》《The Space》《西來初地》《Gravitation》《無界》《知否·嶺南》等,她把對歷史的認知思辯和暢想,沉淀出獨特的靈感之筆,堅持以服裝作為載體,科技、藝術、時尚三位一體的跨界創新,作品被“中國絲綢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十香園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機構收藏。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