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牌價值 讓創新驅動成為發展主基調 |
本刊記者-劉嘉/文 宋卿/攝 當前,紡織服裝品牌建設日益受到國家、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重視,品牌建設的氛圍逐漸濃厚,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發展有哪些特點,哪些做法值得深度分析與借鑒,未來走勢和方向又如何?一場品牌專題研討活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為了深入推進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的有效實施,加快紡織服裝行業向科技、時尚、綠色產業的轉變,依照工信部對行業品牌建設工作的要求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工作的安排,2017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于1月28~29日在杭州余杭舉行。 本次會議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 品牌成就價值”,由工信部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余杭區時尚聯合會承辦。28日下午,舉行了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工作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園區代表圍繞試點工作展開交流。29日,舉行了本次會議的主題大會。會議回顧梳理了2017年度行業品牌建設工作,交流溝通品牌創新的實踐和體會,同時也展望品牌未來的發展。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工信部科技司質量局調研員姚佳等國家相關部門領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副會長陳大鵬、楊兆華,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莉,辦公室主任段紅等行業協會領導,浙江省經信委輕紡辦主任李京寧,杭州市余杭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祝振偉,余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平新城黨工委書記李敏華,余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曾宏等浙江省市區領導出席會議。 行業品牌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從國務院啟動消費品“三品”專項行動,到“中國品牌日”正式設立,紡織服裝行業的品牌工作正受到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關注,行業品牌建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在本次品牌工作會議上,曹學軍表示,品牌建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重點任務,也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品牌建設日益受到國家、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面對機遇,行業企業深入推進產品結構、產能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睂O瑞哲在會上指出,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44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名單中有6家紡織服裝企業上榜,一些企業在品牌市場化與全球化布局中取得了不錯進展,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并購、合資及參股等方式,企業品牌的影響力與認可度不斷提升。 2017年,共計14家服裝品牌企業成功上市,是行業品牌建設成果顯現和市場前景認同的有力佐證。2017年衣著類消費增速結束了7年連續下降的勢頭,實現了社會消費品衣著類消費增速的企穩回升。 在本次會議上,楊兆華在發布《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品牌報告”)時表示,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紡織服裝品牌2017年的發展主基調,行業品牌建設進一步向時尚化、多元化、國際化、資本化提升發展。 本次會議還舉行了第二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授牌儀式,上海尚街loft時尚生活園區、浙江桐鄉濮院針織產業園區創意設計平臺(濮院320創意廣場)、浙江余杭家紡產業設計園、山東舒朗國際時尚創意設計平臺、廣東紅棉國際時裝城、陜西西咸紡織服裝創新園、青島東方時尚中心、寧波創客157創業創新園共8家園區(平臺)獲此稱號。 曹學軍介紹,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研發設計和協同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根據工信部消費品司對120家重點跟蹤的紡織服裝品牌企業的調查顯示,品牌企業研發設計的投入接近1.7%,有近90%的企業設立了獨立的研發設計機構,開展了國內外設計的合作。我國確定了20家紡織服裝創業設計試點園區,更是集聚了國內優秀的設計師將近9000余人;智能制造已經成為眾多紡織企業的選擇,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快速發展,全行業開展定制的紡織服裝企業超過400家,紡織服裝品牌建設的成效逐年顯現。 創新型品牌不斷崛起,為市場增添活力 從當前紡織服裝消費市場來看,市場銷售增速趨緩、消費價格有所回落、消費需求回歸理性,但品牌報告調查顯示,品牌銷售正在企穩回升,147家品牌企業2016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6.8%;平均利潤1.8億元,增長10.8%。 中國品牌,生逢其時,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2017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及消費理念轉變,大大促進了城鄉居民在紡織服裝產品方面的消費支出。同時,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也是紡織服裝品牌建設的潛力所在。 面對消費升級和需求變化,紡織服裝業各類品牌百花齊放,形成了優勢品牌占據主陣營的局面,同時“小而美”的網紅品牌正走向成熟。80后、90后中高收入人群的時尚消費態度明顯回歸理性。調查顯示,半數人群更愿嘗試小眾或新品牌,海外設計師品牌是80后心中最時尚的品牌類型,43%的90后認為輕奢品牌更時尚。相對而言,中國消費者對小眾品牌的心態更加開放,這為中國設計品牌的生存和壯大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 因此,近年來一批創新型品牌不斷崛起,為品牌市場增添活力。KM、H:CONNECT、MJstyle、UR、熱風等國內快時尚品牌以新零售思維迅速擴張,大舉開店,并開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其中,熱風品牌已在全國150多個城市布局超過800家門店,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在全國部分中大型門店內開辟20平方米左右的兒童區,以滿足家庭購物的需求,并與“集成式婚禮創意平臺VORES”達成合作。 此外,獨立設計師品牌強力崛起,短短三年間,連卡佛和JOYCE門店銷售的中國設計師品牌數量增長驚人,不少設計師品牌的作品水準不斷提升,甚至有的已經可以與主流大牌比肩。而在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新生代品牌正在茁壯成長,成功孵化和培育出的眾多品牌中,已經有627個自主服裝品牌被中紡聯流通分會授予“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 迎戰新一輪消費升級,紡織服裝品牌如何實現“破壁”? 盡管如此,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建設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諸如:科技創新能力有待精化,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科技成果的轉化;社會責任尚待深化,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做慈善、公益活動、提高員工福利等方面,同時,供應鏈誠信與協同亟需強化,特別是供應鏈中的信息流通不暢,導致資源配置和利用效果差。 當前,我國正迎來新一輪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服裝在時尚、文化、品位、個性等精神層面的滿足感興趣,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研究消費心理、消費需求顯得更為重要。然而,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很多情況下是“閉門造車”,缺乏產品開發之前的市場調研和消費者行為深入研究。 孫瑞哲也在發言中指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行業強化品牌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安黄胶獠怀浞值陌l展”,落到品牌工作上表現為行業需要突破的現實瓶頸——一是供給瓶頸,產品供給同質化傾向較重,供需匹配存在錯位,規模巨大而有效供給不足;二是創新瓶頸,行業創新成果轉化率較低,沒能很好形成現實能力以滿足消費需求;三是文化瓶頸,行業企業對文化資源的開發、應用與推廣程度不高,對消費市場培養力度不夠,在提升消費體驗、建立情感共鳴等方面有待加強;四是生態瓶頸,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偽劣、賒銷賴賬等個別現象對產業生態、市場環境、產業鏈協同造成了一定破壞,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尚需強化。 對此,楊兆華在發布品牌報告時為中國紡織品牌建設給出六大方向:首先,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實現有效供給,開拓消費新領域,滿足人民對美好品質生活的需求;第二,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提升品牌的價值,通過完善的產學研聯合來加強基礎性研究,依托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開發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強化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第三,以人才培育為核心塑造品牌勢能,形成企業、協會和院校的聯動;第四,以中華文化為支撐強化品牌內涵,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與產品時尚創意的深入融合;第五,以模式創新為手段重塑消費鏈接,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機制;第六,以社會責任為著力點實現可持續發展,圍繞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做進一步的轉型升級。 行業發展的主體是企業,進入信息化時代后,品牌的建設又有新的工具、新的商業模式。在本次大會的主題分享環節,晨風、紅紡、天源、匯美等七家紡織服裝品牌企業及杭州臨平新城開發建管委的代表從各自的產業環節、商業模式等角度開展了主題分享與交流,闡述了這些優秀企業在我國紡織服裝品牌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品牌“方法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品牌建設 其形在“牌”,其神在“品” 品牌建設的核心關鍵是品牌價值。在新形勢下,就如何提升品牌價值,分享以下四點思考: 一是優化產品品質,是提升品牌價值之基石。 品牌價值的核心是產品。目前,消費需求由以“物美價廉”為代表的樸素生活消費需求,轉變為以“科技含量”、“時尚風格”和“綠色環?!睘榇淼目萍?、時尚、綠色的消費需求,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是行業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要強化科技創新,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研發,提高相關成果在產品中的應用;不斷開發高性能、多功能、高性價比、生態化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另一方面,要強化時尚設計,促進紡織工藝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流行趨勢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不斷細分消費需求,提升產品開發與創新能力。 二是推進模式創新,是提升品牌價值之端口。 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娛樂經濟廣泛滲透,新模式已成為品牌價值的重要端口。企業應該依托核心資源,開展模式創新。要深化大數據、AI、VR等技術與時裝秀、電子商務、量體裁衣等場景的結合,提升服務體驗,增加品牌流量;要深化社交媒體應用與IP跨界合作,培養消費族群,提升品牌粘性;要深化智能制造,推進智能化生產與運營,開發智能化產品與服務,發展C2B、共享經濟等模式,形成平臺品牌。 三是樹立文化自信,是提升品牌價值之源泉。 要明晰品牌定位,以企業文化為基點,一方面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發掘、研究與應用,實現傳統文化與當代時尚、民族文化與大眾潮流的交互升華;另一方面,挖掘當下流行元素與二次元等亞文化的價值,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情趣;不斷豐富產品品類、提升產品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市場價值,以文化自信構筑時尚話語權。 四是深化社會責任,是提升品牌價值之根莖。 無責任則無品牌,有責任更有價值?!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排污許可制度開始全國推廣,最近這幾件大事反映出責任資產化已經進入快車道。適應新變化,企業要深化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和市場責任,不斷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斷發掘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與內涵;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與品牌建設中,建立負責任的研發體系、采購體系、生產體系、物流體系,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品牌建設其形在“牌”,其神在“品”。立“品”,就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科技產業、時尚產業和綠色產業的行業新定位,不斷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 推進“三品”戰略 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高質量發展又做了全面的部署。高質量發展,就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捕捉消費需求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一直將推進“三品”戰略作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行業影響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今年將關注和支持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產業鏈的集成創新,增強品牌產品對消費的捕捉引導能力,產品創新是滿足消費升級的直接體現。今年將繼續開展創新與流行產品的評選推介活動,引導企業適應、捕捉和引領社會新需求,開發功能化、綠色化、智能化、差異化的產品。 二是推動創意設計集聚,提升創意設計對“三品”戰略的支撐能力。今年將繼續開展第三批創意園區試點活動,營造創意設計機構、設計師與產業良性發展生態,加強創意設計與產品、產業、品牌、消費者的結合,推動創意設計的專業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培育更多的優秀創意設計人才為行業服務。 三是提升行業合作共享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個人可以跑得快,一群人才能跑得遠,鼓勵紡織服裝企業以誠實守信、責任擔當為宗旨,建設以誠信為基礎的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產業誠信供應鏈,共同打造良好的產業商貿生態。 四是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提高行業網絡化、數字化、制造化的智能引領。今年將積極開展智能制造的試點示范,培育行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加快智能制造在紡織行業的推廣改造應用。建設個性化定制與創新示范的服務平臺,解決個性化定制中的共性技術問題,便利消費者與制造企業的互動交流,提高產業鏈資源協同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祝振偉: 追求高質量發展 爭做新時代發展排頭兵 展望2018年,余杭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高質量發展、爭做新時代發展排頭兵”。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今后是高質量水平的發展,所以余杭要在高技術、大技術上繼續實現持續快速的發展,同時還要更加注重質量,追求高質量。 圍繞這個總要求,余杭區將開展“改革創新突破年、城鄉品質提升年、社會治理創新年”三年活動,打好“創新體系建設、城鄉環境治理、良渚申遺推進、‘三合一’企業淘汰、公共服務提升”五場硬仗,使得余杭能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家紡和服裝是余杭區的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是余杭區的主導產業更是富民產業,家紡和服裝占據規上企業的四分之一。無論是從規模、影響力,還是從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上,家紡和服裝行業都是功不可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余杭的這些產業內也涌現出了一批知名的優質企業,應該說,家紡服裝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不可或缺的一個產業。 近年來,余杭區緊緊地依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緊緊地依靠浙江省、杭州市推出的一系列組合拳,對原有的低小散差企業進行了整治淘汰和資源整合。下一步,區委區政府也下決心要一手抓培育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一手下大力氣用高技術的服務業來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通過引進培育和改造提升,實現兩條腿走路,使各個主導產業得到協同發展。
|
相關文章 |