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已提上日程,纖維材料的機會在哪? |
本刊記者- 郭春花 庚子年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生活的節奏,一時間,口罩、防護服等醫衛用紡織品接連告荒。盡管在國家的統一指揮下,我國口罩產能產量雙雙過億,防護服基本滿足需求,但疫情所反映出的我國防護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的短板和不足引起了行業的關注。 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就積極行動投入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物資保障相關的科研“抗疫”工作中。日前,創新中心編寫了《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的國內外產業化現狀及未來發展報告》(簡稱《報告》),梳理了醫衛防護用品中纖維材料發揮的作用、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系統分析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并預測了未來發展方向。為了更加明晰醫衛防護纖維行業的發展,《紡織服裝周刊》與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特開設“戰疫之基·醫用纖維未來走向”系列報道,結合《報告》細數醫衛防護用品中的高新纖維材料,并邀請行業專家和相關企業家解讀醫衛防護纖維的發展進程、存在問題及未來走向等。
“戰疫之基·醫用纖維未來走向” 系列報道(二)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已提上日程,纖維材料的機會在哪?聽聽專家有何見解 近百年來,全球突發的疫情有很多。自2009年以來,WHO共宣布了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為:1、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2、2014年爆發的脊髓灰質炎疫情;3、2014年西非爆發的埃博拉疫情;4、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5、2018年爆發的埃博拉疫情(于2019年7月宣布)。歷次疫情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命安全,給人類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面對疫情,在相應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情況下,對普通大眾來說最好的防護措施是自我隔離、口罩常備,而對于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而言,口罩、一次性防護服等醫用防護裝備是保障他們安全的必備物資,這兩種醫衛用品在阻病毒、防感染、增安全、保健康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5月20日,國家衛健委等3部門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提到要確保醫療機構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醫用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同時要求每個城市改擴建1-2所現有醫療機構。5月24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并指出,在防疫物資的儲備方面,鼓勵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包含口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箱。今年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結合各自領域和防控一線的經驗,建議將口罩等重要傳染病防護用品納入國家戰略儲備,寫入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發展規劃,納入必要的大型生產企業、倉儲企業進行重點保障。 方案、會議、建議傳遞出的種種信號,為口罩、防護服等醫衛紡織品行業生產提出了高要求。那么當前我國醫衛用品發展情況如何?其原材料生產研發情況如何?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醫衛產業存在哪些問題?與國際還存在哪些差距?作為基礎材料的纖維產業應該如何發展?且聽行業相關專家的講解。 本土化防護用品從嚴重短 缺到滿足供給,成果顯著 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醫用紡織品及醫用材料行業起步較晚。據東華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產業用紡織品研究中心副主任靳向煜介紹,我國醫用紡織品及醫用材料行業2000年之后才真正進入快速增長期。2003年非典時期,我國的口罩、防護服這一類產業用紡織品發展比較緩慢,研究力度和技術手段與歐美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國內大量醫護人員使用的是紗布口罩,N95口罩和防護服幾乎都來自進口。之后又先后爆發了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這些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醫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對防護材料的品質和數量需求也進一步提升。 目前國內應用廣泛的主要是醫療防護用和衛生用紡織品,以醫用紡織品制備的醫用口罩為例:口罩生產原料主要是高熔融指聚丙烯,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其國內產量約90萬噸,一噸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萬-100萬只,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20萬-25萬只。此外,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口罩年產量占全球約50%。而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紡織品及體外過濾用紡織品則大部分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量超過60億美元。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國醫療衛生用品非 目前,我國個體防護用品的產能、產量均世界領先。國產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的防護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2003年的紗布口罩過濾效率僅65%,現在符合KN95、KN99口罩標準的產品都很多。防護口罩、醫用口罩、民用衛生用口罩和醫生用的防護服、手術服和警察人員等用隔離服,檢驗檢疫、醫生等個體防護非織造材料的原料、核心加工技術、加工裝備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和質量提升。比如通過聚合物改性技術、長效駐極技術等實現了核心過濾層熔噴材料的高效低阻,開發出過濾效率高、過濾阻力低的自吸式口罩;通過多種材料復合加工技術、三拒一抗后整理技術等滿足了防護服的阻隔性、抗菌性、抗靜電等??梢钥吹剑涍^這17年努力我國的醫用個人和民用個人防護非織造材料技術和制造能力,及產業體系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口罩和防護服作為保護醫護戰士和民眾的主要“鎧甲”與“盾牌”,本土化的防護用品從無到有、從稀有到普及、從低效到高效,其發展與成果令人激動。 高端醫用紡織品尚缺乏 我國醫用紡織品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此次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忽視。有專家指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醫療資源還比較缺乏,醫用防護紡織品整體技術水平偏低、防護材料的品牌和標準建設尚弱于國際水平,低端同質化現象嚴重,功能性、專用化產品匱乏,高端生物醫用纖維材料及制品市場基本上被進口產品壟斷。 就比如此次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普遍反映一次性防護服不透氣,太悶熱,而且一旦穿上就必須完成整個工作周期才能脫下,否則在當時防護服相當匱乏的情況下就是一種浪費?!昂芏嗳瞬焕斫鉃槭裁床簧a可多次、重復使用的防護服,這是因為這種防護服的相關技術處于重點攻關階段,且國家標準尚處于空白,企業難以進行規?;a。有的企業雖然根據相應的企業標準生產出來了,但由于缺少國標對照,難以評判其質量和性能,不得不大量使用一次性防護服。在此呼吁加快相關技術研發與標準制定,減少類似突發事件中應急防護物資短缺造成的損失?!?nbsp;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負責人王華平呼吁。 此外,高端醫用紡織品缺乏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醫用紡織品產業規模迅速提升。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醫用紡織品在我國市場的認知度和消費量不高。醫院和公眾更愿意選擇國外權威產品,這就限制了國產生物醫用紡織材料的發展。 國內產品主要集中在醫用防護紡織品和保健衛生用品方面,由于技術和行業壁壘等原因,生物醫用材料則一直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對高端醫用紡織品的研究仍處于跟蹤研發階段,在生物相容性、功能性和技術含量等方面都不能滿足需求,如攻破兼具高濾低阻及耐久性的個體防護材料用濾材的產業化的制備技術;制備適合不同特定人群如兒童、孕婦等高品質醫衛防護纖維材料制品,實現多條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生產示范線建設;開發一次性使用、低成本和高防護兼備的醫衛防護纖維材料;打造環境友好型、可全降解且可沖散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的制備技術。 “針對這次疫情反映出的我國防護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的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總結經驗補短板,加快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揮我國先進功能纖維材料為基礎的產業鏈優勢?!?strong style="line-height: 175%;">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 俞建勇提出,未來要把握醫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的產業發展趨勢和前沿,充分利用我國醫衛防護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礎和優勢,以新型醫衛防護材料、高值醫用耗材為重點,構建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產業體系,引領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產業技術進步。 綜上所述,盡管醫衛防護纖維材料的發展潛力無限,但產業發展過程存在著應急防護體系保障不足,標準制定滯后和資質認證空白,產品性能與品質不佳,一次性產品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國內外市場開拓困難等一些問題。仍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政策法規的引導和保障機制完善。 借鑒先進理念,上下游攻克難關 據了解,目前,全球醫用紡織品生產和研發最發達的市場為美國、歐洲(以歐盟國家為主)、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5個國家和地區,其銷售總量占全球總交易量的近90%,其他國家僅占10%,尤其在美國90%以上的醫院選擇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市場滲透率極高。據調查,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英美等發達國家在生物醫用材料方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工業體系,研究的重心也轉移到人工器官等高端產品上。僅在2018年全球一次性醫療用紡織品需求量已超2000億美元。各國對醫用非織造布產品的開發正在提速,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花費巨資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僅德國目前就有17家紡織研究機構在進行醫用產品的研發。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比較先進的醫衛防護用品生產技術主要有三種。一是雙組分紡粘水刺技術及手術衣,德國Freudenberg(科德寶)公司開發的醫療防護纖維無紡布,其阻隔性能相對比普通的紡粘或水刺非織造材料好。土耳其非織造布生產商Mogul最近推出的一款可用于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負責人王玉萍介紹,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在醫用防護纖維材料領域內也取得了顯著效果。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及其團隊研發了具有蓬松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空氣過濾材料;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攜手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發現低聚合度的PHB材料能夠破壞微生物的生物膜和細胞壁使其滅亡;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長春高琦聚酰亞胺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出聚酰亞胺納米纖維氣凝膠膜產品,有望替代熔噴布進行過濾;愉悅家紡推出了“納纖膜”新材料,對細菌、病毒及各種顆粒物的過濾效果遠超傳統產品;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浙江和中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單位開發了熔噴超細纖維濾料、醫用手術服和防護服、導向吸濕手術醫用材料、蠶絲纖維非織造材料、復合導流層材料、生物質纖維醫用敷料等系列醫衛防護非織造材料及制品…… 綜上所述,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運行理念,政產學研用相結合,企業高校政府緊密合作,跨領域跨學科交流,為公共安全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